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四种花色花器官中花色苷的提取及鉴定
发布时间:2020-05-18 12:05
【摘要】: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作为我国主要油料作物,是食用植物油、蛋白质饲料、能源作物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油菜花色是油菜重要的观赏性状之一。花色素的研究是花色改良的基础,花色与花色素关系的阐明使花色育种工作更具有方向性。本论文以甘蓝型油菜白色花品系W01、黄色花品系中双11、粉色花品系P05和橘红色花品系R03为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研究甘蓝型油菜花器官花色苷的色谱分离条件和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花色苷的最优条件,并对其花色苷总量进行测定。同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HESI-MS)对使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的花色苷进行鉴定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了HPLC测试方法,利用此方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花色苷的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有机溶剂种类、乙醇浓度、料液比、萃取时间和萃取次数对甘蓝型油菜花器官花色苷萃取量的影响,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花色苷的最优条件。2、以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为标准品,HPLC法测定四种花色材料不同发育时期花器官的花色苷总量。四种花色材料花柄、萼片中均未检测到花色苷;白花和黄花花瓣、花药、雌蕊中未检测到花色苷;橘红花和粉花花瓣、花药和雌蕊均含有花色苷。3、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四种花色材料不同发育时期花器官的花色苷组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15种花色苷,分别为飞燕草素-3-咖啡酰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5-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O-β-吡喃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双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5-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2''-O-β-吡喃葡萄糖苷-β-吡喃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矮牵牛素-3,5-O-己糖苷、矮牵牛素-3-O-槐糖苷、矮牵牛素-3-O-β-吡喃葡萄糖苷和矮牵牛素-3-咖啡酰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其中飞燕草素-3-咖啡酰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5-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5-O-葡萄糖苷和矮牵牛素-3,5-O-己糖苷等都有1种同分异构体。4、飞燕草素-3-O-β-吡喃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矮牵牛素-3-O-β-吡喃葡萄糖苷是影响橘红花和粉花花瓣颜色深浅程度的重要因素,而矢车菊素-3-O-(2''-O-β-吡喃葡萄糖苷-β-吡喃葡萄糖苷)和矮牵牛素-3-O-槐糖苷对橘红花和粉花花瓣的呈色起关键作用;飞燕草素-3,5-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5-O-葡萄糖苷和矮牵牛素-3,5-O-己糖苷对橘红花花药的呈色起重要作用;飞燕草素-3,5-葡萄糖苷(Dp3)和矢车菊素-3-O-(2''-O-β-吡喃葡萄糖苷-β-吡喃葡萄糖苷)对粉花花药的呈色起重要作用;飞燕草素-3-咖啡酰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及其同分异构体与矮牵牛素-3-咖啡酰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对橘红花雌蕊的呈色起重要作用。飞燕草素-3-咖啡酰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和矮牵牛素-3-咖啡酰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对粉花雌蕊的呈色起重要作用。
【图文】:
C6-C3-C6结构
1.6 类黄酮研究进展1.6.1 类黄酮的基本结构及分类类黄酮化合物(Flavonoids)是一种基本骨架由 15 个碳原子组成的低分子量化合物,基本骨架中的两个芳香环(A-与 B-环)通过 3 个碳原子连接形成 C6-CC6结构(如图 1-1)(Wang, Chen et al., 2011)。其中三碳部分可以是脂肪链,也可与 C6部分形成六元或五元含氧杂环(Cook and Samman et al., 1996)。根据两个芳香环中间的三个碳原子是否成环、氧化程度、数量和取代方式等情况,可将类黄酮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表 1-1)(Harborne and Williams et al., 2000)。类黄酮类色素能使植物呈现粉、红、紫、紫红、蓝和黄等不同色调,其中花色苷(Anthocyani是类黄酮中最重要的色素,是植物花色形成的主体色素。被子植物中大约有 88的植物的花色是由花色苷参与形成(Weiss et al., 1995)。查尔酮和橙酮常同时出现在同一花瓣中且表现深黄色(赵昶灵等, 2005),黄酮、黄酮醇呈无色或淡黄色,可以与花色苷形成络合物,,形成更复杂的结构,从而影响花色(Tanaka and Ohmiya al. 2008)。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65.4
本文编号:2669692
【图文】:
C6-C3-C6结构
1.6 类黄酮研究进展1.6.1 类黄酮的基本结构及分类类黄酮化合物(Flavonoids)是一种基本骨架由 15 个碳原子组成的低分子量化合物,基本骨架中的两个芳香环(A-与 B-环)通过 3 个碳原子连接形成 C6-CC6结构(如图 1-1)(Wang, Chen et al., 2011)。其中三碳部分可以是脂肪链,也可与 C6部分形成六元或五元含氧杂环(Cook and Samman et al., 1996)。根据两个芳香环中间的三个碳原子是否成环、氧化程度、数量和取代方式等情况,可将类黄酮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表 1-1)(Harborne and Williams et al., 2000)。类黄酮类色素能使植物呈现粉、红、紫、紫红、蓝和黄等不同色调,其中花色苷(Anthocyani是类黄酮中最重要的色素,是植物花色形成的主体色素。被子植物中大约有 88的植物的花色是由花色苷参与形成(Weiss et al., 1995)。查尔酮和橙酮常同时出现在同一花瓣中且表现深黄色(赵昶灵等, 2005),黄酮、黄酮醇呈无色或淡黄色,可以与花色苷形成络合物,,形成更复杂的结构,从而影响花色(Tanaka and Ohmiya al. 2008)。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6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秀花;袁媛;徐怡倩;史益敏;唐东芹;;风信子花瓣花色苷组成分析[J];园艺学报;2015年02期
2 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杨清;郭小丁;谢一芝;;植物花青素合成代谢途径及其分子调控[J];西北植物学报;2014年07期
3 张洁;李崇晖;王亮生;陈峰;;植物花青苷液质联用方法的分析鉴定[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3年03期
4 钟培星;王亮生;李珊珊;徐彦军;朱满兰;;芍药开花过程中花色和色素的变化[J];园艺学报;2012年11期
5 李子江;张家国;刘亚栋;;花色苷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综述[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刘玉芹;王晓;杜金华;;花色苷的分离纯化及定性定量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0年06期
7 赵福永;郑娇;何芳;何文俊;李利露;;EMS与NaN_3对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诱变的效果[J];江西农业学报;2010年09期
8 陈建;陈晨甜;吕长平;;观赏植物花色形成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现代园艺;2009年06期
9 张雪梅;董振生;郭永华;;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材料的选育[J];西北农业学报;2009年02期
10 周琳;王雁;彭镇华;;黄色花形成机制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2669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6969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