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网络重要节点排序及其演化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复杂网络重要节点排序及其演化模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复杂网络 节点重要性排序 加权集团度 网络演化模型
【摘要】: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现实网络都可以抽象成复杂网络,使得复杂网络的研究成为众多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管理学,工学以及生物医药学等学科。实际上,无论是在人类社会还是在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网络无处不在,这些网络大多具备小世界特性或者无标度特性等拓扑特性。从实际出发,人们可以把这些现实网络运用复杂网络理论表示为相互作用的节点组成的网络,从而研究这些网络所具有的特性。评价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是复杂网络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节点重要性排序可以控制整个网络的稳定,不同的重要性排序算法对演化模型的优先连接机制也有很大的影响。很多研究人员都在致力于此方向上的研究,因为节点重要性排序和演化网络模型对现实网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研究复杂网络中节点重要性排序算法及基于算法的演化模型,主要工作如下:1.系统的给出了复杂网络的理论基础,简要地介绍了几种重要性节点排序的算法,介绍了几种经典的网络演化模型。2.通过分析度排序算法的缺陷,提出了集团度的概念,根据集团度概念提出综合加权集团度的节点重要排序算法,针对度排序算法对网络中桥接节点的重要性评价的缺陷,综合加权集团度的节点重要排序算法考虑不仅考虑到网络中节点的度值,也考虑节点与邻居节点的连接紧密程度,也就是节点的各阶集团度概念,并改进了各阶集团度的反映节点重要性的片面性,提出了综合加权集团度,依据这些提出了该算法来重新评价节点的重要性。实验仿真表明,综合加权集团度的节点重要排序算法,不仅克服了度排序,介数排序,接近度排序这三种算法的缺陷,还克服了PageRank算法的度偏好特性和同等对待其邻居节点的弊端,从而能够更加精确而有效的对复杂网络中的节点进行重要性评价。3.针对小世界网络模型和BA网络模型的不足,利用综合加权集团度排序算法替代BA网络中以度作为节点连接依据。分别提出了综合加权集团度网络演化模型和综合加权集团度扩展网络演化模型。实验仿真表明,综合加权集团度网络演化模型不仅符合幂律分布,而且相较于BA网络演化模型,有更优的、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和网络平均度。综合加权集团度扩展网络演化模型较之BA网络演化模型更符合实际网络情况。
【关键词】:复杂网络 节点重要性排序 加权集团度 网络演化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157.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引言10
- 1.2 复杂网络研究背景10-13
- 1.3 复杂网络演化模型与重要节点排序的研究意义13-14
- 1.4 本文章节及内容安排14-16
- 第二章 复杂网络演化模型基础16-28
- 2.1 复杂网络的基本概念16-20
- 2.1.1 网络的图表示16-17
- 2.1.2 网络的矩阵表示17
- 2.1.3 平均路径长度17-18
- 2.1.4 聚类系数18-19
- 2.1.5 度与度分布19-20
- 2.2 复杂网络的几种基本模型20-27
- 2.2.1 规则网络20-21
- 2.2.2 随机网络21-22
- 2.2.3 小世界网络模型22-24
- 2.2.4 无标度网络模型24-27
- 2.4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基于集团度的综合加权重要节点排序算法28-45
- 3.1 几种经典的重要节点排序算法28-33
- 3.1.1 度排序算法28-29
- 3.1.2 接近度排序算法29-30
- 3.1.3 介数排序算法30-32
- 3.1.4 Page Rank排序算法32-33
- 3.2 基于集团度的重要性排序算法33-38
- 3.2.1 集团度33-34
- 3.2.2 综合加权集团度及其算法34-36
- 3.2.4 示例分析36-37
- 3.2.5 算法性能分析37-38
- 3.4 实验结果分析38-43
- 3.4.1 空手道俱乐部模型38-42
- 3.4.2 真核细胞新陈代谢网络模型42-43
- 3.5 本章小结43-45
- 第四章 基于综合加权集团度的演化模型45-62
- 4.1 引言45-46
- 4.2 综合加权集团度网络演化模型46-54
- 4.2.1 综合加权集团度网络模型演化算法46-47
- 4.2.2 优先连接过程节点选取问题47-49
- 4.2.3 综合加权集团度演化模型分析49-54
- 4.2.3.1 度分布49-50
- 4.2.3.2 平均路径长度50-51
- 4.2.3.3 聚类系数51-53
- 4.2.3.4 网络平均度53-54
- 4.3 综合加权集团度扩展演化模型54-60
- 4.3.1 模型描述54-56
- 4.3.2 模型分析56-60
- 4.3.2.1 度分布56-58
- 4.3.2.2 聚类系数58-59
- 4.3.2.3 平均路径长度59-60
- 4.4 本章小结60-62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62-64
- 5.1 本文工作总结62-63
- 5.2 研究展望63-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68
- 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宁;马军海;;幂律可变的一类无标度网络演化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2年18期
2 于明俭;沈建平;厉光烈;;小x区域部分子演化模型的改进[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3年09期
3 许庆瑞,谢章澍;企业创新协同及其演化模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4年03期
4 高洁,盛昭瀚;产品竞争的产业演化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4年06期
5 王子龙;谭清美;许箫迪;;企业集群共生演化模型及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6年02期
6 李金华;;非正式创新网络的演化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9期
7 陈琴琴;;复杂网络的演化模型[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S1期
8 杨硕;杨纪青;;美国来自世界其它地区收益的演化模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年09期
9 王仲君;贺兴平;;元胞自动机在细菌通讯演化模型研究中的可行性[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9年02期
10 汪婧;荣莉莉;蔡莹莹;;基于复杂网络的应急预案体系演化模型[J];系统工程;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忠志;周水庚;;集团演化生成的无尺度网络[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Nonlinear Dynamical Behavior in BS Evolution Model Based on Small-World Network Added with Mechanism of Preferential Connection[A];全国复杂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二)[C];2005年
3 秦琼;刘海英;许鹏远;王志平;张放;;无标度演化模型的研究[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孙祥安;周健;;基于距离的复杂网络演化模型[A];2011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雷国雄;陈恩;;制度变迁:一个拟生物演化模型[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6 郭晓;杨乃定;;联盟环境下基于复杂网络的项目风险演化模型构建及仿真研究[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12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研究[C];2014年
7 温睿;程波;马亚平;;基于边权演化模型的心理传播研究[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8 于同奎;;“柔性”执法与普遍性违法——基于演化模型的经济学分析[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7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复杂系统问题[C];2014年
9 李梦辉;狄增如;;一个基于集团增长的无标度网络演化模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赵廷宁;祁有祥;史辰曦;陈志泊;;基于GIS和CA的荒漠化动态演化模型研究——以盐池县为例[A];中国首届沙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章忠志;复杂网络的演化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赵晖;一般输运网络演化模型及动力学特征的相关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孙更新;基于多子网复合复杂网络模型的互联网拓扑演化模型及相关性质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4 晋建志;复杂网络基于节点重要性的社团探测及社团演化模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学文;复杂网络的演化模型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6 齐翔;互惠利他行为的演化模型与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张彪;创新技术采纳决策与扩散问题研究及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娟;多种情形下的动态交通分配演化模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徐俊;复杂网络重要节点排序及其演化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秦琼;复杂网络演化模型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4 潘家鑫;加权复杂网络的演化模型及其同步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乔莹;微博用户粉丝演化模型的构建与实证[D];河北大学;2012年
6 邓科;一种新增长机制作用下网络演化模型的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7 史海梅;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及系统演化模型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何胜岚;一种适应性超网络演化模型及其特性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9 陈琴琴;无标度网络的演化模型[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梦平;基于Penna模型的生物演化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96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596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