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自交衰退的遗传基础
【图文】:
提取高质量的杂合 SNP(SNP index > 0.3 且< 0.7)(图2.1a),并利用该 SNP 集进行两套单倍型的区分。2) 然后,每个群体选择 50 个 F2单株进行低覆盖度(2X)重测序,提取亲本 SNP 集在后代中的基因型(图 2.1b),使用滑动窗口作图(窗口大小=1 Mb,步长=100 kb),可以区分
13图 2.3 有害突变富集于低重组区域Figure 2.3 Deleterious substitutions are enriched in low-recombination regions.(a)-(c)图,有害突变在三个亲本材料中的分布,PG6226 (a), PG6235 (b), 和 PG6359 (c)。x 轴表示物理位置,红线代表有害突变替换与同义突变的比例,以滑动窗口作图(5Mb 窗口,1Mb 步移),黑线表示每 5Mb 区间内的重组事件,,灰色区域表示着丝粒区域。(a)-(c), The distribution of deleterious substitutions in three parental clones, PG6226 (a), PG6235 (b), and PG6359 (c). Thex axis indicates the physical position. Red lines indicate the ratio between deleterious substitutions and synonymousmutations in each sliding window (window size, 5 Mb; step, 1 Mb), and black lines indicate the number of recombinationevents per 5 Mb. Gray-shaded boxes indicate the positions of pericentromeric regions.2.3.2 马铃薯自交群体的遗传分析有害突变是导致自交衰退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有害突变的遗传效应是如何导致自交衰退现象的,我们接下来构建了三个自交群体。研究有害突变的遗传效应,最好构建二倍体的自交群体,因为在二倍体水平上,每个遗传位点仅有两个等位基因在分离,遗传分析相对于四倍体而言更简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海;王立乾;;选择运用杂交、自交或测交方法解题时应遵循的原则[J];生物学教学;2017年04期
2 郭清泉,刘飞虎;苎麻自交一代分离和变异的研究[J];湖南农学院学报;1989年S1期
3 祝远超;;双杂合子自交实验结果归类分析[J];生物学教学;2018年06期
4 董丽萍;;自交和自由交配的辨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03期
5 杨永恒;侯孟兰;张永侠;徐晓洋;孙玉明;张婷;原海燕;;甜菊自交胚挽救及其自交S_1代的主要性状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8年04期
6 李月冰;;例析自交与自由交配的有关计算[J];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28期
7 李进;顾绘;殷琳毅;;赤霉素在辣椒人工自交中的应用[J];种子;2018年10期
8 李明;;浅析自交与自由交配及有关概率的计算[J];新课程学习(上);2014年08期
9 王洪奎;;自交和随机交配后代概率的变化规律[J];中学生物教学;2011年11期
10 陆作楣,承泓良,焦达仁,束世山,邵明玉;棉花自交的遗传效应及良种繁育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素娥;费江松;房伟民;陈发棣;滕年军;;22份菊属植物自交特性及后代性状分析[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7[C];2017年
2 李辛雷;李纪元;田敏;范正琪;;菊花自交及远缘杂交结实性初探[A];浙江省第二届林业科技周科技与林业产业论文集[C];2005年
3 赵宏波;陈发棣;房伟民;管志勇;;不同地理居群野菊、毛华菊自交和开放条件下结实性研究[A];中国菊花研究论文集(2002—2006)[C];2002年
4 王秀领;闫旭东;徐玉鹏;林长青;;影响苜蓿自交结实性的因素研究[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檀广兵;欧云峰;王英强;;姜科植物种间和种内传粉生物学的比较研究——以距药姜属和姜花属代表种为例[A];广东省植物学会第十九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平;吕柳新;薛勇彪;黄代青;;t/溪蜜柚自交胚胎发育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熊延坤;张青文;徐静;段灿星;周明rB;;大蜡螟幼虫的体色遗传规律[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8 陈和明;吕复兵;李佐;肖文芳;蒋明殿;;蝴蝶兰‘小飞象’自交后代主要性状分离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7[C];2017年
9 徐雁飞;陈发棣;滕年军;陈素梅;;栽培小菊品种自交衰退现象初步研究[A];2008园艺学进展(第八辑)——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暨现代园艺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徐雁飞;陈素梅;陈发棣;滕年军;;2个自交结实小菊自交后代若干性状分离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春芝;二倍体马铃薯自交不亲和与自交衰退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2 张卫东;羊草生殖生物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蝶;马铃薯自交衰退的遗传基础[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郭丹妮;沙田柚自交和异交花柱miRNA测序及miRNA的差异表达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3 翟学杰;榛子花粉贮藏和亲和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王好锋;三疣梭子蟹自交与杂交家系繁殖与生长性状的比较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刘贤曦;三疣梭子蟹自交家系性状的遗传稳定性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6年
6 曹惠美;苜蓿自交系的选育及多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7 赵菲;山金柑纯系及遗传转化平台构建[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8 廖婷;油茶自交不亲和性初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9 郑小刚;同源四倍体和异源四倍体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徐雁飞;菊花自交亲和特性与自交衰退现象初探[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35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35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