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追氮量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23 02:23
【摘要】:试验于2016-201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试验基地进行,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追氮量为调控因素,研究追氮量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供试材料为强筋品种藁优2018、师栾02-1,中筋品种中麦8号、中麦175,弱筋品种为扬麦22和扬麦15。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在拔节期追施75~135 kg·hm-2氮肥范围内,各品种小麦株高总体上表现为随追氮量的增加而增高,以追氮量135 kg·hm-2最高;穗长和结实小穗数也显著增加,以追氮量135kg·hm-2处理最高;不孕小穗数显著减少,以追氮量135kg·hm-2最少;各品种的群体茎蘖总数整体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适量增施氮肥可以增加拔节后群体总茎数,减少无效分蘖,改善群体质量,以追氮量135kg·hm-2最优。追氮量对群体总茎数的影响因品种不同也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强筋小麦受影响最明显,其次为中筋小麦,弱筋小麦受影响最小;拔节期增加追氮量可减缓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下降速度,追氮量为135 kg·hm-2处理效果最显著,各筋型表现为强筋小麦(24%)中筋小麦(26%)弱筋小麦(48%)。(2)不同筋型小麦品种及主要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例存在显著差异。随着追氮量增加,开花期不同品种干物质积累量均呈增加趋势,强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总量高于中筋小麦及弱筋小麦。比较各主要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得出,茎秆及穗部的干物质积累量强筋小麦较高,叶片则以中筋麦较高。随着追氮量增加,小麦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分配比例也显著提高,表现为茎叶、穗,且以追氮量135kg·hm-2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追氮处理。成熟期强筋小麦籽粒中干物质积累比例显著高于中筋及弱筋小麦;颖壳+穗轴的干物质则显著低于中筋和弱筋小麦;增加追氮量同样可以提高各品种小麦成熟期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分配比例和总干物质积累量,以追氮量135kg·hm-2最高。(3)增加追氮量对小麦旗叶叶绿素a、b含量均有提高效应,且更利于叶绿素b的形成,追氮量为135kg·hm-2时效应最明显;本试验条件下,各小麦品种旗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温均随着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且增长幅度也逐渐加大,以追氮量135 kg·hm-2为最高;,旗叶胞间CO2浓度则随着追氮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各品种呈现基本相同的变化趋势。(4)各小麦品种均表现为开花时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开花后随籽粒发育进程的推进逐渐降低。在75~135 kg·hm-2范围内随追氮量的增加,各类型小麦品种旗叶NR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以追氮量135 kg·hm-2最高;随着追氮量的增加,开花期和成熟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籽粒氮素积累量、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中的转移量以及对籽粒的贡献率都呈现增加的趋势,以追氮量135kghm-2最高,但花后氮素同化量增加的幅度降低。(5)小麦籽粒产量及蛋白质产量以中筋和强筋小麦较高,显著高于弱筋小麦。在75~135 kg·hm-2范围内,各品种籽粒产量、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蛋白质产量及生物产量均随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以追氮量135 kg hm-2最高。(6)随着追氮量的增加,容重和出粉率显著降低,但籽粒硬度显著提高;各小麦品种籽粒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含量及蛋白质总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增加幅度高于清蛋白和球蛋白;追施氮肥对沉淀值、湿面筋、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评价值的影响在三种类型小麦品种间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均随追氮量增加而递增,弱化度则随追氮量增加而降低。中、强筋小麦在追氮量135kg·hm-2时,品质性状表现最好;而弱筋小麦则以追氮量75kg·hm-2为宜,施氮增多,则不利于弱筋小麦加工品质的改善。综上分析,本试验条件下拔节期追施氮肥有利于优化小麦单株农艺性状,构建合理群体,提高旗叶叶绿素含量,改善光合性能,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与积累。三种筋型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光合生理以及加工品质受追氮量的影响差异较大,强筋及中筋以追氮量135kg·hm-2为最佳,可获得较高产量及最优品质;但对于弱筋小麦,以追氮量135kg·hm-2产量最高,而加工品质则以追氮量75kg·hm-2为宜。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512.1
【图文】:

株高,生育时期,小麦,品种


3.1.1对成熟期冬小麦单株农艺性状的影响逡逑3.1.1.1对株高的影响逡逑株高是作物生长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由图1、图2可看出,在拔节前,两个弱筋小逡逑麦品种的株高较高,各品种株高表现为扬麦22>扬麦15>中麦175>藁优2018>中麦8号>逡逑师栾02-1,且扬麦22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拔节以后,两个中筋小麦品种株高迅速增高,逡逑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开花以后各品种株高接近成熟期,株高基本固定,均表现为中麦175>逡逑中麦8号>扬麦22>扬麦15>藁优2018>师栾02-1,且中麦175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逡逑随着生育进程的推移,各品种小麦的株高均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在生长逡逑初期增加较少,因此小麦生长对氮素的需求量较少;在拔节期-开花期,小麦生长旺盛,逡逑株高明显增加,对氮素的需求量也明显增加。不同的追氮量下,小麦的株高有差异,但逡逑总体上表现在75?135邋kg_hm_2范围内随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追氮,小麦群体,小穗数,穗长


麦8号的结实小穗数最多,不孕小穗数最少,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B2条件下,逡逑中麦8号的穗长最大,两弱筋小麦品种扬麦22和扬麦15的穗长没有差异,均高于其他逡逑4个小麦品种。扬麦22的结实小穗数最多,且不孕小穗数最少;在B3条件下,穗长表逡逑现为中麦8号>扬麦22>扬麦15>藁优2018>师栾02-1>中麦175,各小麦品种的单穗结逡逑实小穗数都在15?16个,没有显著差异,扬麦22的不孕小穗数最少,但未达显著水平。逡逑两个强筋小麦品种结实小穗数受氮肥影响比较大,各处理组合间差异显著;中筋小麦及逡逑弱筋小麦的结实小穗数受氮肥影响比较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逡逑3.1.2对冬小麦群体结构的影响逡逑3.1.2.1对冬小麦群体茎蘖动态的影响逡逑00.0娜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安昌;黄正来;吴延华;;追氮时期对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0年02期

2 沈吉;朱玉国;杨虎;朱小荣;董召荣;;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皖麦38部分品质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7期

3 张洪权;;合玉19玉米新品种对密度与追氮量的反应[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4 孙茂真,刘延涛,刘仲兰,王锡久,田霄凌,郭春荣;不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5 张军,戴其根,张洪程,许轲,霍中洋;追氮时期对中筋小麦群体质量及品质的调节效应[J];江苏农业科学;2003年05期

6 陈文泗;何文寿;马世铭;;小麦追氮量及其经济效益分析[J];宁夏农林科技;1992年02期

7 徐世明,姚晓萍,张文安;不同追氮量对优质稻品种“金竹粘”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1988年01期

8 黄愿偿,蒋龙英,邓先觉;分次配比追氮法对威优49与威优35的生理特点及经济效益影响的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1988年01期

9 车敦仁;郎百宁;王大明;安民;;追氮时期和方式对禾草产量及营养成份的影响[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88年05期

10 Л.А.Γриненко;蔡元定;;依气候条件确定春季冬麦追氮日期[J];麦类作物学报;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睿;王哲笃;任富平;刘党校;李必运;;追氮对小偃22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效应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东晓;默韶京;王红光;李瑞奇;李雁鸣;;不同时期追氮与多效唑化控对小麦幼穗分化、细胞分裂素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3 薛绪掌;陈立平;孟志军;王秀;;基于地物光谱数据的小麦氮肥追施量算法及其效果[A];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赵凯男;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王艳杰;杨玉双;张保军;赵广才;;立体匀播和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A];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5 夏加发;陈周前;李泽福;王元垒;唐光勇;;农艺措施对早籼稻米品质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夏加发;陈周前;李泽福;王元垒;唐光勇;;农艺措施对早籼稻米品质的影响[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杨明达;马守臣;李春喜;邵云;马守田;张素瑜;王多多;;氮肥运筹对冬小麦群体特征、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水稻栽培专家 严光彬;水稻适时追氮肥可提高米质[N];吉林农村报;2018年

2 友江;小麦冻害追氮补救[N];农资导报;2012年

3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教授 侯彦林;苹果:有机为主化肥辅 先追氮磷后磷钾[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4 土肥专家 刘振刚;玉米追肥要“四看”[N];吉林农村报;2015年

5 衡水市林业局 边秀然 慕晓华;控果要早动手[N];河北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鞠正春;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2 张永丽;追氮时期和土壤水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3 张明聪;启动氮加追氮对不同密度大豆光合生产能力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4 王俊忠;施氮对高产夏玉米源库代谢特征的调控[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俊忠;施氮对高产夏玉米源库代谢特征的调控[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6 刘明;深松和施氮与土壤特性及玉米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7 常旭虹;小麦产量及品质形成的环境效应与养分高效利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8 王启现;夏玉米氮肥高效利用机制研究及周年氮素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刘洋;东北半湿润区膜下滴灌玉米增产机理及水氮优化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辉;低温后追氮对寒地水稻产量及氮效率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2 吕添;不同春生叶龄追氮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3 马瑞琦;追氮量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

4 陈良存;追氮量对烤烟生育后期叶片碳氮代谢及产质量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05年

5 杨小虎;追氮量及形态配比对烤烟生长和土壤无机氮素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梦郁;追氮时期对稻茬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7 王中利;播期、密度和追氮量对黑豆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8 岳艳军;追氮时期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氮代谢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9 张培培;穗肥追氮比例对机插杂交稻籽粒生长及若干生理特性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10 程瑞婷;春季追氮与多效唑化控对冬小麦生育动态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26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726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9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