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果实潜伏侵染病原真菌分离鉴定及生物防治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8 19:41
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果蔬采后腐烂变质,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真菌产生的毒素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由于缺乏对蓝莓采后真菌病害种类的认识及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给蓝莓的病害防治及贮藏保鲜带来了困难。本文对辽宁地区蓝莓果实潜伏侵染的病原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利用从蓝莓果实中分离到的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进行了采前防治的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组织分离法从8个品种蓝莓果实中分离出9种潜伏侵染病原真菌,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9种真菌分别为: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芽枝霉属(Cladosporium sp.)、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嗜松青霉(Penicillium Pinophilum)、茎点霉属(Phoma sp.)、毛壳属(Chatetomium sp.)和镰刀菌属(Fusarium sp.)。其中,互隔交链孢霉和灰霉菌可从多个品种中分离,为蓝莓果实主要潜伏侵染病原真菌。2.8个品种蓝莓...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果蔬采后真菌病害的研究现状
1.1.1 采后真菌病害对果蔬产业的影响
1.1.2 采后主要真菌病害及其侵染机制
1.1.3 采后真菌病害的分离鉴定方法
1.1.4 蓝莓采后真菌病害的种类及危害
1.2 果蔬采后真菌病害的防治方法
1.2.1 化学法
1.2.2 物理法
1.2.3 生物法
1.3 拮抗酵母在采后真菌病害防治中的研究及应用
1.3.1 拮抗酵母的种类及生防优势
1.3.2 拮抗酵母的防治机理
1.3.3 提高拮抗酵母生防效力的方法
1.3.4 拮抗酵母的商业化应用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蓝莓果实潜伏侵染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1 实验材料
2.1.2 菌株、培养基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病原真菌的分离纯化
2.2.2 病原真菌致病性测定
2.2.3 病原真菌的形态学鉴定
2.2.4 病原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病原真菌的分离纯化及致病性测定
2.3.2 病原真菌的鉴定
2.3.3 蓝莓果实带菌情况检测
2.4 讨论
2.5 小结
3 蓝莓病原真菌拮抗酵母抑菌能力检测
3.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1.1 实验材料
3.1.2 菌株、培养基及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蓝莓内生拮抗酵母的分离及鉴定
3.2.2 酵母抑菌能力检测
3.2.3 酵母挥发性代谢物对病原真菌的抑制能力检测
3.2.4 蓝莓内生拮抗酵母与粘红酵母的抑菌能力比较
3.2.5 酵母生长曲线制作
3.2.6 酵母干粉的制备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蓝莓内生酵母的分离鉴定
3.3.2 蓝莓内生葡萄有孢汉逊酵母对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
3.3.3 葡萄有孢汉逊酵母挥发性代谢物对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
3.3.4 葡萄有孢汉逊酵母与粘红酵母抑菌效果的比较
3.3.5 葡萄有孢汉逊酵母干粉的制备及活性检测
3.4 讨论
3.5 小结
4 蓝莓果实采前的生物防治
4.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1.4 试剂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生防菌剂的施用
4.2.2 蓝莓果实病害程度检测
4.2.3 灰霉菌接种
4.2.4 蓝莓果实品质的测定
4.2.5 蓝莓果实抗氧化酶的活性及丙二醛含量测定
4.3 实验结果
4.3.1 采前喷施生防菌剂对蓝莓果实保鲜的影响
4.3.2 采前喷施生防菌剂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4.3.3 采前喷施生防菌剂对蓝莓采后果实品质的影响
4.3.4 采前喷施生防菌剂对蓝莓果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3.5 采前喷施生防菌剂对蓝莓果实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蓝莓采后贮藏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蓝莓采后主要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J]. 郜海燕,肖尚月,陈杭君,黎云龙,刘瑞玲,吴伟杰.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5)
[2]河北省冬枣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防治初探[J]. 宋聪,黄亚丽,谢晨星,贾振华,宋水山. 微生物学杂志. 2016(05)
[3]蓝莓采后病害的病原鉴定及发生规律研究[J]. 戴启东,李广旭,杨华,张广仁,姜树成. 果树学报. 2016(10)
[4]几丁质对海洋拮抗酵母防治梨果实采后青霉病的影响[J]. 卢黄娉,郑晓冬. 中国食品学报. 2016(02)
[5]蓝莓贮藏期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J]. 郭晓月,丁雅迪,邓佳,刘惠民,叶维雁,刘鹏. 北方园艺. 2015(24)
[6]蓝莓采后病原真菌分离及其生物学鉴定[J]. 周笑犁,王瑞,雷霁卿,刘晓燕,杨盼. 食品科技. 2015(09)
[7]喷雾干燥法制备冰酒发酵剂的研究[J]. 蒋丽,董丹,邢亚阁,车振明,罗建峰. 中国酿造. 2015(06)
[8]采前喷施拮抗酵母菌对草莓采后贮藏性能的影响[J]. 秦晓杰,高梦,蒋晓玲,司林媛,杨远鹏,杨蓉,蔡子康,肖红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5(01)
[9]出芽短梗霉菌株YW1防治储藏期草莓灰霉病的研究[J]. 黄蓉,杨龙,张静,李国庆.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3(04)
[10]苹果轮纹病菌的多基因联合鉴定[J]. 贾广成,周增强,侯珲,王丽,朱建兰. 生物技术通报. 2013(07)
博士论文
[1]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对果蔬生长、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 王慧俐.浙江大学 2015
[2]几丁质对海洋酵母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果实采后病害防治效力的影响及相关机理研究[D]. 卢黄娉.浙江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香芹酚对蓝莓采后病害抑制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D]. 许晴晴.南京农业大学 2014
[2]柠檬形克勒克酵母(34-9)对柑橘意大利青霉抑菌机理的研究[D]. 罗丽.华中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45470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果蔬采后真菌病害的研究现状
1.1.1 采后真菌病害对果蔬产业的影响
1.1.2 采后主要真菌病害及其侵染机制
1.1.3 采后真菌病害的分离鉴定方法
1.1.4 蓝莓采后真菌病害的种类及危害
1.2 果蔬采后真菌病害的防治方法
1.2.1 化学法
1.2.2 物理法
1.2.3 生物法
1.3 拮抗酵母在采后真菌病害防治中的研究及应用
1.3.1 拮抗酵母的种类及生防优势
1.3.2 拮抗酵母的防治机理
1.3.3 提高拮抗酵母生防效力的方法
1.3.4 拮抗酵母的商业化应用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蓝莓果实潜伏侵染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1 实验材料
2.1.2 菌株、培养基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病原真菌的分离纯化
2.2.2 病原真菌致病性测定
2.2.3 病原真菌的形态学鉴定
2.2.4 病原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病原真菌的分离纯化及致病性测定
2.3.2 病原真菌的鉴定
2.3.3 蓝莓果实带菌情况检测
2.4 讨论
2.5 小结
3 蓝莓病原真菌拮抗酵母抑菌能力检测
3.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1.1 实验材料
3.1.2 菌株、培养基及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蓝莓内生拮抗酵母的分离及鉴定
3.2.2 酵母抑菌能力检测
3.2.3 酵母挥发性代谢物对病原真菌的抑制能力检测
3.2.4 蓝莓内生拮抗酵母与粘红酵母的抑菌能力比较
3.2.5 酵母生长曲线制作
3.2.6 酵母干粉的制备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蓝莓内生酵母的分离鉴定
3.3.2 蓝莓内生葡萄有孢汉逊酵母对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
3.3.3 葡萄有孢汉逊酵母挥发性代谢物对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
3.3.4 葡萄有孢汉逊酵母与粘红酵母抑菌效果的比较
3.3.5 葡萄有孢汉逊酵母干粉的制备及活性检测
3.4 讨论
3.5 小结
4 蓝莓果实采前的生物防治
4.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1.4 试剂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生防菌剂的施用
4.2.2 蓝莓果实病害程度检测
4.2.3 灰霉菌接种
4.2.4 蓝莓果实品质的测定
4.2.5 蓝莓果实抗氧化酶的活性及丙二醛含量测定
4.3 实验结果
4.3.1 采前喷施生防菌剂对蓝莓果实保鲜的影响
4.3.2 采前喷施生防菌剂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4.3.3 采前喷施生防菌剂对蓝莓采后果实品质的影响
4.3.4 采前喷施生防菌剂对蓝莓果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3.5 采前喷施生防菌剂对蓝莓果实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蓝莓采后贮藏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蓝莓采后主要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J]. 郜海燕,肖尚月,陈杭君,黎云龙,刘瑞玲,吴伟杰.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5)
[2]河北省冬枣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防治初探[J]. 宋聪,黄亚丽,谢晨星,贾振华,宋水山. 微生物学杂志. 2016(05)
[3]蓝莓采后病害的病原鉴定及发生规律研究[J]. 戴启东,李广旭,杨华,张广仁,姜树成. 果树学报. 2016(10)
[4]几丁质对海洋拮抗酵母防治梨果实采后青霉病的影响[J]. 卢黄娉,郑晓冬. 中国食品学报. 2016(02)
[5]蓝莓贮藏期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J]. 郭晓月,丁雅迪,邓佳,刘惠民,叶维雁,刘鹏. 北方园艺. 2015(24)
[6]蓝莓采后病原真菌分离及其生物学鉴定[J]. 周笑犁,王瑞,雷霁卿,刘晓燕,杨盼. 食品科技. 2015(09)
[7]喷雾干燥法制备冰酒发酵剂的研究[J]. 蒋丽,董丹,邢亚阁,车振明,罗建峰. 中国酿造. 2015(06)
[8]采前喷施拮抗酵母菌对草莓采后贮藏性能的影响[J]. 秦晓杰,高梦,蒋晓玲,司林媛,杨远鹏,杨蓉,蔡子康,肖红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5(01)
[9]出芽短梗霉菌株YW1防治储藏期草莓灰霉病的研究[J]. 黄蓉,杨龙,张静,李国庆.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3(04)
[10]苹果轮纹病菌的多基因联合鉴定[J]. 贾广成,周增强,侯珲,王丽,朱建兰. 生物技术通报. 2013(07)
博士论文
[1]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对果蔬生长、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 王慧俐.浙江大学 2015
[2]几丁质对海洋酵母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果实采后病害防治效力的影响及相关机理研究[D]. 卢黄娉.浙江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香芹酚对蓝莓采后病害抑制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D]. 许晴晴.南京农业大学 2014
[2]柠檬形克勒克酵母(34-9)对柑橘意大利青霉抑菌机理的研究[D]. 罗丽.华中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45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6454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