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粳稻芽期耐盐碱性关联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23 18:16
【摘要】:近年来,土壤盐碱化已经成为阻碍作物高产、威胁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水稻芽期耐盐碱性直接影响盐碱土地区水稻直播的成苗率及最终的产量。因此,研究水稻芽期耐盐碱机制,发掘耐盐碱基因及耐盐碱载体材料,对减轻水稻盐碱害和提高盐碱土生产力均具有重要意义。关联分析是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外采用关联分析的方法对水稻耐盐碱相关性状的QTL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大部分研究以NaCl或Na_2CO_3水溶液来模拟盐碱环境,而忽略了盐碱土中的主要成分NaHCO_3。所以,在NaHCO_3水溶液和苏打盐碱土胁迫下研究粳稻芽期的耐盐碱性对盐碱土直播稻区更有实际意义。本研究以176份粳稻种质资源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在NaHCO_3水溶液和苏打盐碱土胁迫下对粳稻芽期耐盐碱性进行了鉴定,同时利用154对SSR位点进行关联分析,并进一步挖掘优异等位变异及相应的载体材料,以期为粳稻耐盐碱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耐盐碱性种质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NaHCO_3水溶液胁迫下7天和12天的相对苗高、相对根数和相对根长等3个性状的测定表明,3个性状的变异范围都比较大,其中胁迫7天的相对根数变异范围最大;对苏打盐碱土胁迫下13天和18天的地上部Na~+浓度、K~+浓度、Na~+/K~+以及18天的盐碱害级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性状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呈现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模式。2.对NaHCO_3水溶液胁迫下7天和12天的相对苗高、相对根数和相对根长等3个耐盐碱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上述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苏打盐碱土胁迫下13天和18天的耐盐碱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8天的耐盐碱级别与13天地上部Na~+/K~+、18天的地上部Na~+浓度、K~+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13天和18天的地上部Na~+浓度均与K~+浓度和Na~+/K~+呈极显著正相关。3.利用154对SSR对自然群体的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进行了分析。群体结构分析表明,自然群体被划分为3个亚群,其中P1亚群有44份材料,P2亚群有71份材料,P3亚群有14份材料,其余44份材料为混合组;LD分析表明,无论是共线(同一染色体上)SSR位点之间,还是非共线(不同染色体间)SSR标记位点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连锁不平衡。4.利用TASSEL 3.0软件的GLM和MLM两种模型对粳稻芽期耐盐碱相关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在NaHCO_3水溶液胁迫下,两种模型同时检测到8个与粳稻芽期耐盐碱相关性状显著关联的SSR位点,累计18次显著关联(P≤0.01),其中有5个SSR位点与2个或2个以上性状显著关联;在苏打盐碱土胁迫下,两种模型同时检测到8个与粳稻芽期耐盐碱性状显著关联的SSR位点,累计14次显著关联(P≤0.01),其中有4个SSR位点与2个或2个以上性状显著关联。本研究关联分析结果发现,RM286和RM1219在两种胁迫条件下均被检测出与芽期耐盐碱相关性状显著关联;与前人研究结果比较发现,本研究检测到的14个显著关联SSR位点中有13个位点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1个位点(RM1219)为本研究新发现的位点。5.利用两种模型同时检测到的显著关联位点进行优异等位变异及载体材料的挖掘,在NaHCO_3水溶液和苏打盐碱土胁迫下,分别挖掘到28个和24个优异等位变异,并鉴定出携带该优异等位变异的5个最佳品种。在本研究中挖掘的等位变异及载体材料可以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方法加以利用,以期在今后的黑龙江省粳稻耐盐碱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
【图文】:

分布图,盐碱地,分布图,盐碱土


成的实质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总体来说,,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因素[1],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土壤质地影响,在人为因素方面,乱砍乱伐、工业污染以及不合理的灌溉的影响[2]。盐土和碱土的总称。盐土主要中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虽然呈[3]。而碱土和碱化土中含可溶性盐较少,但土壤胶体吸附着大量 pH 值较高。这两类土壤在发生上关系密切,而且在利用和改良为盐碱土[4]。盐碱土的面积及分布情况盐碱土面积为 9.9133×107hm2,占世界盐碱土面积的十分之一[5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水浸渍盐渍区、东北半淮海半湿润-半干旱旱作-草甸盐碱区、内蒙古高原干旱-半漠境草-半漠境盐碱区、甘新漠境盐碱区、青新极端干旱漠境盐碱区和西

技术路线图,关联分析,全基因组,连锁不平衡


联分析在水稻中的研究进展分析又称为连锁不平衡作图或关联作图,其作图的基础就是连锁不平衡,点等位基因之间的连锁不平衡关系,进行标记对性状的关联分析[63]。与其,关联分析有着解析度高和所需时间短的优势。关联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两于候选基因的关联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具体步骤见图 1-2。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51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敖雁;黄丽君;崔小芬;吴启;王安;;太湖地区水稻地方品种品质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5年04期

2 聂新辉;尤春源;鲍健;李晓方;惠慧;刘洪亮;秦江鸿;林忠旭;;基于关联分析的新陆早棉花品种农艺和纤维品质性状优异等位基因挖掘[J];中国农业科学;2015年15期

3 沈卫平;蔡强;周锋利;张建中;张大兵;袁政;;植物激素调控水稻花器官发育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植物生理学报;2015年05期

4 邢军;常汇琳;王敬国;刘化龙;孙健;郑洪亮;赵宏伟;邹德堂;;盐、碱胁迫条件下粳稻Na~+、K~+浓度的QTL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5年03期

5 杨胜先;牛远;李梦;魏世平;刘晓芬;吕海燕;章元明;;栽培大豆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及优异等位变异挖掘[J];中国农业科学;2014年20期

6 郑洪亮;刘博文;赵宏伟;王敬国;刘化龙;孙健;邢军;邹德堂;;利用连锁和关联分析定位粳稻芽期及幼苗前期耐盐性QTL[J];中国水稻科学;2014年04期

7 孙晓棠;卢冬冬;欧阳林娟;胡丽芳;边建民;彭小松;陈小荣;傅军如;贺晓鹏;贺浩华;朱昌兰;;水稻纹枯病抗性关联分析及抗性等位变异发掘[J];作物学报;2014年05期

8 王树国;张纪明;;水稻直播种植技术要点[J];农业与技术;2013年09期

9 李嵘;牛向丽;苗雁文;熊方杰;刘永胜;;水通道蛋白基因OsPIP2;6的功能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15期

10 班兆军;关军锋;李莉;冯建华;徐新明;;非生物胁迫下植物体内活性氧产生和抗氧化机制的研究概述[J];中国果菜;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习丽丽;;浅谈盐碱地治理的方法[A];水与水技术(第5辑)[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董海娇;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水稻分蘖角度和剑叶夹角的遗传基础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2 郭丽颖;基于连锁与连锁不平衡作图解析粳稻稻瘟病抗性遗传位点[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3 鲁清;水稻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4 郑洪亮;基于连锁与连锁不平衡联合作图的粳稻耐盐性遗传位点解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张梅;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种稻改良机理与生产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6 吴德志;西藏野生大麦耐盐种质的发掘及其耐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银培;盐、碱胁迫条件下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及环境互作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2 于连鹏;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Pita、Pia和Piz-t抗瘟基因检测和抗性评价[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7年

3 潘世驹;寒地水稻耐盐碱资源筛选及产量品质稳定性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年

4 章孟臣;水稻耐淹发芽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5 蔡永盛;黑龙江盐碱地条件下不同产量类型水稻产量品质的比较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年

6 姚玉莹;水稻核心种质抗倒特性及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7 魏新彩;基于HJ卫星影像的水稻种植面积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8 梁晶龙;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的水稻耐盐/碱性QTL定位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9 杨静;利用双向导入系剖析水稻耐盐QTL定位的遗传背景效应[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10 蒋靓;水稻盐胁迫下相关生理性状的遗传剖析[D];杭州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38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38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0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