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曲霉孢子粉粗提物对青枯雷尔式菌的抑菌机制初探

发布时间:2022-02-10 01:05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孢子粉作为原料,对其粗提物进行分离,以青枯雷尔式菌(Rastonia solanacearum)为指示菌,对抑菌活性进行监测,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活性成分。通过测定电导率、核酸蛋白泄露、总蛋白以及活性氧(ROS)等指标的变化分析黑曲霉抑菌机制。结果显示,黑曲霉粗提物洗脱液S5对青枯雷尔式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抑菌率可达90.87%;GC-MS检测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为油酸(26.52%)、亚油酸甲酯(14.46%)、油酸甲酯(11.10%)、棕榈酸(10.50%)、油酸乙酯(7.36%)、亚油酸乙酯(6.88%)等;粗提物主要通过影响细胞膜完整性、损伤细胞结构、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及能量代谢等方面达到抑制菌株Q11-2的效果。 

【文章来源】:中国酿造. 2020,39(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黑曲霉孢子粉粗提物对青枯雷尔式菌的抑菌机制初探


黑曲霉孢子粉粗提物洗脱液S1~S9对菌株Q11-2的抑制率

色谱图,洗脱,粗提物,化学成分


根据活性段对菌株Q11-2的抑制率结果,选择洗脱液S5段进行GC-MS化学成分分析,总离子流色谱图见图2,洗脱液S5段组分含量分析结果见表1。通过质谱计算机数据库检索比对总离子流图中各峰,经核对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2005和Wiley275标准质谱图,确定了S5的49种化学成分,鉴定出其中29种化合物。从表1可知,油酸(26.52%)含量最高,其次是亚油酸甲酯(14.46%)、油酸甲酯(11.10%)、棕榈酸(10.50%)、油酸乙酯(7.36%)、亚油酸乙酯(6.88%)。结果显示出洗脱液S5段中主要成分为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等脂肪酸。张希等[18]研究发现,部分脂肪酸及其衍生物能够有效抑制大肠杆菌以及白色念珠球菌的生长繁殖;张璐[19]研究表明,碳链为18~20的双键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其甘油单酯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极强的抑制作用。2.3 粗提物洗脱液S5的抑菌机制研究

洗脱,电导率,粗提物,菌株


当细菌遭受外界药物影响时,细胞膜的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能力下降,使胞内K+等电解质大量外泄,其培养液电导率的变化可以反映细胞膜渗透性的改变。黑曲霉孢子粉粗提物洗脱液S5对菌株Q11-2的电导率影响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洗脱液S5作用菌体过程中,上清液电导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作用6 h时洗脱液S5处理组的电导率达到最大值,较空白组增加了17.3%(P<0.05),推测洗脱液S5能够改变青枯雷尔氏菌细胞膜通透性,引起细胞离子外泄导致胞外电导率升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枯病拮抗菌筛选及其生防菌剂研制[J]. 毛露甜,林晓霖,麦景,邹超群.  惠州学院学报. 2019(06)
[2]黑曲霉泡腾片对烟草青枯病防效及烟株生长的影响[J]. 唐婧红,陈雪,代园凤,李祝,杨佩斯,张素,吉玉玉,张钦语,赵妗颐.  中国酿造. 2019(05)
[3]不同产区花生青枯病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J]. 华丽霞,何炼,蒋秋平,曾华兰,叶鹏盛,韦树谷,黄玲,代顺冬.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8(03)
[4]烟草青枯病拮抗菌株X-60的分离鉴定及其表型组学分析[J]. 汪汉成,王茂胜,黄艳飞,王进,商胜华,张长青.  植物病理学报. 2016(03)
[5]曲霉多糖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 李大军,宋丹丹.  西南农业学报. 2013(04)
[6]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的抑菌活性[J]. 张希,杨明,宋飞,张辉,冯凤琴.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02)
[7]一株内生真菌黑曲霉的活性检测及鉴定[J]. 左祥,白现广,杨本寿,王琦,尹所坤.  生物技术世界. 2012(09)
[8]应用电导率仪测定微生物生物量的研究[J]. 谢丽,孙瑞珠,马玉龙.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1)
[9]氯霉素的不良反应及其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高林.  动物医学进展. 2010(04)
[10]根癌农杆菌拮抗真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研究[J]. 李祝,宋宝安,郁建平,肖洋,李颖,梁宗琦.  食品科学. 2007(02)

博士论文
[1]银杏种仁抑菌蛋白及其抑菌机制研究[D]. 吴海霞.南京林业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樟树籽油甘油酯分离纯化及抑菌活性[D]. 洪学斌.南昌大学 2015
[2]脂肪酸及其衍生物抑菌活性定量构效关系研究[D]. 张璐.浙江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17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617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5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