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级联失效模型的异质网络脆弱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级联失效模型的异质网络脆弱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异质网络模型是对众多基础设施异质特性的概括,对其脆弱特性的研究有利于更加高效地发觉基础设施中意想不到的薄弱环节,针对其薄弱环节加强防护,从而提高整个基础设施的稳定性与抗毁性。故障传递演化的内在机理是异质网络变得脆弱的根源,经典的级联失效模型没有考虑节点负载状态的变化,不能实时地依据节点状态进行负载重分配。本文以构建基于异质网络的级联失效模型为基础,在引入基于节点状态演化的负载重分配方式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此级联失效模型的节点重要性评估方法,使用三种典型失效方法从不同侧面对异质网络的脆弱特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在脆弱性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找出了异质网络的健壮性参数,然后基于此健壮参数,对节点重要性排序结果进行效果分析。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1)提出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异质网络级联失效模型。在总结基础设施异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能够反映其异质特性的异质网络模型。之后引入马尔科夫过程理论对异质网络级联失效过程中节点和连边所处的状态:初始状态、故障积累状态、失效状态以及相应的状态转移过程和触发原因进行形式化建模,使异质网络的级联失效过程得到形式化表示。(2)提出基于节点状态演化的重分配模型以及节点重要度评估方法。在上述异质网络级联失效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实时跟踪节点负载状态,继而根据节点状态来重分配节点负载的重分配模型,并基于美国航空网络对其参数进行分析,同时基于上述负载重分配模型提出节点重要度的评估方法,根据重要度排序结果对节点失效产生的级联失效规模进行验证。(3)基于提出的负载重分配模型及重要度评估方法对异质网络进行脆弱性分析,对其级联失效的内在机理进行实验探索。在给出异质网络级联失效脆弱性测度的基础上以四种典型的异质网络为实例,应用三种失效方式分别对这些网络上的级联失效过程进行脆弱性分析,在找出使得基于这种新的负载重分配方式的网络具有更高健壮性的参数的基础上,使用重要度评价方法对这些网络进行节点重要性排序,同时对排序结果进行效果实验。
【关键词】:异质网络模型 级联失效 状态演化 重要度评价 脆弱性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157.5
【目录】:
- 摘要9-10
- ABSTRACT10-11
- 第一章 绪论11-24
- 1.1 研究背景11-13
- 1.2 研究现状13-21
- 1.2.1 级联失效模型研究现状13-17
- 1.2.2 节点重要性评估研究现状17-19
- 1.2.3 网络脆弱性分析研究现状19-21
- 1.3 本文主要工作21-22
- 1.4 论文组织结构22-24
- 第二章 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异质网络级联失效模型24-34
- 2.1 异质网络24-26
- 2.2 马尔科夫过程理论26-27
- 2.2.1 马尔科夫过程26
- 2.2.2 转移概率函数26-27
- 2.3 级联失效过程状态27-30
- 2.3.1 初始状态28
- 2.3.2 故障积累状态28-29
- 2.3.3 失效状态29-30
- 2.4 状态转移过程30-33
- 2.4.1 触发故障30
- 2.4.2 信息流重分配30-31
- 2.4.3 状态转移31-33
- 2.5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基于节点状态演化的重要度评价方法34-42
- 3.1 基于节点状态演化的级联失效模型34-38
- 3.1.1 节点状态34-35
- 3.1.2 负载重分配方式35-36
- 3.1.3 初始负载36
- 3.1.4 容量模型36-37
- 3.1.5 重分配方式效果分析37-38
- 3.2 基于节点状态演化的节点重要度评估38-40
- 3.2.1 重要度评价指标38-39
- 3.2.2 重要度评估算法39-40
- 3.3 基于节点状态演化的节点重要度评估分析40-41
- 3.4 本章小结41-42
- 第四章 考虑级联效应的异质网络脆弱性分析42-62
- 4.1 基于级联失效的脆弱性分析方法42-45
- 4.1.1 基于级联失效的动态脆弱性测度42-43
- 4.1.2 脆弱性分析方法43-44
- 4.1.3 脆弱性分析算法44-45
- 4.2 脆弱性分析实例45-55
- 4.2.1 数据集45-47
- 4.2.2 不同失效方式下网络脆弱性分析47-55
- 4.3 基于重要度评估的脆弱性分析55-61
- 4.3.1 重要度排序55-59
- 4.3.2 基于重要度优先失效的级联影响59-61
- 4.4 本章小结61-62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2-64
- 5.1 工作总结及意义62-63
- 5.2 未来工作与展望63-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69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69-70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晓萍;山东省农业产量安全生产脆弱性分析[J];山东气象;2004年02期
2 陈萍;陈晓玲;;全球环境变化下人-环境耦合系统的脆弱性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3 张永领;;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人员相对脆弱性研究[J];灾害学;2010年03期
4 周扬;李宁;吴文祥;;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研究进展[J];灾害学;2014年02期
5 郑有飞;李海涛;吴荣军;王连喜;冯妍;;我国农业的气候脆弱性研究及其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12期
6 王岩;方创琳;张蔷;;城市脆弱性研究评述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5期
7 吴建寨;李波;张新时;赵文武;姜广辉;;天山北坡生态经济的脆弱性[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4期
8 万忠娟,于少鹏,王海霞,孙广友;松嫩平原典型湿地脆弱性分析与评价[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尚志海;;煤矿矿区居民的环境—健康脆弱性初探[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5期
10 商彦蕊;;灾害脆弱性概念模型综述[J];灾害学;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匡时;;脆弱性分析与脆弱人口的社会保护[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赵蕊;孙振华;李新明;;脆弱性描述语言浅析[A];第一届全国Web信息系统及其应用会议(WISA2004)论文集[C];2004年
3 于瑛英;胡敏;;城市脆弱性以及对策分析(英文)[A];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C];2013年
4 李波;伊瑞海;卢昱;;空间信息网络拓扑结构脆弱性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张国培;庄天慧;张海霞;;自然灾害对农户贫困脆弱性影响实证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6 海然;;云计算风险分析[A];第27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求进;;化工园区区域脆弱性研究概述[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王智刚;刘越屿;;雷击时易燃易爆行业的脆弱性分析和风险分析[A];武汉区域气象中心城市群发展气象服务工作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9 邢丹;李艺;;LKM机制脆弱性分析[A];全国第1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方妮;郭超;杨健;;PPS脆弱性分析及软件设计[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娜娜 整理;脆弱性分析为灾害研究提供新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王新宇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关注人类共有的脆弱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段德峰邋刘盛;从“脆弱性”入手进行灾害分析和管理[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4 李伟;计算机脆弱性不能不评估[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5 ;脆弱性扫描产品功能指标说明[N];网络世界;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峰;协同生产网络组织的脆弱性研究与工程应用[D];重庆大学;2012年
2 张炜熙;区域发展脆弱性研究与评估[D];天津大学;2006年
3 李丽;中国城乡居民家庭贫困脆弱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红毅;区域社会经济系统脆弱性综合评价及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5 李卓华;社会发展脆弱性的技术经济系统集成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于江龙;我国国有林场发展脆弱性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刘晓明;复杂信息系统网络脆弱性分析与仿真验证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田艳芬;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冯克印;鲁西南煤炭化工经济区地质环境脆弱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房红;银行体系脆弱性演进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楚克鹏;基于电网络理论的电力系统过负荷脆弱性及其控制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陈鑫;我国海上运输通道脆弱性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王沁;环境污染情境下区域脆弱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刘金龙;基于复杂网络的电力系统脆弱性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池文芳;浙江省山区农户生计脆弱性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6 郑晓召;基于异质性和协同性风险对我国农村贫困脆弱性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7 欧阳蔚;基于试验与模拟的农业旱灾系统脆弱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8 吴广斌;基于BP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性动态模拟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9 谭学兰;农村“因学致贫”的形成机理与政策建议[D];兰州大学;2014年
10 路正;基于脆弱性视角的区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级联失效模型的异质网络脆弱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7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49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