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谷地区小麦条锈菌和白粉菌周年动态及传播路径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11 04:44
【摘要】: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分别由专性寄生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tritsp.(Pst)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Bgt)侵染引起的多循环病害,具有大面积爆发和流行的风险,是小麦生产上两种重要的气传病害。甘肃省甘谷地区地形复杂,海拔高度差较大,小麦条锈菌在该地区既可越夏,也可越冬,是我国小麦条锈菌新小种策源地之一。同时,近年来甘谷县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和危害也日趋加剧,且该病害能够在甘谷县完成周年循环。本研究利用Burkard孢子捕捉器于2013-2015年收集甘谷县南山、川地和北山地区空气中病原菌孢子样本,并利用已建立的定量PCR检测体系分析样本中小麦条锈菌和白粉菌孢子数量;于每年春季3-5月调查两种病害的田间发病情况,分析空气中孢子密度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同时收集2013-2015年甘谷县的气象数据,分析气象因素对空气中孢子密度和田间病情的影响。本研究所得结果如下:1.甘谷县空气中小麦条锈菌和白粉菌病原孢子能够周年存在,且随着小麦的种植和生长出现一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2.2013-2015年3年间南山、川地和北山地区同一季节空气中小麦条锈菌和白粉菌累积孢子密度无显著差异;而不同季节之间孢子累积量差异显著。以春季最多,冬季最少。3.2013-2015年3个地区空气中小麦条锈菌10 d累积孢子动态变化均符合ARIMA(1,0,0)模型。而3个监测点白粉菌的时间序列分析结果却存在差异,南山孢子密度符合ARIMA(2,1,1)模型;川地符合(1,0,1)模型,北山则为ARIMA(0,0,3)模型。4.小麦条锈菌和白粉菌空气中孢子密度与田间病情的变化存在相似的趋势。通过对空气中病原孢子密度与田间病情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二者显著相关。5.温度、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对两种病害的病原孢子密度和田间病情的发生均有显著影响,是所有记录数据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同样,在小麦白粉病的预测模型中,温度变量和累积孢子密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6.通过对甘谷县南山、川地和北山地区田间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时间记录,以及3个地区空气中病原孢子在不同时间段的相关关系分析,推测,在甘谷县小麦条锈菌可能存在由南向北和由高海拔向低海拔传播的趋势。小麦白粉菌在该地区频繁交流,但其发病程度接近,各地区之间在传播交流中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整个区域均为普遍发生区。通过监测甘谷县空气中小麦条锈菌和白粉菌孢子密度的周年动态变化,分析孢子密度、田间病情以及该地区气象因素两两之间的相关关系,有助于了解当地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合理的病害防控策略和指导其它易受影响的区域的病害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435.121.42
【图文】:

小麦条锈菌,自生麦苗,条锈菌


对我国小麦条锈菌进行了越夏气候区划分,证明我国小麦种植区理论上存在较为广泛的区域能够逡逑满足小麦条锈菌的越夏条件,大部分分布于西北和西南山区。Wan等(2007)同样证明了这一问逡逑题(图1-5L由于部分区域地形复杂,很难精确地定位到某一点来划分越夏区域。曾士迈(2003)逡逑指出只有小麦生育期和自生麦苗有时间上的重合才能实现条锈菌的越夏,而任何单一成熟期的麦逡逑区均无越夏作用。尤其在晚熟小麦与自生麦苗重叠期达到30邋d以上,更有利于病原菌的越夏(王逡逑吉庆等,1965)。在我国西北地区存在小麦自生苗与晚熟品种生育期出现重叠的高海拔山区能够逡逑满足其越夏的温度和寄主条件。潘广等(2009)通过调查发现在甘谷县,小麦条锈菌可以在海拔逡逑1450邋m以上的晚熟小麦和自生麦苗上完成越夏。除此之外,Shaner和Powelson邋(1973)调g襄义衔诿拦砝崭灾萸秩拘÷笄锩绲奶跣饩逆咦硬唤隼醋杂谛÷笫崭詈蟮牟杏嘀仓辏筇锏牟垮义戏趾瘫究圃硬萃歉貌【较牡暮鲜始闹鳌>菅芯浚诤鲜实奶跫滦÷筇跣饩褂锌赡芮秩惧义希担案鍪舻模常玻爸衷硬菀员Vて渌忱较模ǎ樱瑁幔颍恚幔校铮酰洌幔欤澹簦幔欤

本文编号:2749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749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2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