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东乡野生稻内生真菌L99和S108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2 22:05
【摘要】:东乡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是1978年在江西省东乡县所发现的目前世界上纬度最高的野生稻,具有抗寒、耐旱、耐瘠、抗虫、免疫矮缩病等优良抗逆品质。本论文以实验室前期所获得的东乡野生稻内生真菌L99和S108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类鉴定,最终将菌株L99鉴定为Sarocladium oryzae,S108菌株鉴定为Chaetomium globosum。随后采用固态发酵的培养方式,获得乙酸乙酯浸提物,再利用硅胶柱层析、葡萄糖凝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薄层色谱分析(TLC)以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分离手段,追踪分离获得化合物。结合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现代色谱技术对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与鉴定,最后评价这些化合物对黑色素瘤B16细胞活力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从菌株L99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鉴定其分别为: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2'-O-甲基腺苷(2)、2'-脱氧尿苷(3)、脲嘧啶核苷(4)、腺嘌呤核苷(5)、(E)-9-methyloctadec-9-enoic acid(6)、麦角甾醇过氧化物(7)、烟曲霉酸(8)、(9Z)-glycerin-1-monooleate(9)、酞酸二丁酯(10)。从菌株S108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纯化得到7个化合物,鉴定其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11)、6-Hydroxymellein(12)、Chaetomugilin D(13)、Chaetomugilin S(14)、Chaetoviridins A(15)、球毛壳素A(16)、6-O-demethyl-5-deoxyfusarubin(17)。在黑色素瘤B16细胞生存活力的试验中,发现化合物酞酸二丁酯(10)和6-Hydroxymellein(12)对黑色素瘤B16细胞活力影响较大,并在10μM时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杀伤能力最强。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11.9
【图文】:

化学结构,化合物,宿主植物


12图 1-2 化合物 6~90 的化学结构Fig.1-2 The chemical structures of compounds 6~901.3 论文设计思路1.3.1 选题背景植物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是在寄主植物体内度过全部或近乎全部生活周期而不使寄主表现出任何症状的一类真菌,它们普遍存在于健康植物组织中,种类繁多,能够产生丰富多样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51-52]。目前世界上鉴定的约有 150 万种真菌[53],其中约有 130 万种是内生真菌[54]。内生真菌具有很大的存在数量,且种类和次代谢产物具有多样性。作为一类长期存在于宿主植物体内的微生物,与宿主植物协同进化,形成了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既可以产生与宿主植物相类似甚至相同的化合物又蕴含丰富的天然化合物。近年来

内生真菌,菌落形态


TS rDNA 序列在 NCBI 的 GenBank 序列库中进行 BLAST 比对,申 Ge号。下载相关序列的 ITS rDNA 序列,使用 MEGA6.0 软件 Clustal X 方 实验结果1 内生真菌 L99 和 S108 的形态观察结果内生真菌 L99 在 PDA 平板上菌落形态如图 2-1 中 A 和 A’所示:采用点在 PDA 平板上,菌落为白色丝绒状,中间明显凸起,无皱褶,无渗出后期菌落表面由白色变成粉红色,背面有粉红色色素渗出。内生真菌 S108 在 PDA 平板上菌落形态如图 2-1 中 B 和 B’所示,菌落,颜色由最初的白色逐渐变为黑灰色且无渗出液。菌落的背面为黑色菌丝在培养基内部生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文鹏;徐彭;刘波;徐向红;赖学文;李斌;;毛竹笋化学成分研究(Ⅰ)[J];中草药;2015年03期

2 张爱莲;于敏;徐宏化;斯金平;;齿瓣石斛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J];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06期

3 谭陈菊;雷雪芳;肖晓春;熊翔宇;周铖勇;崔伏生;;东乡野生稻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J];上海农业学报;2012年03期

4 蔡杨鹏;刘璐璐;闫玉霞;李平林;李八方;;沙蜇Stomopholus meleagris核苷类成分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11年04期

5 王凤让;毛克克;李国钧;吴铖铖;张慧娟;李大勇;宋凤鸣;;印度梨形孢及其近似种Sebacina vermifera促进番茄生长发育及磷吸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刘富春;;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年09期

7 谭志远;彭桂香;徐培智;艾绍英;唐拴虎;张国霞;曾凤云;;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内生固氮菌多样性及高固氮酶活性[J];科学通报;2009年13期

8 史雪凤;唐旭利;李国强;王长云;管华诗;;中国南海高领类尖柳珊瑚Muriceides collaris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09年02期

9 周建良;姜艳;毕志明;李萍;;蒲圻贝母中核苷类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8年12期

10 龙梦玲;;水稻叶鞘腐败病的研究进展[J];广西植保;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2738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738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5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