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外源壳聚糖对甘草代谢组与蛋白质组的影响及GuHMGR、GuSQS、Guβ-AS工程菌的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3 05:32
【摘要】:甘草(Glycyrrhiza ural ensis Fisch)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和根茎入药,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等功效。目前甘草野生资源匮乏,而现阶段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质量存在较大差距。以甘草酸为代表的三萜类及以甘草苷为代表的黄酮类这两大类主要药效成分均存在含量低下的问题。因此提高栽培甘草品质势在必行。壳聚糖是一种真菌代谢物,广泛的应用于农业中用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另外,作为诱导子广泛地应用于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调控过程中。目前,尚无壳聚糖诱导调控甘草次生代谢的报道。因此我们利用外源壳聚糖诱导甘草整体植物,从代谢组学与蛋白组学两方面研究其对甘草代谢的影响。另外,本论文对甘草酸生合成关键酶GuHMG R、GuSQS、Guβ-AS进行了工程菌的构建。结果如下:(1)基于LC-MS/MS的甘草次生代谢研究发现壳聚糖诱导后,甘草苷含量显著增加,而甘草酸含量无明显变化。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共筛选鉴定出34个差异代谢物。其中18个黄酮类物质均显著升高,包括10个黄酮、6个异黄酮、2个查尔酮。黄酮类物质的变化极具规律性,认为壳聚糖诱导促进了黄酮类物质的生物合成。而萜类物质的变化规律不明显。(2)基于NMR的甘草初生代谢研究发现壳聚糖诱导后,筛选鉴定出7个差异初生代谢物,其中包括4个氨基酸、3个有机酸类化合物,这7物质均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三羧酸循环中,我们推测,壳聚糖诱导促进了三羧酸循环。(3)基于ELISA的甘草激素含量测定发现,壳聚糖诱导后脱落酸(ABA)含量显著降低,其它四种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3、GA4)、茉莉酸甲酯(MeJA)的含量均显著升高。(4)基于iTRAQ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壳聚糖诱导后,461个蛋白质被鉴定为差异蛋白,其中201个差异蛋白表达被下调,包括光合作用相关蛋白(LHCA类、LHCB类、Psa类、Psb类、Pst类、atp类蛋白),260个差异蛋白表达被上调,包括苯丙素生合成途径相关蛋白(PAL)、黄酮生合成途径相关蛋白(PAL、CHS、PKR、CHI、VR);差异蛋白的GO注释及功能富集提示,甘草光合作用、次生代谢过程等生物学过程被显著富集;甘草光合作用场所类囊体、质体或色素体等细胞定位被显著富集,结合差异蛋白定量研究结果,共同说明:壳聚糖诱导减弱了甘草光合作用电子传递过程;差异蛋白的KEGG通路注释及功能富集分析提示:甘草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天线蛋白、苯丙素生合成途径生合成途径被显著富集到;结合差异蛋白定量研究结果,共同说明:壳聚糖诱导显著的抑制了甘草的光合作用。(5)基于前人构建的GuHMGR、GuSQS、Guβ-AS的克隆载体,采用不同的表达载体构建方法,均成功的构建表达载体,进而构建GuHMGR、GuSQS、Guβ-AS的大肠杆菌工程菌,且成功的表达出了 GuHMGR、GuSQS、Guβ-AS。综上所述,壳聚糖对甘草代谢的影响总结如下(1)壳聚糖诱导引起三羧酸循环(TCA)的增强,TCA循环为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提供充足的底物,因而一方面促进了甘草黄酮的生物合成,另一方面促进了甘草内源激素的合成。(2)TCA循环的增强显著上调了 PAL、CHS、PKR、CHI、VR这五个贯穿甘草黄酮生合成始终的酶,导致甘草黄酮整条代谢途径被激活。所以,PAL、CHS、PKR、CHI、VR可能是甘草黄酮提高的关键所在。(3)甘草黄酮提高的同时,对自身的光合作用产生了反馈抑制,使甘草光合作用相关酶(LHCA类、LHCB类、Psa类、Psb类、Pst类、atp类蛋白)显著下调;甘草光合作用相关酶显著下调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响应甘草内源激素(IAA、GA3、GA4、MeJA)水平的改变所致。本研究为甘草的次生代谢调控奠定基础,而且为GuHMGR、GuSQS、Guβ-AS的功能研究及体外研究奠定基础。为甘草品质的提高提供参考,为其它药用植物资源的次生代谢调控提供借鉴。
【图文】:

途径,半萜,三萜类,糖酵解


萜类化合物是植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类化合物,是由异戊二烯为基本单位组成的聚逡逑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蔽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之一是甲轻戊酸(Mevalonate邋pathway,逡逑MVA)途径,见图1-1。逡逑r邋—逡逑rr邋T逡逑W—逦逡逑图1-1邋MVA途径逡逑MVA途径在植物的细胞质中进行[62],以糖酵解产物乙酰辅酶A为原初供体,合成倍逡逑半萜、三萜类等化合物。萜类化合物还有另外一条生合成途径-3-磷酸甘油醛/丙酮酸逡逑途径(甘油醛磷酸/丙酮酸途径,DXP),主要在质体中进行。以戊糖磷酸途径产生的甘逡逑油醛-3-磷酸为原初供体,合成单萜,二萜,多萜类等化合物。异戊烯基焦磷酸(IP逡逑P)形成机制的不同是以上两条途径的不同之处。各种萜类化合物的形成主要起始于IP逡逑P和DMAPP,,1分子IPP作为活化的异戊二烯单元,与1分子它的异构体丫,丫-二甲基逡逑丙烯酯(DMAPP)头尾缩合生成具有10个碳结构骨架的牦牛儿基焦磷酸(GPP),GPP加逡逑上第二个IPP单元形成法尼基焦磷酸(FPP)。FPP与其异构体焦磷酸苦橙油酯聚合可形逡逑18逡逑

路线,构建技术,研究方案,甘草


2.4研宄方案与技术路线逡逑2.邋4.1技术路线逡逑见图2-1如下所示逡逑A逡逑逦邋ELISA逦逦逡逑次生代邋LC_邋_差异代谢物———逡逑,——逦^逦谢物逦MS/MS逦含眚变化逡逑外邋^逦_逦逡逑谢_初生代逦NMR逦差异代逡逑组逦谢物逦谢物代逦壳逡逑充逦学逦逦邋谢途径逦聚逡逑聚逦糖逡逑办逦诱逡逑糖逦导逡逑诱逦对逡逑导逦Z逡逑甘逦代逡逑革逦谢逡逑1逦白功能〕逦j逡逑其逦—^逦影逡逑^逦^逦iTRAQ邋 ̄ ̄逦响逡逑2逦I逦 ̄!标记逦蛋白聚类逡逑饭逦曰—逦逡逑Ajn逦iSi逦逦^邋LC逦(逦^逡逑线i逦MS/MS逦差异蛋白质逡逑丨、含量变化逡逑逦逡逑25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567.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瑞利;苏州;刘珊;邵东清;;5%咪唑乙烟酸AS防除甘草田杂草药效试验[J];农药;2008年10期

2 董占梅;张涛;韩梅;;药用植物萜类生物合成β-AS基因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2016年23期

3 宋淑芳;田震;;As掺杂p型碲镉汞材料的研究进展[J];激光与红外;2017年09期

4 苗甫;王振兴;郭毅;张连成;;一种基于AS安全联盟的域间路由系统拟态防护机制[J];计算机科学;2017年09期

5 富瑶;高鹭;杨洪英;佟琳琳;杨宇;胡晓静;;As(Ⅲ)和As(Ⅴ)胁迫下浸矿细菌胞外多糖的变化特征[J];金属矿山;2016年05期

6 陈铭泰;黄若兰;富文俊;王玲;欧莉君;张忠;;慢性应激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和应激与AS的发生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年15期

7 雷海燕;;8%井冈霉素AS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16年05期

8 谷丽娜;桑梅香;尹丹静;刘飞;刘世娜;黄卫娜;范晓杰;连易水;单保恩;;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s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6年04期

9 梁君;宋文成;马金宝;邹桂yN;;微生物胞外聚合物对水中As(Ⅴ)的吸附性能研究[J];环境工程;2016年S1期

10 张舟;陈慧卿;朱西安;;长波碲镉汞材料As掺杂激活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涛;胡木宏;;As~(30+)离子1s~2np和1s~2nd态的精细结构[A];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仝赞华;马淑梅;郭荣君;王昌家;李宝英;陈志军;;生防菌AS_(818)防治大豆根腐病田间防效调查[A];全国生物防治暨第八届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李顺兴;郑凤英;韩爱琴;;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对水中As(Ⅲ)的吸附行为研究[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殷家旺;舒国兵;;电炉初炼钢As含量来源分析[A];2007年度泛珠三角十一省(区)炼钢连铸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5 罗婷;景传勇;;硫酸盐还原菌对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吸附态As(V)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高金良;;乌头汤合剂加来氟米特治疗AS的临床研究[A];全国第十一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王岩;王治文;;As~(30+)离子1s~22s-1s~2np的跃迁能和波长[A];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李剑松;叶志中;徐珊;汪迅;李博;郭粉莲;;中医从肾论治联合来氟米特治疗AS临床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叶文芳;刘健;曹云样;阮丽萍;王亚黎;汪四海;;中医健脾单元疗法对AS患者疗效、生活质量及心肺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A];全国第十二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10 高茶琴;;杜仲饮料中As含量高的原因探讨[A];中国营养学会第六届微量元素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龚怡;脂蛋白在As中作用新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外源壳聚糖对甘草代谢组与蛋白质组的影响及GuHMGR、GuSQS、Guβ-AS工程菌的构建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2 姜涛;前列腺癌预后分子标记的探讨及As _2O_3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3 王紫泉;土壤酶对As污染毒性响应及作用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4 王玉霞;铁盐混凝去除As(Ⅲ)和As(Ⅴ)及钛盐光催化氧化混凝去除As(Ⅲ)的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刘红利;以脉络学说为指导探讨内皮细胞损伤对AS发病影响及通心络干预作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连浩铭;中医辨证联合依那西普治疗早期AS髋关节损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田维毅;基于M1/M2型Mφ极化及炎症调控效应探索黄连解毒汤干预AS的作用与机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潘小平;基于蛋白芯片技术探讨加味丹参饮对ApoE-/-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及抗AS机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赵钊;隔药饼灸对高脂血症合并AS兔胆固醇逆转运SR-B1介导途径及炎症反应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侯春喜;人参皂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MVD和βAS的克隆及βAS的反义表达[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岩;加拿大一枝黄花在As胁迫下的生态响应和富集特征[D];湖北大学;2016年

2 张赫扬;AS公司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3 胡翠平;AS公司整合营销传播问题与对策[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4 姚敏;软锰矿氧化吸附酸性废水中As(Ⅲ)和As(Ⅴ)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5 陈小宁;顾客投诉管理体系在AS公司的应用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6 张水丽;纳米铁复合材料净化水溶液中As(Ⅲ)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7 杜一帅;利用羊八井ASγ实验研究宇宙线时间变化[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陈志锋;AS海关网上缉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9 吴艳;从雌激素受体与肾精亏损的相关性探讨六味地黄方抗更年期AS的作用机理[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王家琪;营养调控降低As(Ⅲ)对苗期水稻毒害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10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710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7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