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灾害的特征、影响以及防灾减灾抗灾机制——基于文献综述视角
发布时间:2021-11-27 10:50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文章通过文献梳理,系统综述我国农业灾害的特征、影响、成因和脆弱性,以及防灾减灾抗灾存在的问题、措施和机制。文献的共性结论发现:近几年气象灾害成灾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生物灾害呈加重趋势,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气象和生物灾害对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农业灾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客观气象因素和主观的人为因素,及二者交互作用;政府和农户应对农业灾害的能力在进一步提高;目前应对农业灾害的措施和机制主要包括构建减灾防灾的体系、建立应急应对管理制度、探索农业灾害保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支撑等。最后提出现有文献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7(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农业灾害的特征
(一)农业气象灾害特征
(二)生物灾害的特征
二、农业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生物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农业灾害的成因分析
四、农业灾害的风险及脆弱性
(一)农业灾害风险及脆弱性的宏观研究
(二)农业灾害风险及脆弱性的微观研究
五、应对农业灾害的措施和机制
(一)农业防灾减灾抗灾措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农业抗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1. 构建减灾防灾的体系
2. 建立应急应对管理制度
3. 探索农业灾害保险
4. 加强抗灾减灾的基础设施建设
5. 加强灾害防控科技支撑
六、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J]. 孟垚.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03)
[2]农民减灾公共品供给参与意愿研究——风险感知和自我效能感的多重中介作用[J]. 周春晓,严奉宪.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08)
[3]饲草重大生物灾害防控形势与对策[J]. 李新一,尹晓飞,杜桂林,周俗. 中国饲料. 2019(13)
[4]近30年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典型场时空格局分异特征[J]. 桑婧,郝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9)
[5]区域异质性:自然灾害、农业增长与农民收入——基于31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5年面板数据[J]. 黄毅,邓志英. 灾害学. 2018(02)
[6]基于GIS的区域间自然灾害脆弱性对比分析[J]. 高蕾. 河南科学. 2018(01)
[7]陕西省区域性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研究[J]. 朱婵婵,文彦君,宋海龙. 环境保护科学. 2017(04)
[8]全国林业生物灾害发生特征分析[J]. 赫传杰. 中国森林病虫. 2017(04)
[9]浅谈如何构建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及农业防灾减灾能力[J]. 白玛央金,尼玛卓嘎.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04)
[10]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与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构建[J]. 纪高杰,董斌.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11)
博士论文
[1]农业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价与管理[D]. 陈启亮.西南大学 2017
[2]中国林业生物灾害经济分析及其防治对策研究[D]. 王剑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
硕士论文
[1]农业气象灾害和气温降水对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影响评估[D]. 何学敏.沈阳农业大学 2018
[2]近30年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典型场时空格局及干旱风险评估[D]. 桑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8
[3]中国西南岩溶区农业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价研究[D]. 王永超.贵州师范大学 2017
[4]重庆市农作物生物灾害时间特征研究[D]. 白基恒.西南大学 2017
[5]华北地区冬小麦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D]. 张玉静.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4
[6]近30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分析[D]. 林琳.兰州大学 2013
[7]基于生产条件变化的河北省小麦玉米两熟生物灾害风险管理研究[D]. 徐芳.河北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22130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7(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农业灾害的特征
(一)农业气象灾害特征
(二)生物灾害的特征
二、农业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生物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农业灾害的成因分析
四、农业灾害的风险及脆弱性
(一)农业灾害风险及脆弱性的宏观研究
(二)农业灾害风险及脆弱性的微观研究
五、应对农业灾害的措施和机制
(一)农业防灾减灾抗灾措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农业抗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1. 构建减灾防灾的体系
2. 建立应急应对管理制度
3. 探索农业灾害保险
4. 加强抗灾减灾的基础设施建设
5. 加强灾害防控科技支撑
六、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J]. 孟垚.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03)
[2]农民减灾公共品供给参与意愿研究——风险感知和自我效能感的多重中介作用[J]. 周春晓,严奉宪.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08)
[3]饲草重大生物灾害防控形势与对策[J]. 李新一,尹晓飞,杜桂林,周俗. 中国饲料. 2019(13)
[4]近30年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典型场时空格局分异特征[J]. 桑婧,郝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9)
[5]区域异质性:自然灾害、农业增长与农民收入——基于31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5年面板数据[J]. 黄毅,邓志英. 灾害学. 2018(02)
[6]基于GIS的区域间自然灾害脆弱性对比分析[J]. 高蕾. 河南科学. 2018(01)
[7]陕西省区域性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研究[J]. 朱婵婵,文彦君,宋海龙. 环境保护科学. 2017(04)
[8]全国林业生物灾害发生特征分析[J]. 赫传杰. 中国森林病虫. 2017(04)
[9]浅谈如何构建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及农业防灾减灾能力[J]. 白玛央金,尼玛卓嘎.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04)
[10]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与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构建[J]. 纪高杰,董斌.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11)
博士论文
[1]农业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价与管理[D]. 陈启亮.西南大学 2017
[2]中国林业生物灾害经济分析及其防治对策研究[D]. 王剑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
硕士论文
[1]农业气象灾害和气温降水对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影响评估[D]. 何学敏.沈阳农业大学 2018
[2]近30年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典型场时空格局及干旱风险评估[D]. 桑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8
[3]中国西南岩溶区农业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价研究[D]. 王永超.贵州师范大学 2017
[4]重庆市农作物生物灾害时间特征研究[D]. 白基恒.西南大学 2017
[5]华北地区冬小麦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D]. 张玉静.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4
[6]近30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分析[D]. 林琳.兰州大学 2013
[7]基于生产条件变化的河北省小麦玉米两熟生物灾害风险管理研究[D]. 徐芳.河北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22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5221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