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经方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6 13:46

  本文关键词:经方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年

经方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研究

刘彦辰  

【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死或是致残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人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口逐年趋向老龄化的问题及生活方式上的改变,都是使得糖尿病发病率一直在不断的节节上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们的预测,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达到3亿人数,如今己被医学界一致列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排行中的第三杀手,然而这其中兼患有DPN的人数约占55%-85%,由此可知DPN有着非常高的发病率。然而本病的临床的症状表现多见复杂,大多数主要是因为感觉和自主神经受累,兼伴有运动神经元比较轻微的受损,尤其是以周围性神经的损害。临床上多是以损害四肢远端为主,上肢受累较轻,下肢受累较重,并且在早期的时候是以感觉障碍为主要症状,一般上可各别表现为双侧肢体远端并呈对称性上的麻木、感觉减退、发凉、触电感、疼痛等,也有部份DPN患者可出现下肢远端感觉较为严重烧灼性的疼痛,也可常见夜间症状加重难忍而造成睡眠障碍导致失眠,继而引发运动功能减退,肌肉萎缩等甚至残废。所以现今应当积极的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同时也必需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所引发的致死率、致残率等,除了改善临床症状外,在治疗上也需进一步达到并且提高DPN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控制病情方面将显得更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理论部份 (1)DPN的文献资料整理 DPN的治疗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治疗上的特效药物,临床上可用的有效西药相关研究也鲜少。本文系统分析总结和归纳了古代和现代医家们对于DPN的认识以及近代有关的研究进展。针对DPN的机理探讨,祖国医学认为按照本病的症状将其归属“痹证”、“痿证”等范畴,中药通过其多靶点作用机制的特色在DPN的治疗中凸显优势。现今多数医家学者们均认为消渴病合并痿症、痹证等范畴,皆可归属本病之病因病机。并针对治疗本病上进行大量相关且深入的研究,虽然各位医家在针对本病发病的原因以及病机的转化有着多数不同的观点,但大致都认为本病是由于正气的不足,导致气血上阴阳亏损,致邪滞经络,再因脏腑功能的失调及气血不濡筋骨而引发此病。针对临床上的治疗上多以健脾补肾、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益气养阴等治法。 (2)DPN的六经辨治规律探讨 《伤寒论》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各方面均有详细记载,但是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却无有关确切的病名记载,相关文献极为有限,而从临床表现角度上来看,DPN多属于中医的“痹证”、“血痹”、“厥证”、“麻木不仁”、“脉痹”、“痿证”等范畴。其主要临床的症状可见:麻木不仁、手足逆冷、身重(肌无力、肌萎缩或瘫痪)、疼痛、瘙痒等,《伤寒杂病论》中亦有不少的论述。这些均与现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的描述有极大的吻合之处。 归纳整理总结导师朱章志教授辨治DPN多年临床经验,提供本病临床上辨证治疗用药之思路以及加强六经辨证论治对DPN的依据。 (3)贴敷药的文献资料整理 贴敷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本文临床研究,在针对寒湿困脾证贴敷药的选取,以《伤寒论》中的当归四逆汤作为主方,意在于取其功能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中医学认为血虚寒气凝滞不达四肢末梢所致,以养血散寒之法治疗。此方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初稿》收录,作为治疗DPN阳虚寒凝证的主方,故本文研究以当归四逆汤为主方来治疗寒湿困脾型的DPN。 2.临床部份 (1)背景: 目前来看,中医学上仍然缺乏统一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因病机上的认识和系统治疗的标准及规范化,此点仍需要各中医界医家学者们对本病进行更有系统的研究,《伤寒论》中谈及到以“脏腑经络、阴阳营卫、气血津液、痰瘀”之论,从中认识了解到六经是运行营卫的道路,病邪是由于通过六经从阳至阴、从实到虚、从经转腑、脏的传变规律,进一步而反映了六经理论中特有的生理状态与病理转归。 六经辨证体系具有人体整体意识和动态变化的观念,辨证上运用此法更加具有优势来了解DPN的机理特性。中医治疗本病有很大优势,疗法多样,突出了祖国医学的特色;结合贴敷疗法,有着成本以及极为简便的使用特性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2)目的: ①根据目前的现代研究进展来进行探讨,对于DPN的西医发病机理目前暂时尚未完全明白,这其中存在着许多种不同的学说,例如有肌醇代谢紊乱、微血管的功能和结构的异常、多元醇通路激活、脂质代谢异常、非酶促组织蛋白糖基化、基因因素等多种原因,临床上针对此病的发病机理而采用的治疗方法为控制高血糖,血管扩张剂、补充维生素、抗氧化剂、中肌醇、神经营养因子、应用醛糖还原剂的治疗应用以及针对本病临床症状的改善,但得到的整体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改善肢麻及疼痛感症状疗效有限。本研究以内服和外敷方式运用中医药来介入治疗糖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治疗,增加其改善症状的疗效。 ②本研究运用《伤寒论》中六经辨证体系结合中医诊断学,来探讨DPN的辨证论治依据及经方贴敷(当归四逆汤)的运用之思路,并进一步探讨运用经方贴敷治疗寒湿困脾型消渴筋痹的治疗优势。 (3)方法: 本研究运用文献参考来了解DPN的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以《伤寒论》中六经辨证体系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变的病理机制,以内服和外敷方式来治疗,增加改善其症状的疗效。并研究运用现代医学《多伦多(Toronto)(?)临床神经病变评分系统(TCSS)调查表》、《寒湿困脾证症状分级量化表》做为肢体麻木改善情况进行测量。对符合标准的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对照组、治疗组及安慰组=1:1:1比例随机分组分配,其中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贴敷药)、安慰组30例(常规治疗+贴敷面粉)。 (4)结果: 90例患者经治疗1个月的临床观察中,贴敷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结果提示:三组TCSS评分,经统计分析结果提示,治疗组在神经症状、神经反射及感觉实验治疗前、后评分改善方面均优于安慰组及对照组(P0.05);而安慰组只在神经症状、神经反射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感觉实验的改善疗效则与对照组相当(P0.05)。提示表明治疗组具有明显的疗效,进一步说明在治疗寒湿困脾型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而言,以经方贴敷(当归四逆汤)来改善肢麻及疼痛感症状,具有明显的优势效果。 在中医治疗寒湿困脾型筋痹之症状研究中,结果表明:经一个月的治疗后,三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均有改善;在食少纳呆、口腻、头身困重、怯寒、腹满五项症状方面,治疗组的疗效均由于其余两组(P0.05),而安慰组则略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说明中药贴敷的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总体优于安慰组及照组,而面粉贴敷的安慰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略优于对照组;在疗效评算中,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有效率为80%,无效率为20%;安慰组中医症候疗效,有效率为60%,无效率为40%;对照组中医症候疗效,有效率为40%,无效率为60%。提示中药贴敷的治疗组在改善寒湿困脾临床症状方面,总体明显优于安慰组及照组。从本研究中以贴敷方式来做为治疗方式,可以明显看出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的多样及有效性。 (5)结论: 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临床上的症状多数可见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以及自主神经。临症上最为多见的类型是以肢体远端呈对称性、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变。本病临床上的特征表现多为怕冷、麻木、烧灼感,甚至不能忍受衣被的摩擦。 导师朱章志教授从医多年,精研《伤寒论》颇有心得,从“六经辨证”论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以“首辨阴阳”为依据,以六经辨证为大法,提倡天人合一、五运六气为治疗原则。认为:现今社会人们对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饮食结构和习惯上均发生变化,多偏好喜食肥甘厚味,进一步而损伤脾胃,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痰湿停聚。再加上广东岭南地区夏季较长且天气炎热,汗孔洞开,肌腾不密,不胜风寒之侵袭,出汗多则易伤阳;其次,现代人们夏季经常处于空调环境,然而这种寒凉,凉爽的空调之气,可视为就是一种非时之气,极易伤阳;再者,夏季气候炎热,人们多爱偏食生冷食物,冰冻饮料,容易导致寒邪直中中焦,损伤脾胃阳气;最后,现今社会人们生活忙碌,夜生活丰富,大多数人与农业社会时期比较均多偏于晚睡,阳不入阴而易耗损阳气。故临床上多见DPN患者的表现为肥胖、汗多足冷、腹胀纳呆、动则气短、舌苔白厚或腻、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脉沉弱等,均属阳虚湿盛的脉证,总结了“阳虚湿阻络瘀”为DPN主要关键病机以及常见的证型。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5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敬鸿博;秦万玉;伏元昌;;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1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4期

2 庞国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证治研究述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8期

3 庞国明;闫镛;朱璞;谢春光;倪青;范冠杰;郑晓东;田国庆;魏爱生;张泽全;邱明堂;高怀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初稿[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02期

4 钟美蓉;付秀美;付文亮;马洪伟;陈志宏;薛景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叶成夫,卢学勉,陈良苗;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J];临床医学;2005年09期

6 刘国用;;辨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光明中医;2008年07期

7 李剑波,陈家伟;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年02期

8 李继军,荣雅琪;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4例总结[J];甘肃中医;2003年11期

9 傅惠萍;何威;;针药并用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2007年06期

10 姜文宇;粘附分子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仝小林;董柳;胡洁;华传金;;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中医辨治[A];第八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毕桂芝;仝小林;华传金;张志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验[A];第八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方桥;糖尿病及常见并发症的治疗近况[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1期

2 徐斌;;自拟通络散酒浸剂治疗腰痛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1期

3 敬鸿博;秦万玉;伏元昌;;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1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4期

4 张茂根;;温阳通络活血方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4期

5 王婷婷;张波;;张波论治失眠的思想探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11期

6 薛菲;陈晓雯;;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近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2期

7 张茂根;;温阳通络活血方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2期

8 张心怡;方朝晖;;糖尿病足中医临床治疗与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2期

9 佘敦敏;朱妍;张真稳;闫彩凤;;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1年02期

10 钱力维;陈晓雯;杨春青;;益气活血通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进德;;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巍;丁丽;;“三才刺、透灸”并用法对肾绞痛患者前列腺素的影响[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3 石佳;刘密;兰蕾;张国山;常小荣;;浅谈古代文献关于胃脘痛的针灸治疗[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孙景波;黄文婷;;腹针引气归元法治疗中风病机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孙宝民;吕燕华;阴涛;;肌电生物反馈结合穴位注射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池晓玲;谢玉宝;萧焕明;蔡高术;;臌胀古代外治疗法特点探析[A];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楼丽华;;乳腺病诊治漫谈[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庞军;胡云丹;陈招;金瑞勤;黄俊杰;;枢经推拿治疗疲劳性失眠的理论探索[A];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1年

9 任启来;;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研究进展的认识和体会[A];浙江省第十九届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金保方;孙大林;张新东;高永金;夏国守;徐福松;;桃红四物汤在泌尿生殖系统的应用[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利兴;基于文本挖掘技术探索姚荷生咳嗽医案的证治规律[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宽宇;早期离断配合外用中药药膜治疗糖尿病足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徐惠梅;心宁丸抗心肌缺血大鼠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王涛;基于医案统计分析的六味地黄丸(汤)及其类方证治分类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陈鹏;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急性期细胞因子及凋亡基因Bcl-2、p53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贾红玲;中医脐疗的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陈朝晖;复方紫归膏在大鼠创口皮肤愈合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温绍惠;慢性咳嗽风咳证的证因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韩美仙;基于药物重量实测的经方本原剂量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陈馨馨;仙味保金方治疗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代谢组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江雁;不同糖浓度培养雪旺细胞NGF和CGT表达变化及Egb761干预后的变化[D];郑州大学;2010年

2 罗晓婷;针刺治疗糖尿病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蔡艳;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杨鸿博;秦香止泻肠溶片治疗湿热型泄泻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饶娟;肠平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游海;加减咳血方治疗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肝火犯肺证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白钰;古代医籍治疗健忘方的发掘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李鹏宇;艾滋病咳嗽的中医临床证候特点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9 李响;温针灸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邓来军;滋肾生血胶囊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巩固化疗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衡先培,张发荣,谢春光,王毅;通络糖泰防治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衡先培,王善慧,庞明,郑健,杨鸿,陈爱钦;糖络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唐照亮,宋小鸽,王宁新,章复清,陈全珠,侯正明;艾灸活血化瘀作用机制的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韩瑞英,雷磊,汪健;灸药并用治疗糖尿病足32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6期

5 石林阶,陈国林,陈昌华,罗团连,舒毅刚,李学文,陈泽奇,林源;肝血虚证、肝血虚兼脾气虚证患者血浆TXA_2、PGI_2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7年05期

6 汪栋材,朱章志,蔡文就;熊曼琪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经验[J];中国医药学报;2000年05期

7 李士瑾;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4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学报;2002年09期

8 庞国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证治研究述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8期

9 谭漪,谢春光;白虎加人参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10 衡先培;通络糖泰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附:129例病例报告[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正福,何权瀛;链脲菌素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对抗原引起的变应性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年11期

2 李应霞;成小蔓;何海霞;;黄连小檗碱对大鼠糖尿病模型中血糖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11期

3 孙亮亮;邹俊杰;石勇铨;刘岩;李文桐;刘明;曲卫;张德刚;刘志民;;通络方剂对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肾脏保护作用的形态学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22期

4 李翠娟;苗彦霞;巩振东;;中医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曹玉莉;殷桂香;朱德增;;酸味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AGEs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年02期

6 李燕;王翠兰;卢英云;;肢体缺血后处理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年01期

7 栗亮;高原;王卫娜;范小琴;崔伟;;血栓通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9年02期

8 张建中;景丽;侯绍章;葛新红;赵琳;秦憬;郭风英;;甘草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0年09期

9 郑辉;甄荣;赵乃坤;;肺内喷注脂质化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吸收的药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10 孙丽荣;王维力;;胰岛微循环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晓玉;林宁;陈雪茹;董艳;;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胰岛组织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刘长山;王秀军;孙丽萍;刘海霞;明义;王静;丁颖超;刘慧;;川芎嗪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胰岛素抵抗及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齐惠滨;罗金燕;张亚萍;;糖尿病大鼠模型胃Cajal间质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和血管的超微结构研究[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常风云;潘莉;张建新;陈玲燕;马国平;;补阳还五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血清TNF-α及肾脏VCAM-1表达的影响[A];内分泌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临床与基础[C];2010年

5 李玉洁;郑晓珂;汤红芹;王小兰;张莉;冯卫生;;卷柏对3T3-L1前脂肪细胞、脂肪细胞及糖尿病大鼠葡萄糖代谢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晓颖;刘福成;符永恒;张梦珍;杨敏;邓春玉;邝素娟;余细勇;;二维超声应变成像分析监测大鼠糖尿病心肌收缩功能损害[A];第八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新廷;李佳;刘晓东;;Ⅰ型糖尿病对大鼠脑和外周组织胆固醇含量的不同影响[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生物医药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郑淑娟;贾赤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SD大鼠糖尿病溃疡创面作用机制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许筠;;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诊治探讨[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丁鹤林;黎锋;傅祖植;程桦;;核因子-kB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中国科学院院士 韩启德;[N];光明日报;2003年

2 中国科学院院士 韩启德;[N];科技日报;2003年

3 刘海文;[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陶春祥;何占德;陶钧;[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李劲 胡德荣;[N];大众卫生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雪松;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在辅助降血糖功能评价中的应用[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2 王妍;五甲基槲皮素及胃袖状切除术对乳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朴冠英;GK大鼠糖尿病发展中的活跃调控网络[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谢伟东;犬糖尿病发病情况调查与临床诊疗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5 贺明;肾素(原)受体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糖尿病大鼠肾脏的表达和调控[D];复旦大学;2007年

6 叶辉;糖尿病早期视网膜胶质细胞病变及其对血视网膜屏障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5年

7 沈玺;白细胞介素-1beta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7年

8 蔡爽;糖尿病大鼠模型和抗糖尿病药物作用机制的代谢组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9 吴昊;运动、降糖物质干预对“糖尿病大鼠模型”转归影响的多因素研究——代谢系统应答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调控机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10 吕琳;黄芪甲苷对高脂加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作用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嘉惠;木豆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药效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范鸣;高脂低碳饮食综合方案在糖尿病大鼠模型中的功效评价和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杨雪;岩藻多糖在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作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4 汪凌云;豹皮樟总黄酮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5 刘真序;运动对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6 纪春敏;痰瘀病理要素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高瑛;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血清apelin水平的变化[D];川北医学院;2014年

8 谢胜;Rpe65基因、Rod CNG Channel基因在糖尿病大鼠模型视网膜上的表达变化和相关作用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9 胡维;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神经酰胺含量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宋勇;大鼠妊娠期高血糖对子代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经方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4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94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c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