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串联重复序列不同区段在小麦族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及小麦背景中簇毛麦染色体的鉴定

发布时间:2020-06-06 14:45
【摘要】:串联重复序列作为基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存在于高等真核生物中。研究表明串联重复序列的变化能够对基因组以及染色体的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并使生物个体的性状发生改变。因此研究串联重复序列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簇毛麦是小麦远缘杂交育种中常用的基因资源,因此在育种材料中鉴定小麦背景中的簇毛麦染色体也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主要以小麦、黑麦、大麦、簇毛麦、八倍体小黑麦和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为材料,根据重复序列KU.D15.15、pSc119.2以及pTa71(rDNA)的4个重复序列家族设计寡核苷酸探针,对材料根尖中期染色体进行非变性荧光原位杂交(ND-FISH)分析,以研究串联重复序列不同区段在小麦族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以及快速准确地鉴定小麦背景中的簇毛麦染色体。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根据重复序列KU.D15.15设计了寡核苷酸探针Oligo-Ku,同时设计了微卫星寡核苷酸探针(GT)_7。Oligo-Ku与(GT)_7相组合,能用于ND-FISH快速准确地鉴定出小麦背景中的簇毛麦染色体,寡核苷酸探针(GT)_7可以将7条簇毛麦染色体区分开。此外,探针Oligo-Ku也能识别小麦背景中的黑麦染色体。2.分析了来自小麦3B染色体上pSc119.2家族的序列3B.117(117bp),发现该序列被(T)n分隔为5个区段,根据这5个区段序列设计的7条寡核苷酸探针在相同的小麦、黑麦或簇毛麦染色体上呈现出了不同的信号强度以及不同的信号位点。同一条重复序列的不同区段在相同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置的分布状态是不同的。3.为了探究其他pSc119.2家族序列是否也有这样的特征,从1B和3B染色体上随机寻找了6条pSc119.2家族序列。经分析发现这些序列也由(T)n分隔为5个区段,根据这些区段分别设计36条寡核苷酸探针,并用这些探针与中国春根尖染色体进行ND-FISH分析。结果同样发现由这6条pSc119.2家族序列不同区段设计的探针信号强弱不同,由第一、二、三和五区段设计的探针信号偏强,而第四区段的探针信号偏弱,且来自不同区段相同长度的探针产生的信号强弱不同,表明寡核苷酸探针信号强度与探针序列碱基构成有关。此外,由pSc119.2家族序列第五区段的整段序列设计的探针信号普遍很强,但由第五区段的部分区段设计的探针信号弱,这说明了寡核苷酸探针信号强度还与探针序列长度有关。4.小麦基因组中的pTa71有A、B、C、D四个不同的串联重复序列家族。提取这四个重复家族的重复单元序列,根据各重复单元的不同区段设计寡核苷酸探针,在小麦、大麦、黑麦和簇毛麦染色体上进行ND-FISH分析。结果发现,由pTa71的A家族设计的探针信号最强,而B、C、D家族的探针信号都很弱并且在不同染色体上也呈现出了信号强弱差异。此外,由pTa71的A家族重复单元设计的两条寡核苷酸探针(Oligo-pTa71A-1和Oligo-pTa71A-2)产生了不同的信号模式。Oligo-pTa71A-1和Oligo-pTa71A-2在小麦1B和6B染色体上有同样强的信号,但Oligo-pTa71A-1在黑麦1R和簇毛麦1V染色体上的信号却比Oligo-pTa71A-2的弱。5.为了探究由黑麦和簇毛麦中的rDNA重复序列是否也存在这样的差异,从黑麦和簇毛麦基因组中克隆出共4条与pTa71的A串联重复序列家族高度相似的序列71-R13-1、71-R4-1、71-R1-2、71-D7-6。将克隆的4条序列各分为三段,共设计了12条寡核苷酸探针,分别在黑麦和簇毛麦染色体进行ND-FISH分析。结果发现根据这4条序列的不同区段设计的寡核苷酸探针在黑麦和簇毛麦的1R和1V染色体产生的信号强弱也不同。推测该串联重复序列不同区段在中期染色体中存在的状态不同。本研究开发的寡核苷酸探针与ND-FISH分析相结合,能够方便地从小麦背景中鉴定簇毛麦染色体。另外发现根据同一串联重复序列不同区段设计的寡核苷酸探针在小麦族植物中期染色体产生的信号强弱以及信号位点的不同,反映了同一串联重复序列的不同区段在小麦族染色体上的分布状态不同。
【图文】:

寡核苷酸探针


此外,对绵麦 367 材料进行ND-FISH鉴定,寡核苷酸探针Oligo-Ku和(GT)7信号只出现在其6VS染色体臂上(图1C)。因此新设计开发出的寡核苷酸探针Oligo-Ku和(GT)7组合可以用于ND-FISH鉴定小麦和黑麦中的簇毛麦染色体。图 1 寡核苷酸探针 Oligo-Ku 和(GT)7的 ND-FISH 结果。(A) 寡核苷酸探针 Oligo-Ku(红色)在八倍体小黑麦 MK 染色体上的杂交结果,带红色信号的为黑麦染色体;(B) 核苷酸探针 Oligo-Ku和(GT)7在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材料 TDV-1 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带红色和绿色信号的为簇毛麦染色体;(C) 寡核苷酸探针 Oligo-Ku 和(GT)7在小麦品种绵麦 367 的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D) 寡核苷酸探针(GT)7在簇毛麦 7 对染色体上的 ND-FISH 信号。注:所有染色体均用 DAPI 进行染色(蓝色),曝光时间 200ms。标尺:10μm。

串联重复序列,寡核苷酸探针,区段


3B.117串联重复序列是由本实验室从国际小麦测序中心(IWGSC)中国春小麦3B染色体测序数据库中找出,该串联重复序列与从黑麦中分离出的pSc119.2串联重复序列有94% 的相似度,因此它们属于同一个串联重复序列家族。如图2所示,3B.117序列可以通过红色显示的“(T)n”碱基序列将其分成5个区段。根据3B.117序列中这5个不同区段共设计了7条寡核苷酸探针(图2,表3),其中寡核苷酸探针Oligo-3B117.2(25bp) 是这 7 条探针中碱基序列最长的。而探针 Oligo-3B117.2.1 (15bp) 是探针Oligo-3B117.2 (25bp)的部分序列,与其他5条寡核苷酸探针的碱基序列长度相似。在3B.117 序列最后一个区段上,将其分成了两个部分并设计了寡核苷酸探针Oligo-3B117.6 和Oligo-3B117.1。分别将这些寡核苷酸探针在中国春小麦、黑麦PI428373和簇毛麦W6 21717的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进行ND-FISH分析。图 2 由“(T)n”将 3B.117 串联重复序列分成 5 个区段,,设计 7 条寡核苷酸探针Fig.2 3B.117 tandem repeats divided into five segments by (T)n‖ and designed 7 oligonucleotideprobes.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51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志新;高利敏;;串联重复序列在玉米基因组中的特征及分布[J];分子植物育种;2018年18期

2 陈洪萍;杨纪青;;Tobacco Vein Mottling Virus完整基因组上串联重复序列分布[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年10期

3 魏建春;张恩民;张慧娟;张建华;;中国炭疽芽胞杆菌中11个串联重复序列位点的特征和分布[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2年08期

4 苏云开;余琴;吕冰;马岩;连璐璐;杨晓敏;董海燕;刘耀;赵秀芹;吴移谋;万康林;;内蒙古地区结核分枝杆菌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分析[J];疾病监测;2013年04期

5 王海峰;杨顺林;周松;史献明;胡乐乐;刘合智;梁莹;;河北省鼠疫耶尔森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年02期

6 付秀萍,俞东征,海荣;串联重复序列及其在鼠疫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年03期

7 王德育;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与肿瘤[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6年04期

8 王晔茹;徐潇;崔生辉;李凤琴;;多位点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在细菌分子分型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3年02期

9 雷霜霜;徐晓阳;庄妤冰;于玖轩;柯跃华;钟志军;陈泽良;彭广能;;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在布鲁菌分型和溯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军事医学;2015年12期

10 顾敏杰,左瑾,方福德,陈兰英;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大鼠肾素基因第一内含子中串联重复序列[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果;应斌武;窦丽阳;梁宗安;文富强;冯玉麟;;白细胞介素4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区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南汉族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2 高春燕;王振荣;高庆双;许林骥;;唐山地区福氏志贺菌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子分型研究[A];第七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6年

3 肖志强;汤述尧;邱玲;唐宗祥;符书兰;;利用寡核苷酸和ND-FISH技术展示串联重复序列的不同排列以及鉴定小麦背景中的簇毛麦染色体[A];第八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C];2017年

4 罗涛;杨崇广;彭英;陆丽萍;武洁;梅建;高谦;;结核分枝杆菌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高分辨力位点的克隆稳定性研究[A];科学研究与结核病防治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4年

5 姜伟;王修启;束刚;江青艳;杨舟;;mTOR信号通路及其对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6 董毅;吴利先;;MLVA技术用于大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的研究[A];纪念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五周年-第五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台湾海峡两岸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4年

7 杨杰;姜海;田国忠;朴东日;赵鸿雁;崔步云;;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型方法检测布鲁氏菌分型标准化操作程序的建立[A];第3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郑兰兰;韩振靓;张心华;王学芹;姜韦华;刘世国;衣明纪;;中国汉族群体Tourette综合征患者多巴胺转运体基因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的基于家系的关联分析[A];2013山东省儿童保健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蒋敏;1RS.1BL易位染色体的1RS特异基因和串联重复序列的表达差异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2 于景印;植物基因组串联重复序列的数据挖掘及在线服务平台的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3 马吉春;外源性肿瘤抗原MUC1串联重复序列多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时伟;应用线粒体全序列研究鲽形目鱼类的分子系统关系及演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黄万旭;脊椎动物中基因组印迹的进化起源和功能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志强;串联重复序列不同区段在小麦族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及小麦背景中簇毛麦染色体的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2 毛伟伟;频谱分析识别串联重复序列[D];燕山大学;2010年

3 张蓉;云南省鼠疫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型及流行病学意义[D];大理学院;2013年

4 于婧;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2号内含子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5 张晓媛;中国鼠疫耶尔森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6 苏敏;基于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的痰液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建立及初步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7 张艳云;黄缘盒龟和黄额盒龟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测定及闭壳结构龟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汪皓秋;杭州地区伤寒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流行菌株分子特征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周建民;几个串联重复序列在籼粳亚种间的差异及与水稻籼粳分化关系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10 刘桂;芸薹属线粒体基因组重复序列特征分析及标记开发[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99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99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6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