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平房仓储粮温度变化规律及数学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大平房仓储粮温度变化规律及数学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数学规律
第32卷 高大平房仓储粮温度变化规律及数学模型研究
25
粮食储藏技术
高大平房仓储粮温度变化规律及数学模型研究
张 前 周永杰 辛立勇 刘志强(中央储备粮三河直属库 河北 065206)
曹 阳
(郑州工程学院粮油食品学院 河南 450052)
摘要 粮堆“热皮”测点区和“冷心”测点区,对粮堆“,化的影响下粮堆“热皮”和“冷心”和“冷心”粮温变化的数学模型。。“冷心”,对粮堆“热皮”区域温度影响,区域影响很小。在相同的条件下,玉米和小麦粮堆的“热皮”温度,“冷心”温度差异较大,这与玉米和小麦粮堆的物理特性不同有关。
关键词 高大平房仓 储藏 小麦 玉米 温度 数学模型 低温储粮能保持粮食较好的品质,已成为当今
科学保粮技术发展的新方向〔1,2,3,4〕。在我国南方江苏省,李逢春(1999)报道要实现房式仓常年准低温储粮,需采取房顶隔热改造,墙壁与地坪的防热防
〔5〕
湿和利用空调降低粮堆空间温度等多项措施。在江西省,万拯群(2000)进行了“六双”低温仓的低温储粮研究,通过整仓的双顶、双墙、双门、双窗、双槽、双膜的“六双”措施,实现了低温和准低温储6〕粮〔,王飞生(2001)采用“四双”,双门、双窗、双顶、
〔7〕
双墙技术改造苏式仓,进行准低温储粮。还有的
8〕
采用粮堆表层压盖〔,内墙贴装4cm厚的聚苯乙烯泡沫板〔9〕等隔热保冷措施。在我国北方利用冬季低温通风降低粮堆温度。北京昌平的陶自沛(2002)在11~12月份,应用机械通风降低大型浅圆仓中小
〔10〕
麦温度,通风208小时,平均粮温降至5.8℃。夏季采用适当密闭保温措施,不采取人工制冷(谷物冷却技术)等措施也能实现常年低温储粮的目的。
中央储备粮三河直属库地处华北北部,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干旱,夏季光照充足,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气温下降迅速,冬季寒冷干燥,适宜开展低温储粮。
三河直属库多年的储粮实践证明,储粮粮堆温度随四季的变化而变化,粮堆温度的变化活跃区域主要集中在粮堆表层、沿南墙、北墙、西山墙和东山墙等部分。粮温变化不活跃区域,即温度变化幅度
小甚至基本不变化的部分在粮堆的中心部位。宋伟
11〕
(2001)〔和周全申(2002)〔12〕将这种在寒冷季节机械通风降低粮温,随着暑期的到来,首先是粮堆表层及靠近仓壁的粮温逐渐升高,酷暑期可达32℃,甚至更高,而粮堆内部温度升幅较小的现象,称为“冷心热皮”现象。当粮温变化过大时,即温差较大时,储粮可能会出现问题,例如玉米在储存过程中,因温差较大,粮堆的表层,即粮面以下30~50cm左右的局部出现结露、发热甚至“点翠”现象。
粮堆发生虫害的主要部位集中在粮堆表层等粮温变化活跃区域,在夏季高温季节,粮面以下30~50cm左右的个别部位的温度高于20℃,甚至高于30℃,如果粮堆感染了害虫,就会出现害虫危害问题。此时进行全仓熏蒸,因粮堆中心部分低温,可能导致熏蒸效果不理想。如果使用防护剂处理粮面和局部熏蒸等技术,也很难彻底消灭粮堆内的储粮害虫,当处理结束时,经过一段时间粮堆内又会有害虫活动,甚至发生严重危害,使得技术人员认为害虫杀不死,或者产生了抗性。由于表层粮温上升,带来的局部结露,即微生物危害问题,以及表层害虫危害问题,使得低温储粮安全受到威胁,在我国北方已成为储粮的突出问题之一。在我国南方如湖北也有类似情况,周天智(2002)指出,粮堆局部常常因微生物和虫害等活动而出现发热,如果局部高温不及时处理,往往会引起整个粮堆粮温上升。以往采用的单管风
本文关键词:高大平房仓储粮温度变化规律及数学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7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77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