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环境和遗传因素对水稻RILs群体淀粉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5-08 13:07
【摘要】:淀粉作为稻米胚乳中最主要的成分,其种类、含量及分子结构与水稻品质性状相关性及其密切,淀粉特性既受籼粳属性等遗传因素的调控,又与环境条件存在密切关系,迄今在遗传与环境因素互作效应方面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的试验材料为粳稻品种沈农265与籼稻品种沪恢99杂交后的F10代重组自交系群体,探究籼粳遗传背景和环境因子对淀粉特性的影响,定位不同环境下调控淀粉特性的QTL,探究淀粉合成酶基因型的差异,同时在四个中国极具特点的典型稻作区分析淀粉特性、Fi与稻米其他品质性状及食味品质的关系。主要的结果如下:1.表观直链淀粉(AAC)、长分支支链淀粉(Fb_3)以及抗性淀粉(RS)含量表现为沈阳四川深圳江苏,而短支链淀粉(Fa)含量则是沈阳四川深圳江苏,AAC、Fb_3、RS含量越高,其Fa含量越低。淀粉特性与大部分生态环境因子相关性显著,其中AAC、Fb_3以及RS含量表现与光照时间、昼夜温差、夜间温度呈正相关,与日平均温度、白天温度、夜间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夜间湿度呈负相关,在Fa含量上与光照时间、昼夜温差、夜间温度呈负相关,与日平均温度、白天温度、夜间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夜间湿度呈正相关。2.沈阳AAC、Fb_3含量偏粳型中间型偏籼型,Fa偏籼型偏粳型、中间型,RS偏粳型、中间型偏籼型;江苏Fa中间型偏粳型偏籼型,RS偏籼型偏粳型、中间型;四川和深圳,淀粉特性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3.在四种环境条件下,鉴定出3个AAC的QTL,分布在第1、4、7染色体上,贡献率为11.58%—15.55%;3个Fa的QTL,位于第4、6、7染色体上,贡献率为5.92%-8.18%;6个Fb_3的QTL,位于第1、3、4、5、6染色体上,贡献率为0.96%-22.23%;3个控制抗性淀粉的QTL,贡献率为6.39%-12.68%。未检测到在四个环境下都存在的位点。4.本研究涉及的三个重要淀粉合成酶基因型SBE3、SSIIIa、UGP1,其中SBE3、UGP1基因型淀粉特性类型间未达到显著水平,SSIIIa基因型,中间混合型的AAC以及Fb_3含量显著高于亲本,Fa含量则显著低于亲本。5.AAC含量与垩白、粒宽呈显著正相关,与粗蛋白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食味值呈负相关;Fa含量与垩白、粒宽、胶稠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长宽比、碱消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粘度、平衡呈负相关;Fb_3、RS含量与垩白、粒宽、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长宽比、碱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平衡呈正相关。江苏淀粉特性与粒长、碱消值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沈阳、四川淀粉特性与食味品质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江苏淀粉特性与粘度、硬度/粘度比相关性显著。6.籼型位点频率(Fi)在江苏、深圳地区与糙米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精米率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整精米率、粒宽的相关性在四个地区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垩白、粒长、粒长宽比在江苏、四川、深圳地区均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粗蛋白的相关性仅在江苏地区表现为显著正相关;与外观、平衡、食味相关性在江苏、四川、深圳地区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硬度在江苏、四川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粘度在四个地区均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硬度/粘度比在四川、深圳地区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
【图文】:

转化过程,淀粉,葡萄糖


垩白率和垩白度高,在蒸煮食味品质上,胶稠度和碱消质含量高,粳稻在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好于籼稻品种,其它987;陈志德等,2003;徐正进等,2010)。目前利用籼粳亚方法,已然成为大势所趋。机理构颖壳、果皮、种皮、糊粉层、胚乳和胚共同组成,除去颖为胚乳,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贮藏养料,按照贮藏含量依半纤维素、矿物质。下图表明了淀粉与葡萄糖之间的合成与以看出,淀粉合成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Nakamura Yasunor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影响稻米淀粉合成过程中的酶共计 28a、BEIIb、SSI、SSIIa、SSIIIa、SSIVb、ISA1、ISA2、ISA3、PU、AGPase-AGPL2、FLO2/FLO3、SUT1、UGP1、PFP、PPDARK5、TF、RSR1、FIE1、FIE2、MADS29。

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空间结构


图 2 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空间结构Fig.2. Amylose and amylopectin spatial structure淀粉测定方法经过脱粒、自然风干后的稻米,再经去壳、碾磨后获得水稻精米。最早的研究米粉碎、过目后,将其中的淀粉与脂肪分离,采取的主要方法为索式抽oudhury N H and Juliano B,1980),其方法又具体分为:按照不同的分离原理提取方法(徐锡明等,2018),但无论是哪一种提取方法,都存在操作困难、纯度低等问题。水稻直链淀粉的测定方法:为了简化该步骤,Juliano et al(1971,1980)先后 碘蓝比色法,可直接用稻米精米进行直链淀粉含量测定,,但该方法需要使用前行碾磨后的精米进行测定,适用于大量样品测定;钟连进等(2002)提出了在(2001)提出的冷碱液糊化煮沸法的基础上,不需要要干燥等一系列复杂流程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美亮;;淀粉的留着科学[J];上海造纸;1989年01期

2 包劲松,徐律平,包志毅,傅俊杰;淀粉特性与工业应用研究进展[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年06期

3 刘学柱;;初中生物学实验有关淀粉特性的教学[J];生物学教学;2008年02期

4 姚庆群;张振文;;木薯采后生理性变质与淀粉特性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5 王海;屠康;静玮;陈继昆;;罐制过程中荸荠质构变化及其与淀粉特性的关系[J];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6 张国全,方应明;α淀粉特性的研究[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7 戴军,顾正彪,唐忠;阻酶淀粉特性及影响因素综述[J];商业科技开发;1996年01期

8 徐兆华,张艳,夏兰芹,夏先春,何中虎;中国冬播小麦品种淀粉特性的遗传变异分析[J];作物学报;2005年05期

9 纪建海;王彦霞;李桂芹;马雪娇;张建芳;;小麦淀粉特性的探讨[J];粮食加工;2011年03期

10 胡忠良;王凯;连惠章;郁晓君;庞珂;;淀粉特性对馒头品质的影响[J];粮食加工;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高晴;郑学玲;;淀粉特性与面条品质关系研究进展[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2 潘志芬;李俏;邓小青;邓光兵;龙海;余懋群;;青藏高原青稞Waxy基因变异对淀粉特性及加工品质的影响[A];2014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王小芬;;马铃薯品种对淀粉特性的影响[A];2005年全国马铃薯产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范晓磊;李应秋;陈专专;朱韵;刘巧泉;;高温影响稻米品质形成机制研究及育种利用[A];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艳娇;日粮淀粉水平与类型对育肥猪生长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2 杨学举;小麦蛋白成分和淀粉特性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及品质改良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何江峰;胁迫对小黑麦淀粉特性及合成酶基因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鸣晓;环境和遗传因素对水稻RILs群体淀粉特性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9年

2 马宏亮;生态点和施磷量对四川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及淀粉特性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3 时岩玲;不同Waxy蛋白缺失小麦淀粉特性及遗传规律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4 赵雯霖;马铃薯及莲藕组织中多糖特性对其硬度影响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5 黄骏;抑制淀粉分支酶基因表达对水稻胚乳淀粉特性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6年

6 张雪娇;小麦淀粉及流变学特性对饺子皮品质的影响[D];河南工业大学;2012年

7 徐兆华;小麦淀粉特性与糯蛋白的生化和分子标记[D];新疆农业大学;2003年

8 钮力亚;小麦淀粉特性对胚乳质地和面包品质的影响及遗传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9 王海萍;小麦淀粉特性及Waxy基因分子标记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10 张志转;高抗性淀粉小麦淀粉特性及其与营养成分相关性[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54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54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2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