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北方冬麦区小麦品种间竞争与产量群体优势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6-22 19:35
【摘要】:对作物群体产量优化、个体竞争能力和竞争策略之间的关系研究正受到学术界的重视。2016-2018年冬小麦生长季,在北方冬麦区北京顺义、甘肃平凉和河南洛阳三个地点四个环境中开展田间大尺度(2.4×5m种植小区)的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5L.)品种间竞争试验。本研究选取新育成的高产品种中麦17m,同三地主栽品种京冬8号(北京顺义)、西平1号(甘肃平凉)和洛旱2号(河南洛阳)一起,在3个地点开展品种间竞争与产量群体优势关系的研究。大田试验设2个密度:当地常规的播种密度和1.2倍当地常规密度,采用de5Wit替代试验设计,即对照品种与中麦17m的种子数量分别以3:0,2:1,1:2,0:3比例播种。通过网格定位均匀播种,确定小麦植株的位置,产生三种不同的植株邻体关系,即个体植株与最近四个邻体完全相同(4/4)、一半相同(2/4)和完全不同(0/4)。试验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当地播种密度条件下,在北京顺义(2016-2017/京冬8号)、甘肃平凉(2016-2017,2017-2018/西平1号)和河南洛阳(2016-2017/洛旱2号),单播中麦17m的籽粒产量分别为3m1m,6083,6010和m77m5kg5ha~(-1);其中对照品种的籽粒产量分别为31mm,4270,m049和47m65kg5ha~(-1)。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120%当地密度),4个环境中单播中麦17m的籽粒产量分别为4022,6421,m241和49425kg5ha~(-1),对照品种的籽粒产量分别为2928,4479,4983和46m45kg5ha~(-1)。在当地密度条件下,中麦17m比对照品种在4个环境中分别增产11.4%,42.m%,19.0%和21.4%;在120%当地密度条件下,分别增产37.4%,43.4%,m.2%和6.2%。由此可见,在北方冬麦区中麦17m具有明显的群体产量优势。(2)用相对籽粒产量(混播籽粒产量/单播籽粒产量)衡量品种竞争能力发现,两个密度条件下北京顺义(2016-2017)和甘肃平凉(2016-2017,2017-2018)中麦17m的竞争能力弱于对照品种京冬8号和西平1号,而在河南洛阳(2016-2017)中麦17m的竞争能力强于对照品种洛旱2号。可见,河南洛阳(2016-2017)中麦17m通过强化竞争能力形成群体产量优势,而在其它三个环境中通过降低竞争能力形成群体产量优势。(3)随着最近的四个邻体完全相同(4/4)、一半相同(2/4)到完全不同(0/4)的过渡过程中,对照品种和中麦17m的产量发生相反的变化趋势;即中麦17m的籽粒产量逐渐下降,而对照品种(京东8号和西平1号)的籽粒产量逐渐上升。在北京顺义(2016-2017)和甘肃平凉(2016-2017,2017-2018)的两个密度条件下均发现上述趋势。而在河南洛阳(2016-2017),随着差异邻体数量的增加,中麦17m的籽粒产量逐渐上升,而对照品种(洛旱2号)的籽粒产量逐渐下降。(4)光竞争条件下,植物通过纵向和横向的“避荫”策略以及“耐荫”策略参与植株个体竞争能力的调节。中麦17m单播时,株高在4个环境中均低于对照品种。随着最近的四个邻体完全相同(4/4)、一半相同(2/4)到完全不同(0/4)的过渡过程中,中麦17m株高逐渐增加,而对照品种株高保持不变或逐渐下降。可见,中麦17m通过增加株高响应高杆邻体(对照品种),即强化纵向“避荫”策略。以单株有效穗数衡量冬小麦“避荫”策略,在多数环境中,中麦17m单株有效穗数高于对照品种。河南洛阳(2016-2017)中麦17m通过增加单株有效穗数响应高杆邻体(对照品种),即强化横向“避荫”策略;而对照品种洛旱2号响应邻体时单株有效穗数趋势相反。北京顺义和甘肃平凉中麦17m通过降低单株有效穗数而响应高杆邻体(对照品种),即弱化横向“避荫”策略,而对照品种(京冬8号和西平1号)响应邻体时单株有效穗数趋势相反。竞争条件下增加比叶面积是植株强化“耐荫”策略的可塑性响应,随着最近的四个邻体完全相同(4/4)、一半相同(2/4)到完全不同(0/4)的过渡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中麦17m比叶面积逐渐增加,而对照品种保持不变或逐渐下降。河南洛阳中麦17m和洛旱2号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光竞争条件下,中麦17m和对照品种纵向和横向的“避荫”以及“耐荫”策略的分化在两个密度水平上呈现类似趋势。综上,通过对北方冬麦区产量差异的冬小麦品种的作物群体产量、个体竞争能力和光竞争策略之间复杂协调关系研究,发现北京顺义(2016-2017)和甘肃平凉(2016-2017,2017-2018)的大田试验支持优化群体产量遵循降低个体竞争能力的轨迹,这是中麦17m形成群体产量优势的主要原因。而在河南洛阳,中麦17m形成群体产量优势主要得益于强化个体竞争能力,增加作物的群体适应性。由此可见,个体竞争能力太强容易导致个体之间过度竞争形成“公地的悲剧”,如京冬8号和西平1号;然而,过度弱化个体竞争能力导致作物适应性较差,反而不利于群体产量的形成,如洛旱2号。在光竞争策略方面,北京顺义和甘肃平凉中麦17m通过降低株高和比叶面积弱化个体竞争能力最大限度避免“公地的悲剧”,形成群体产量优势。而在河南洛阳地区,中麦17m通过增加株高和单株有效穗数强化个体竞争能力,也形成了群体产量优势。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12.1
【图文】:

种植区划,植株


图 1-15 5 中国小麦种植区划图[11]争的概念被和农田生产中,很多植株聚集在一起相互竞争有为研究植物间相互作用的主要内容,对植株形态构态和生活史多个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13]。达尔文差异是自然进化的主要驱动力[14-1 ],进而影响群落间竞争的研究历来已久,都试图给竞争下一个恰当 i e5 认为位置上相互邻近的植株共享光资源、水分]。随后5 Beg 5 在 1 0 年对竞争的概念进行了一些是个体植株共存且共享资源有限,产生结果是降低[1 ]。这种现象很容易理解,如植株的个体大小随着种存活和繁殖,即发生自疏[1 ]。

顺义,洛阳,河南,甘肃


士学位论文 北方冬麦区小麦品种间竞争与产量群体优势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点 年在北京顺义、甘肃平凉和河南洛阳开展第一年大平凉重复第一年试验(图 2-1)。北京顺义试验点位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顺义基地(3 ° ′5N,11 °33′5E点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农业科学院高平试验站(3 °30);河南洛阳试验点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河南科技大学12°42′5E,海拔 14 米)。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家防总:北方冬麦区旱情明显缓和[J];水利水电技术;2009年03期

2 董立清;北方冬麦区多雨雪天气 中旬中后期出现强降温1993年11月[J];气象;1994年02期

3 徐良炎;强寒潮影响城乡交通 雨雪多有利小麦越冬[J];气象;1988年02期

4 董立清;风沙多浮尘遍及江南 降水少冀鲁严重干旱[J];气象;1988年07期

5 耿平;金先春;张锋;李秋之;张泽彦;周家荣;高致明;;小麦后期青枯防御措施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1988年03期

6 曾道孝;;重视优质小麦的培育与推广[J];北京农业科学;1988年01期

7 黄朝迎,宋连春;小麦—气候产量评价模式的初步探讨[J];山东气象;1989年S1期

8 关永格;么俊卿;李晋生;;对小麦冬灌的再认识[J];河北农业科学;1989年04期

9 王凌;北方冬麦区持续少雨旱情发展 华北、江淮中旬气温异常偏高——1997年10月[J];气象;1998年01期

10 范家骅;适宜北方冬麦区种植的新品种[J];作物杂志;198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建忠;杨琨;连治华;薛建军;;两次北方冬麦区抗旱气象服务的启示[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C];2011年

2 王金明;茜大彬;;春麦冬播高产栽培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龙新;北方冬麦区旱情持续[N];农民日报;2013年

2 毕铭;国家防总部署北方冬麦区抗旱工作[N];中国水利报;2009年

3 记者吴越;我国北方冬小麦越冬明显偏早[N];中国气象报;2009年

4 记者 李钧德 訾红旗;专用优质小麦要规范发展[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5 记者 李力;北方冬麦区日最高投入1238万人抗旱[N];经济日报;2009年

6 政务报道组;北方冬麦区和南方部分地区旱情发展[N];中国水利报;2013年

7 记者 何平;北方冬麦区受旱面积降至多年同期平均水平[N];光明日报;2009年

8 ;专家提醒:北方冬麦区应防御作物冻害发生[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7年

9 记者 何平;北方冬麦区8省累计浇灌冬小麦1.78亿亩次[N];光明日报;2009年

10 ;研究部署北方冬麦区抗旱减灾促春管工作[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向丹丹;北方冬麦区小麦品种间竞争与产量群体优势之间的关系[D];兰州大学;2019年

2 金柳艳;北方冬麦区137份小麦品种麦红吸浆虫抗性筛选及关联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高辉明;北方冬麦区小麦适应气候变化的品种演化规律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4 宁金花;气候变率和变化对中国北方冬小麦气候生产力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5 胡秀婵;我国主要小麦品种品质现状与北方冬麦区品种演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27261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7261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1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