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促生菌与氮和磷配施对红小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03 04:21
【摘要】:红小豆(Phaseolus angularis Linn.)是中国农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经济杂粮作物,因具食用、药用等经济价值而被称为“饭豆”。红小豆的质量和产量水平与其对氮、磷的利用率有关。促生菌是一类可促进植物生长的微生物资源,不仅可促进植物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提高品质和产量,还可帮助减少化肥的使用量,蕴藏巨大价值潜力。本文以促生菌(芽孢杆菌ZJM-P5)和晋红小豆5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去测定红小豆植株在不同菌氮水平和菌磷水平下的形态、生理指标和产量大小,探讨促生菌分别与氮和磷配施对红小豆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促生菌浓度水平,进而为微生物菌肥提供菌种、提高红小豆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及其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如下:(1)在相同促生菌浓度下,红小豆植株的地上部形态指标、根系干重、根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及百粒重、产量均随着氮水平和磷水平的升高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最大根长随着氮水平和磷水平的升高则有所下降;根系可溶性糖及MDA含量随着氮水平和磷水平的升高呈先降后增的趋势;根系SOD、POD活性及TTC随氮水平和磷水平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NR活性和植株含氮量随氮水平上升而增高,ACP活性随磷水平的上升而降低,植株含磷量随磷水平的上升而增高;(2)在相同氮水平下,根系可溶性糖和MDA含量随着菌浓度的升高而先下降后升高,其余指标均为先升高后减少的变化;所有指标在N1(50 mg/kg)水平下在A3(10~8cfu/mL)菌液浓度达到最值,N2(100 mg/kg)和N3(200 mg/kg)水平下均在A2(10~7cfu/mL)菌液浓度达到最值。(3)在相同磷水平下,根系可溶性糖和MDA含量随着菌浓度的升高而先下降后升高,其余指标均为先升高后减少的变化;所有指标在P1(50 mg/kg)水平下在A3(10~8cfu/mL)菌液浓度达到最值,P2(100 mg/kg)和P3(200 mg/kg)水平下均在A2(10~7 cfu/mL)菌液浓度达到最值。综上所述:接种促生菌可以促进红小豆生长,并可缓解高肥胁迫对红小豆植株生长的伤害。促生菌分别与氮和磷合理配施有利于红小豆植株对氮素、磷素的吸收和生长。低、中、高三个条件的氮、磷水平下最佳促生菌灌根浓度分别为:10~8 cfu/mL、10~7cfu/mL、10~7 cfu/mL;在任一促生菌浓度水平下,100 mg/kg的氮水平和磷水平下红小豆的产量均达到最高值,表明在低菌中肥条件下种植红小豆效果最佳。而过量施菌、施氮、施磷或菌氮、菌磷比例不合理都会导致红小豆干物质积累和营养元素提升受限。
【图文】:

红小豆,根系活力,配施,植株


促生菌与氮配施对红小豆生长发育的影响P<0.05),并在 N2A2 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图 3-1)。在相同氮素水平下,红系活力随菌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N1 水平在菌浓度为 A3 时根系活2 和 N3 水平均在菌浓度 A2 时达到最大值,N1A3、N2A2 和 N3A2 相比 CK增幅分别为 42.20%、99.15%和 80.69%,该促生菌对红小豆生长作用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在相同菌浓度水平下,根系活力随氮水平增多呈先升后降的平>N3 水平>N1 水平。适宜菌氮水平可提高红小豆根系活力,促进生长。

红小豆,硝酸还原酶,配施,植株


图 3-2 不同菌氮配施处理下红小豆植株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变化Fig.3-2 The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in root of adzuki bean plant under different nitrogetreatments3.3.8 红小豆植株氮含量的影响在氮肥和促生菌共同作用下,红小豆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对照(在 N3A2 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图 3-3)。红小豆植株的氮素积累量对各菌氮组应与 NR 活性表现出相一致的趋势。在同一氮素水平下,氮素积累量随着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各氮水平下在不同菌浓度处达到最高氮素积累量,N1N3A2 分别为 CK 的 1.39 倍、2.14 倍和 2.46 倍。在相同菌浓度水平下,氮素水平增加而增加,在 N3 水平时氮素积累量达到最大值,N3 比 N2 水平的N1 水平的增幅。红小豆植株氮素积累量与施氮量以及促生芽孢杆菌用量有在适宜菌氮供应水平下,菌氮存在协同促进效应,,但菌氮供应水平过高,则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小梅;虞丽;叶成龙;李根;武俊;胡锋;姜瑛;李辉信;;一株灰潮土解磷菌的解磷特性及其对花生的促生作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26期

2 李鑫;张永清;王大勇;罗海婧;刘丽琴;王姣;;水氮耦合对红小豆根系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年12期

3 连慧达;裴红宾;张永清;秦成;吴晓薇;;施磷量对不同品种红小豆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年03期

4 常换换;张立猛;崔永和;计思贵;苏友波;林春;刘萍;;微生物肥料在中国烤烟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10期

5 连慧达;裴红宾;张永清;秦成;;红小豆根系水浸提液对4种受体作物的化感作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30期

6 刘爱玉;郝梦霞;;铜和锌胁迫对红小豆种子萌发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年04期

7 李家磊;姚鑫淼;卢淑雯;任传英;吕世祥;;红小豆保健价值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14年02期

8 张建平;;铅对红小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22期

9 朱体超;孙学映;刘春英;陈光蓉;;红小豆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3年05期

10 刘佳莉;方芳;史煦涵;陈红艳;姚琳;郭长虹;;2株盐碱地燕麦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其促生作用研究[J];草业学报;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2694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94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d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