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自交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及大麦黄花叶病抗性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
发布时间:2022-05-03 00:16
大麦具有啤用、饲用、食用等多种用途。培育优质高产多抗大麦新品种是稳定发展大麦产业的基础,对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及抗性的遗传研究有助于大麦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及新品种的培育。本文以丰产多抗的大麦品种扬农啤5号与感病品种日引3号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亲本为材料,测定参试材料多年多点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利用亲本间多态性好的SSR分子标记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的遗传图谱,对主要农艺性状及大麦黄花叶病抗性进行遗传分析与QTL定位。主要结果如下:1、从1176对大麦SSR标记中筛选到109对在亲本间多态性好的SSR标记,构建含108对SSR分子标记的群体遗传连锁图谱,包括7个连锁群数目。该图谱覆盖大麦基因组1065.13cM,标记间平均图距9.86cM,连锁群的标记数变化在(8-27)个。2、大麦黄花叶病病圃及无病田的株高、主穗长、穗下节间长、主穗粒数及千粒重在亲本扬农啤5号与日引3号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单株穗数的差异均不显著。病圃株高、主穗长、穗下节间长、主穗粒数、单株穗数及千粒重6性状在年份间、基因型间及年份与基因型互作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无病田除单株穗数在群体基因型间差异未达到显...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大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研究
1.1.1 大麦植株性状的遗传研究
1.1.2 大麦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1.2 大麦黄花叶病抗性遗传研究
1.2.1 大麦黄花叶病的病毒株系的分类
1.2.2 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基因效应分析
1.3 大麦主要农艺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
1.4 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
1.5 大麦黄花叶病对大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田间试验设计
2.3 性状调查
2.3.1 病情调查
2.3.2 农艺性状调查
2.4 主要性状及黄花叶病抗性统计方法
2.5 群体图谱的构建方法
2.5.1 DNA的提取
2.5.2 SSR标记的来源
2.5.3 分子标记的多态性检测技术
2.5.4 群体图谱的构建方法
2.6 主要性状及黄花叶病抗性的QTL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亲本及RIL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3.1.1 亲本及RIL群体病圃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3.1.2 亲本及RIL群体无病田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3.2 RIL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方差分析
3.2.1 RIL群体病圃主要农艺性状的方差分析
3.2.2 群体无病田主要农艺性状的方差分析
3.3 亲本及RIL群体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分析
3.3.1 亲本及RIL群体大麦黄花叶病抗性表现
3.3.2 亲本及RIL群体大麦黄花叶病抗性的方差分析
3.4 主要农艺性状及其与黄花叶病抗性的相关性
3.4.1 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3.4.2 RIL群体AUDPS与其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3.5 RIL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及黄花叶病抗性的分布
3.5.1 病圃RIL群体农艺性状的频数分布
3.5.2 无病田RIL群体农艺性状的频数分布
3.5.3 RIL群体大麦黄花叶病抗性的频数分布
3.6 大麦RIL群体遗传图谱构建
3.6.1 SSR标记筛选
3.6.2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3.6.3 SSR标记偏分离分析
3.7 RIL群体主要性状及大麦黄花叶病抗性的QTL分析
3.7.1 RIL群体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3.7.1.1 株高的QTL分析
3.7.1.2 主穗长的QTL分析
3.7.1.3 穗下节间长的QTL分析
3.7.1.4 主穗粒数的QTL分析
3.7.1.5 单株穗数的QTL分析
3.7.1.6 千粒重的QTL分析
3.7.2 大麦黄花叶病抗性的QTL分析
3.8 RIL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及大麦黄花叶病抗性QTL的热点区域
4. 讨论
4.1 大麦黄花叶病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4.2 群体遗传图谱的可用性
4.3 主要性状基因效应的来源分析
4.4 主要农艺性状主效QTL与已报道QTL的比较
4.5 大麦黄花叶病抗性QTL的等位性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5个大麦品种株高及其主要构成因素的差异分析和QTLs检测[J]. 王楠,刘猛道,李静烨,陈升位,沈真辉,李应秋,吴海燕,蒲雄艳. 分子植物育种. 2016(02)
[2]大麦亲本材料农艺性状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徐先良,赖勇,王鹏喜,范贵强,汪军成,王晋,孟亚雄,李葆春,马小乐,王化俊. 麦类作物学报. 2013(04)
[3]国外引进大麦种质的农艺性状初步评价[J]. 李慧兵,孟凡磊,孟庆立,胡银岗. 西北农业学报. 2013(02)
[4]北美引进大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J]. 朱德馨,田和彬,汪军妹. 浙江农业科学. 2012(01)
[5]不同地区啤酒大麦品种农艺性状鉴定与分类研究[J]. 杨树明,普晓英,张京,曾亚文,杨涛,杜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01)
[6]国外大麦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J]. 陈晓静,陈和,陈健,陶红,沈会权,乔海龙,臧慧.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0(02)
[7]北美主要栽培大麦品种农艺性状分析[J]. 邓婷,陈华萍,蒲至恩,陈国跃,苟璐璐. 西南农业学报. 2009(03)
[8]大麦种质资源形态特征及农艺性状的分析[J]. 陈晓静,沈会权,乔海龙,陈和,陈健,陶红. 江苏农业学报. 2007(06)
[9]日本不同棱型大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差异[J]. 张小燕,张跃进,潘高峰. 麦类作物学报. 2006(06)
[10]大麦资源鉴定评价及优异种质筛选[J]. 李兰芬.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02)
硕士论文
[1]引进大麦种质资源的评价与育种利用[D]. 刘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2]大麦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功能成分的QTL定位[D]. 郭蕾蕾.四川农业大学 2012
[3]大麦旗叶光合特性的研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D]. 钱创建.石河子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50246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大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研究
1.1.1 大麦植株性状的遗传研究
1.1.2 大麦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1.2 大麦黄花叶病抗性遗传研究
1.2.1 大麦黄花叶病的病毒株系的分类
1.2.2 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基因效应分析
1.3 大麦主要农艺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
1.4 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
1.5 大麦黄花叶病对大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田间试验设计
2.3 性状调查
2.3.1 病情调查
2.3.2 农艺性状调查
2.4 主要性状及黄花叶病抗性统计方法
2.5 群体图谱的构建方法
2.5.1 DNA的提取
2.5.2 SSR标记的来源
2.5.3 分子标记的多态性检测技术
2.5.4 群体图谱的构建方法
2.6 主要性状及黄花叶病抗性的QTL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亲本及RIL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3.1.1 亲本及RIL群体病圃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3.1.2 亲本及RIL群体无病田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3.2 RIL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方差分析
3.2.1 RIL群体病圃主要农艺性状的方差分析
3.2.2 群体无病田主要农艺性状的方差分析
3.3 亲本及RIL群体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分析
3.3.1 亲本及RIL群体大麦黄花叶病抗性表现
3.3.2 亲本及RIL群体大麦黄花叶病抗性的方差分析
3.4 主要农艺性状及其与黄花叶病抗性的相关性
3.4.1 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3.4.2 RIL群体AUDPS与其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3.5 RIL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及黄花叶病抗性的分布
3.5.1 病圃RIL群体农艺性状的频数分布
3.5.2 无病田RIL群体农艺性状的频数分布
3.5.3 RIL群体大麦黄花叶病抗性的频数分布
3.6 大麦RIL群体遗传图谱构建
3.6.1 SSR标记筛选
3.6.2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3.6.3 SSR标记偏分离分析
3.7 RIL群体主要性状及大麦黄花叶病抗性的QTL分析
3.7.1 RIL群体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3.7.1.1 株高的QTL分析
3.7.1.2 主穗长的QTL分析
3.7.1.3 穗下节间长的QTL分析
3.7.1.4 主穗粒数的QTL分析
3.7.1.5 单株穗数的QTL分析
3.7.1.6 千粒重的QTL分析
3.7.2 大麦黄花叶病抗性的QTL分析
3.8 RIL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及大麦黄花叶病抗性QTL的热点区域
4. 讨论
4.1 大麦黄花叶病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4.2 群体遗传图谱的可用性
4.3 主要性状基因效应的来源分析
4.4 主要农艺性状主效QTL与已报道QTL的比较
4.5 大麦黄花叶病抗性QTL的等位性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5个大麦品种株高及其主要构成因素的差异分析和QTLs检测[J]. 王楠,刘猛道,李静烨,陈升位,沈真辉,李应秋,吴海燕,蒲雄艳. 分子植物育种. 2016(02)
[2]大麦亲本材料农艺性状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徐先良,赖勇,王鹏喜,范贵强,汪军成,王晋,孟亚雄,李葆春,马小乐,王化俊. 麦类作物学报. 2013(04)
[3]国外引进大麦种质的农艺性状初步评价[J]. 李慧兵,孟凡磊,孟庆立,胡银岗. 西北农业学报. 2013(02)
[4]北美引进大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J]. 朱德馨,田和彬,汪军妹. 浙江农业科学. 2012(01)
[5]不同地区啤酒大麦品种农艺性状鉴定与分类研究[J]. 杨树明,普晓英,张京,曾亚文,杨涛,杜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01)
[6]国外大麦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J]. 陈晓静,陈和,陈健,陶红,沈会权,乔海龙,臧慧.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0(02)
[7]北美主要栽培大麦品种农艺性状分析[J]. 邓婷,陈华萍,蒲至恩,陈国跃,苟璐璐. 西南农业学报. 2009(03)
[8]大麦种质资源形态特征及农艺性状的分析[J]. 陈晓静,沈会权,乔海龙,陈和,陈健,陶红. 江苏农业学报. 2007(06)
[9]日本不同棱型大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差异[J]. 张小燕,张跃进,潘高峰. 麦类作物学报. 2006(06)
[10]大麦资源鉴定评价及优异种质筛选[J]. 李兰芬.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02)
硕士论文
[1]引进大麦种质资源的评价与育种利用[D]. 刘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2]大麦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功能成分的QTL定位[D]. 郭蕾蕾.四川农业大学 2012
[3]大麦旗叶光合特性的研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D]. 钱创建.石河子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50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6502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