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优良糯玉米杂交种ND603筛选及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5-05 08:35
【摘要】:本文以350份糯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经过2年的小区试验和1年的全省特用玉米区域试验,筛选出1份高产优质糯玉米杂交种--ND603。并以ND603为研究对象,研究5种不同栽培密度(5.25;6.0;6.75;7.5;8.25万株/hm2)和3种施N量(138,184,230 kg/hm2)对ND603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ND603是一个高淀粉糯玉米品系,粗淀粉含量占76.8%,且其中的淀粉全为支链淀粉,容重高达824g/L。(2)低密度时,ND603的株高和穗位高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发生显著改变;穗长、行粒数、穗粒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变长(多、重),百粒重增加,秃尖长变小;高密度时,株高和穗位高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穗长、行粒数、穗粒重先变长(多),后缩短(减少),百粒重降低,秃尖长增加。(3)ND603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穗长、行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秃尖长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ND603在吉林省春播玉米区最适宜的栽培密度为6.75万株/hm2,适宜施氮量为230kg/hm2。
【图文】:

施氮量,株高,栽培密度,施氮


3.2.2.1栽培密度与施氮处理对ND603株高的影响逡逑为了更直观的表现不同栽培密度与施氮处理对株高的变化趋势,,将株高的变逡逑化范围列于图3-1。逡逑曰邋5.25万株/hm2邋C3邋6万株/hm2邋E3邋6.75力'洙/hm2邋B7.5万株/hm2邋B8.25万株/hm2逡逑330邋r逡逑320邋-逡逑RH邋r^—i邋柋疆逡逑?邋300邋"逦fa逦■邋w歫逦■勿_逡逑i::_i逡逑138逦184逦230逡逑施氦量(kg/hm2}逡逑图3-1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株的影响逡逑Figure邋3-1邋Effects邋of邋different邋densities邋and邋fertilizer邋rates邋on邋plant邋height逡逑由1冬丨:)-l可以看出,ND603在不同栽培密度和氮肥处理下的株尚变化不?致,逡逑在栽培密度力5.邋25万株/hnr’和6.邋0万株/hm2时,不同氮肥处理对ND603的株高逡逑18逡逑

栽培密度,施氮量,粒数,施氮


逦230逡逑施氮量(kg/hm2}逡逑图3-4不同栽培密度和施氮量对穗行数的影响逡逑Figure3-4邋Effects邋of邋different邋planting邋densities邋and邋fertilizer邋rates邋on邋row邋number邋per邋spike逡逑在同一施氮量水平下,穗行数随栽培密度的增大变化不一。在施氮量水平为逡逑138kg/hm2时,栽培密度在6.0万-7.5刀株/hm2范围时,穗行数变化不大,基本逡逑维持在16.邋6行上下。在该施氮量水平下,密度为8.邋25万株/hm2时的穗行数较少。逡逑在施氮量水平为184kg/htr^时,栽培密度为6.邋0-6.邋75万株/hm:'时,穗行数最逡逑多,为18.邋0,其次为栽培密度为7.邋5万株/hm\zB行数为16.邋7。栽培密度为8.邋25逡逑万株/hnr’时的穗行数最少,为14.7。逡逑在施氮量水平为MOkg/hm2时,栽培密度为6.邋0万株/hm2时,穗行数最多,逡逑达18.邋0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胥少东;许培;;不同密度对玉米新品种浚单0898叶面积指数、干重和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5年06期

2 王亮;景希强;丰光;那明慧;周旭梅;;辽宁省不同熟期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分析[J];玉米科学;2015年02期

3 贾倩;齐华;吴亚男;刘明;于吉琳;;耕作方法、密度及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2年04期

4 吕鹏;张吉旺;刘伟;杨今胜;苏凯;刘鹏;董树亭;李登海;;施氮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年04期

5 阎巨光;;中晚熟玉米品种郑单958高密度栽培研究[J];中国种业;2011年03期

6 苏桂华;徐艳荣;苏义臣;刘迎春;金明华;;玉米区域试验流程[J];农业与技术;2011年01期

7 黎忠祥;李红斌;邵艳;高国华;王寿红;闻小芬;伏强;;杂交玉米田间肥料效应试验研究[J];云南农业;2010年10期

8 希日格乐;李春辉;郭世华;;春玉米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9 陈传永;侯玉虹;孙锐;朱平;董志强;赵明;;密植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性能的影响及其耐密性分析[J];作物学报;2010年07期

10 潘伟明;;糯玉米生产现状及其产品开发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丽;西北地区糯玉米高产栽培与品质性状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2 王磊;玉米田灰飞虱发生规律与播期调控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3 王敏;10个夏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与水分利用率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李顺富;鲜食糯玉米主要性状遗传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5 王皙玮;不同类型玉米农艺及品质性状对密度的响应[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刘丽君;江苏沿江地区糯玉米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及淀粉RVA粘度性状的关联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7 刘宏魁;吉林省骨干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数据库构建[D];吉林大学;2008年

8 孙艳;糯玉米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9 顾丽香;玉米DH系的一般配合力分析及其QTL定位[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10 曹丽娟;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遗传特性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49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49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e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