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甘肃河西地区滴灌玉米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7 11:20
【摘要】:探索大田滴灌栽培新模式,可以为制定合理的灌溉施肥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以玉米为实验材料,在甘肃黄羊河农场开展大田试验研究,设置5个试验处理,分别为:处理CK-140 cm膜覆盖,一膜二管4行宽窄行种植,撒施底肥(无机肥);处理Ⅰ-140 cm膜覆盖,一膜二管4行等行距种植,撒施底肥(无机肥);处理Ⅱ-140 cm膜覆盖,一膜二管4行宽窄行种植,条施底肥(无机肥);处理Ⅲ-75 cm膜覆盖,一膜单管2行等行距种植,撒施底肥(无机肥);处理Ⅳ-140 cm膜覆盖,一膜二管4行宽窄行种植,撒施底肥(有机肥)。本研究主要探究将水肥一体化技术运用于大田滴灌玉米不同栽培模式中,并在额定的水、肥条件下的活化、物化投入、产出和效益,同时通过对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养分状况以及玉米的生产力的对比分析,筛选出一套适合河西干旱地区的栽培新模式,作为一项水肥一体化大田滴灌玉米栽培的标准进行推广,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玉米生育期定量滴灌使得土壤中储存一定的水分,将有助于玉米后期的生长发育以及对玉米干物质的积累。处理Ⅱ和处理Ⅳ显著的增加了玉米生物量的积累,在成熟期处理Ⅱ玉米生物量较CK、处理Ⅰ、处理Ⅲ、处理Ⅳ分别增加了6.1%,7.3%1,1.6%和4.3%,处理Ⅱ玉米茎粗较其CK,处理Ⅰ,处理Ⅲ和处理Ⅳ分别增加了20.83%,30.55%,36.11%和13.89%,此外,处理Ⅱ还显著的增加了玉米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同时宽膜有助于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进而加大了土壤水分的储存,增加了土壤含水量。2、在收获期,处理Ⅱ较其他处理氮肥含量降低较多,较对照CK,处理Ⅰ,处理Ⅲ和处理Ⅳ分别降低了4.50%,6.94%,4.51%和2.67%。土壤磷含量和钾含量在处理Ⅱ宽窄行条施底肥处理下最少,在处理Ⅲ下较高,宽膜宽窄行条施底肥处理较窄膜等行种植土壤磷含量降低了18.50%,钾含量降低了7.46%。说明采用宽膜宽窄行种植,提高了土壤磷、钾的利用率。在茎、叶和籽粒中,处理Ⅱ的氮、磷、钾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在玉米生育期内,从拔节、抽雄、授粉期,由于植株生长迅速,营养元素需求量增大,条施底肥能够使根系有效的利用肥料,而且施加有机肥也能够满足玉米对养分的需求。在授粉期到灌浆期,营养元素仍在积累,应继续追施,此时由于玉米以生殖生长为主,籽粒对养分的需求加大,尤其是对氮素的吸收,因此在此阶段氮素的吸收较大,所有在灌浆前、中期特别注意氮肥的补充。4、处理Ⅱ显著的增加了玉米的穗长、穗直径,穗重和百粒重,显著的降低了玉米的秃顶长度。但是较处理Ⅳ没有显著的差异。而窄膜等行处理较其他处理则显著的降低了穗长、穗直径,穗重和百粒重。处理Ⅱ玉米穗长较处理Ⅲ增加了18.13%,穗直径增加了9.84%,穗粒数增加了14.89%,穗重增加了18.20%,百粒重增加了36.42%。宽膜宽窄行条施底肥能够显著的增加玉米产量,较窄膜等行种植增加了19.48%。经济效益分析,宽膜宽窄行种植能够显著的提高收入,说明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使用宽膜宽窄行条施底肥或者施加有机肥种植能够有效的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图文】:

行宽,宽膜,种植模式,底施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甘肃河西地区滴灌玉米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研究底施(撒施)与处理 CK 相同底肥,追肥同处理 CK。处理Ⅱ:140 cm 膜覆盖,一膜二管 4 行宽窄行(宽行 50cm,窄行 30 cm)种植(如图 2-1)。底施(条施)与处理 CK 相同底肥,追肥同处理 CK。处理Ⅲ:75 cm 膜覆盖,一膜单管 2 行等行距(50 cm)种植(如图 2-3)。底施(撒施)与处理 CK 相同底肥,追肥同处理 CK。处理Ⅳ:140 cm 膜覆盖,,一膜二管 4 行宽窄行(宽行 50cm,窄行 30 cm)种植(如图 2-1)。底施(撒施)腐熟羊粪 1000 kg/667 m2为底肥,追肥同处理CK。

种植模式,宽膜,行距,窄膜


图 2-2 宽膜一膜二管 4 行等行距种植模式Fig. 2-2 One film, two pipes and four rows of equal spacing planting pattern图 2-3 窄膜一膜单管 2 行等行距种植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5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瑞云;王慧杰;闫贵云;郭峰;高伟;陈稳良;李广信;;旱地宽窄行种植对春玉米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5年05期

2 高祥照;杜森;钟永红;吴勇;张赓;;水肥一体化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业信息;2015年04期

3 路华忠;;水肥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J];农业灾害研究;2014年08期

4 卢宪菊;李子忠;段雯晓;夏盛;;宽窄行种植对东北风沙土区玉米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4年04期

5 王熹;王湛;杨文涛;席雪洁;史龙月;董文月;张倩;周跃男;;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展望[J];环境工程;2014年07期

6 赵成昊;杨辉;佟圣辉;唐文明;;辽东地区玉米宽窄行种植模式下土壤物理性状及产量的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4年06期

7 陈延昭;张正;韩国君;郭艳红;张凯;陈年来;;水氮耦合对黑河中游绿洲制种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8 刘永宝;;国内外滴灌技术对推进甘肃发展现代农业的启示[J];甘肃农业;2013年22期

9 刘文忠;;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科技与企业;2013年14期

10 陈广锋;杜森;江荣风;高祥照;;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及研究现状[J];中国农技推广;2013年05期



本文编号:2652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52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7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