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微生物批式流加发酵动力系统参数辨识及最优控制

发布时间:2017-05-31 11:21

  本文关键词:微生物批式流加发酵动力系统参数辨识及最优控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微生物批式流加发酵生产1,3-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生产方式,但是目前的研究只考虑了细胞外的5种物质浓度的变化,没有考虑代谢机理、细胞内物质浓度的变化及重要的中间产物。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考虑细胞内物质是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建立微生物批式流加发酵动力系统,并进行参数辨识。在对微生物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针对微生物批式流加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特点,假设甘油和1,3-丙二醇的跨膜运输情形为主动运输和被动扩散相结合的前提下建立一个考虑细胞内物质,即细胞内甘油,细胞内1,3-丙二醇及重要的中间产物3-羟基丙醛的批式流加发酵非线性动力系统模型,对本文建立模型的性质和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及解对初值的依赖性进行分析证明;在每个流加阶段的甘油流加策略是相同的前提下,把实验数据与计算得到的数据之间的误差平方和作为性能指标,建立参数辨识模型,并证明了参数的可辨识性,最后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求解。2.研究细胞比生长速率对模型的影响。在微生物批式流加发酵生产1,3-丙二醇过程中,本文对比了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细胞比生长速率表达式的模型误差,进而研究细胞比生长速率对模型的影响。通过建立参数辨识模型,并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求解,根据数值结果确定细胞比生长速率的表达式。为微生物批式流加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者选择模型中的细胞比生长的速率表达式提供参考依据。3.研究了批式流加发酵的最优控制问题。在批式流加发酵过程中,甘油的流加速率是一个重要的可控变量,对目标产物1,3-丙二醇浓度生成具有决定作用,所以本文将甘油的流加速率作为控制变量,以发酵终端时刻1,3-丙二醇浓度最高为性能指标,建立了最优控制模型,并用改进粒子群算法求解。数值结果表明,终端时刻目标产物1,3-丙二醇浓度比实验值增加了10.33%,这为实际批式流加生产1,3-丙二醇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微生物批式流加发酵 非线性动力系统 参数辨识 最优控制 粒子群算法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23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
  • 1.2 甘油歧化微生物生产 1,3-丙二醇的研究概况10-13
  • 1.2.1 微生物发酵生产 1.3-丙二醇的方式10-11
  • 1.2.2 微生物发酵生产 1.3-丙二醇研究概况11-13
  • 1.3 系统生物学概况13-14
  • 1.3.1 系统生物学的定义13
  • 1.3.2 系统生物学的研究内容13-14
  • 1.3.3 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流程14
  • 1.3.4 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4
  • 1.4 系统辨识14-15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15-17
  • 2. 预备知识17-24
  • 2.1 常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17-18
  • 2.2 微生物发酵动力学中几种速度函数18-20
  • 2.3 粒子群算法20-21
  • 2.3.1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原理20
  • 2.3.2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流程20-21
  • 2.4 微生物批式流加发酵生产 1,3-PD的代谢机理21-24
  • 3. 微生物批式流加发酵动力系统及参数辨识24-34
  • 3.1 引言24-25
  • 3.2 批式流加发酵动力系统25-28
  • 3.3 批式流加发酵动力系统性质28-29
  • 3.4 参数辨识模型29-30
  • 3.5 算法及数值结果30-32
  • 3.6 结论32-34
  • 4. 批式流加发酵系统参数辨识及最优控制34-46
  • 4.1 引言34-35
  • 4.2 批式流加发酵动力系统参数辨识35-43
  • 4.2.1 批式流加发酵动力系统35-38
  • 4.2.2 批式流加发酵动力系统性质38-39
  • 4.2.3 参数辨识模型39-40
  • 4.2.4 优化算法及数值结果40-43
  • 4.3 批式流加发酵过程最优控制43-45
  • 4.3.1 批式流加发酵过程最优控制模型43
  • 4.3.2 数值结果43-45
  • 4.4 结论45-46
  • 5. 结论与展望46-47
  • 5.1 主要工作及结论46
  • 5.2 展望46-47
  • 参考文献47-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0-51
  • 致谢51-52
  • 作者简介52-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衡,伦世仪;赖氨酸流加发酵最优控制的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1996年04期

2 堵国成,陈坚,高海军,华兆哲,伦世仪;流加发酵法生产生物可降解多聚体[J];生物技术;1996年04期

3 申丽娟;冯恩民;陈宝凤;修志龙;;微生物批式流加发酵脉冲系统的参数辨识及稳定性[J];系统科学与数学;2008年07期

4 袁景淇;Bellgardt K.-H.;;面包酵母流加发酵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优化[J];生物工程学报;1993年03期

5 陈敏,刘万卉,王静馨;锌酵母分批流加发酵动态优化[J];生物工程学报;1995年02期

6 王建林;薛尧予;于涛;赵利强;;应用群能量恒定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批次流加发酵过程批次间优化(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10年05期

7 堵国成,陈坚,尹洪波,高海军,伦世仪;真养产碱杆菌生产聚β-羟基丁酸的流加发酵条件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7年04期

8 于永胜;宫召华;刘重阳;;微生物批式流加发酵中的最优控制[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年11期

9 陈晟;张芙华;陈坚;吴敬;;流加发酵对重组Bacillus subtilis发酵生产角质酶的影响[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0年01期

10 王克明;利用葡萄糖母液流加发酵提高夫法酵母产量的研究[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少文;韩庆国;何之平;黄蒙;;自制抑菌剂在真菌类流加发酵工艺中的应用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高彩霞;冯恩民;;微生物批式流加发酵过程的建模及参数辨识[A];中国运筹学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叶剑雄;一类微生物发酵的多种非线性动力系统建模与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姜珊;最优控制在发酵过程和冰蓄冷工程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牛腾;微生物批式流加发酵非线性切换系统的最优控制[D];鲁东大学;2016年

2 金光迪;微生物批式流加发酵动力系统参数辨识及最优控制[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3 田军;酿酒酵母流加发酵同时生产S-腺苷-L-蛋氨酸和谷胱甘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刘迎晖;青霉素流加发酵宏观动力学模型[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张薇;雷帕菌素高产菌株的推理选育与发酵新工艺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贝磊;利用农杆菌dps基因建立共表达系统在大肠杆菌中生产辅酶Q_(10)[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7 张书喜;微生物发酵非线性多阶段动力系统参数辨识[D];辽宁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微生物批式流加发酵动力系统参数辨识及最优控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93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4093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8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