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根腐病抗性的QTL定位

发布时间:2020-05-03 16:22
【摘要】:目的对育种工作者来说植物的抗病性非常重要。而通过QTL定位,已经鉴定出了植物中许多相关性状的QTL。在中国,由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引起的镰刀菌根腐病是对于蓖麻(Ricinus communis)来说一种重大疾病。据报道,2016年中国南方爆发的一场枯萎病摧毁了超过0.66公顷的蓖麻。目前,在鉴定与蓖麻对镰刀菌根腐病抗性相关QTL的相关研究尚未进行太多报道。因此,对于蓖麻育种工作者来说,通过QTL定位找到蓖麻抗根腐病相关基因,对于培育相关抗性蓖麻品种有着巨大意义。本研究,对蓖麻根腐病抗性进行了QTL定位,可以为培育相关抗性蓖麻品种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以亲本分别为抗病和感病的材料培育出的260株F_2后代作为试验材料和作图群体,该群体于2017年秋季在温室种植。将在广东海洋大学植物病理实验室培养的镰刀菌病原菌接种于蓖麻幼苗。以蓖麻枯萎所需天数作为发病的评级参考,分为8个等级为1~8,无枯萎的高抗性植物得分为1,接种后30天以内枯萎为8。选取蓖麻幼嫩叶片提取DNA。用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法从实验室自行设计的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并用表型表现极端蓖麻个体进行PCR扩增用以确定所选SSR引物的多态性。用已选的多态性SSR引物对整个F_2作图群体进行标记扫描及基因分型。用分子数据构建连锁图谱,用表型数据和分子数据组合绘制QTL图谱。将QTL图谱与已发表的蓖麻基因组进行比对,从而确定与表型紧密连锁的相关基因。结果对材料的感病性测试,显示出了连续的偏分布。这种连续的非正态分布,表明蓖麻的抗病性由主效QTL控制。用BSA的方法筛选了400对SSR引物,其中96对具有多态性,11对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引物。用这11对SSR标记对F_2群体中的260份材料进行扫描。将扫描结果输入QTL IciMapping软件以绘制连锁图。绘制了1个连锁图谱,覆盖51.04 cM的基因组,平均间隔为4.64cM。绘制的连锁图和表型数据的组合能够鉴定染色体上的一个QTL(FRR)(连锁群)。qFRR位于引物RCM1471和RCM1311之间34cM的位置,解释了13%的表型变异并且LOD为7.58。分析具有蓖麻基因组保守氨基酸序列的QTL区域内引物(RCM 1471和RCM1311)的scaffold区域(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在NCBI网站中进行BLAST(同源性分析),发现了两个基因,“LOC8268784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和“LOC8281835细胞分裂周期和凋亡调节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其已在人和其他植物中鉴定并赋予抗微生物特性。细胞分裂周期和凋亡调节因子基因也称为CCAR1或p30 dbc基因,已在人类中用于肿瘤的控制,并且已经在癌症的治疗中进行了研究。结论从表性分析推测蓖麻对病害的抗性受主要QTL控制,QTL分析检测到一个QTL,(LOD=7.58;PVE%=13.80),在QTL区间内注释到两个候选基因,“LOC8268784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和“LOC8281835细胞分裂周期和凋亡调节蛋白”,其功能与抗病性密切相关,与其连锁的分子标记为RCM1311和RCM1471。这是首次对蓖麻抗枯萎病基因进行QTL定位,在蓖麻育种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35.6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黄峰;韩玉林;吕永军;王丽娜;唐建卫;高艳;李楠楠;张倩;邹少奎;杨光宇;;小麦耐热指标及QTL定位研究进展[J];农业科技通讯;2018年09期

2 邹文莉;冷语佳;李娇龙;孟丽君;贺浩华;陈景光;叶国友;;水稻镉积累的吸收与转运机制及镉胁迫相关QTL定位的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18年24期

3 余马;张洪;左文松;李明;侯大斌;;小麦株高及其构成因子QTL定位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4 刘进;姚晓云;王棋;李慧;王嘉宇;黎毛毛;;不同生态环境下籽粒大小相关性状QTL定位[J];华北农学报;2018年02期

5 刘源;李在峰;;中国小麦周8425B/中国春RIL群体成株抗叶锈基因的QTL定位[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6 杜晶;李文霞;董全中;王萍;苏代群;孙明明;宁海龙;李文滨;;大豆荚数垂直分布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J];大豆科学;2019年03期

7 吕文娟;刘金栋;白璐;曲延英;任毅;闻伟鄂;耿洪伟;;小麦籽粒阿魏酰阿拉伯木聚糖含量QTL定位[J];分子植物育种;2018年05期

8 曲朝阳;贾晓昀;马启峰;王寒涛;魏恒玲;范术丽;;棉花重组自交系铃重性状的QTL定位[J];棉花学报;2019年01期

9 朱协飞;司占峰;;棉花导入系耐盐性鉴定及耐盐基因QTL定位[J];棉花学报;201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铭翰;王树彬;宋家旺;夏光敏;刘树伟;;耐盐碱小麦渐渗系盐鉴14耐碱性状的QTL定位[A];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C];2019年

2 龙艳;张天豹;宋夏夏;裴新梧;;胡麻株高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功能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C];2018年

3 庞昀龙;刘春霞;贾洪泽;刘树兵;;小麦芽期耐渍相关性状QTL定位[A];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C];2019年

4 徐振翔;顾日良;王建华;;玉米种子田间脱水的QTL定位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作物种子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5 李旭辉;王贵华;贾光耀;任利沙;李莉;付俊杰;王国英;顾日良;王建华;;基于三个相关群体的玉米低温发芽能力相关性状的QTL定位[A];中国作物学会作物种子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6 胡俊美;王宏伟;孔令让;;小麦巢式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A];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C];2019年

7 倪忠秋;夏先春;何中虎;郝元峰;;小麦京冬8号与矮抗58抗白粉病QTL定位[A];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8 韩志鹏;王征宏;曾占奎;郭程;王黎明;庞玉辉;王春平;;小麦抗麦长管蚜基因QTL定位与基因发掘[A];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9 赵文飞;黄小芳;朱建业;丁君;常亚青;;中间球海胆脂肪酸含量的QTL定位及基因注释[A];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10 王毅;谢大森;江彪;王敏;彭庆务;何晓明;林毓娥;闫晋强;梁肇均;陈林;刘文睿;;冬瓜种子大小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A];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武;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块茎淀粉含量及植株熟性性状的QTL定位与遗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2 吴秋红;燕大1817/北农6号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小麦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3 刘长友;绿豆抗旱相关性状QTL定位及VrERF1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4 易丽聪;甘蓝型油菜开花调控因子BnaA3.FRI的功能分析和基于染色体代换系的花期QTL定位[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5 张晓芬;辣椒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与小孢子胚胎发生QTL定位[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6 张跃强;春小麦耐旱资源鉴定与耐旱性状QTL定位[D];中国农业大学;2019年

7 乔麟轶;小麦材料CH7034中抗白粉病和抗条锈病QTL定位[D];山西大学;2018年

8 Muhammad Adeel Hassan;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小麦高通量表型分析及其在QTL定位中的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9 Sajid Fiaz;水稻蒸煮食味及营养品质的QTL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10 刘凤歧;紫花苜蓿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翔翔;两个甘蓝型油菜遗传作图群体的重测序及QTL定位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2 Kwadwo Gyapong Agyenim-Boateng;蓖麻根腐病抗性的QTL定位[D];广东海洋大学;2019年

3 许凯文;水稻耐低氮胁迫相关QTL定位和一个叶色基因的图位克隆[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4 朱安东;水稻微效粒重粒形QTL定位及其中5个QTL的验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5 刘世平;大豆四向重组自交系群体荚数垂直分布的QTL定位[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6 徐刚;两种供磷水平下玉米苗期根系性状的QTL定位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7 牛群凯;玉米太空诱变核不育突变体矮化性状的QTL定位及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8 姚江;陆地棉栽培品种与野生种系尖斑棉群体产量和纤维品质QTL定位[D];西南大学;2018年

9 袁嘉麒;大豆关联重组自交系群体荚数垂直分布的QTL定位[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10 丁盼盼;辣椒果皮颜色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47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647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f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