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广藿香倍半萜合成通路关键酶基因鉴定和PatFPPS的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24 16:13
【摘要】: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是一种重要的岭南中药材和工业作物,富含广藿香挥发油,包含多达24种倍半萜特异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广藿香醇。广藿香醇属于三环倍半萜化合物,其生物合成来源于经典的MVA途径和MEP途径。为解析广藿香倍半萜生物合成途径,我们利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基因的序列结构、同源性、保守结构域特性、亚细胞定位、系统发育、表达模式和功能表征进行分析。研究了PatFPPS的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和功能,并对PatFPPS基因同源表达和异源表达进行研究,以期为广藿香醇的代谢工程提供更多可能的调控靶点。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几点:1.基于转录组对广藿香倍半萜合成途径关键酶进行分析首次在广藿香转录组中鉴别出78条与萜类物质合成相关的基因,其中参与到MVA、MEP和萜类物质下游途径的基因数量分别为28条、38条和12条。分析了这些基因在广藿香花、茎和叶片中的转录水平,发现这些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MVA途径关键酶主要在花中的表达,MEP关键酶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水平最高,下游关键酶基因在花和叶片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基于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了这些基因的基本序列结构,发现几乎所有的基因都具有相应的结构域,利于后续对萜类合成途径关键酶进一步研究。2.广藿香倍半萜合成途径关键酶的克隆与表征基于转录组分析,筛选表达量相对较高且具有完整的CDS的基因进行克隆,得到 MVA 途径酶基因(PatDXS、PatDXR、PatMCT、tCMK、PatMDS、PatHDS和PatHDR)、MEP 途径酶基因(PatAACT、PatHMGS、PatHMGR、PatMVK、PatPMK和PatMVD)和下游途径关键酶(PatIPPI和PatFPPS)。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这些基因的序列结构、同源性、保守域、亚细胞定位和系统发育。利用大肠杆菌颜色互补实验验证了 MEP通路蛋白的功能活性。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MVA途径基因(PatAACT、PatHMGR、PatMVD和PatFPPS)参与由MeJA介导广藿香醇的生物合成。这些结果为利用萜类基因工程提高广藿香醇含量提供了有益的信息。3.PatFPPS的分子鉴定与亚细胞定位研究本论文首次从广藿香中分离出PatFPPS基因,cDNA全长为1050 bp,具有典型的保守结构域,与其他植物物种的FPPS具有高度同源性。通过qRT-PCR对PatFPPS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发现PatFPPS具有组织特异性,并且受到MeJA、ABA、ETH和SA植物激素的诱导。将PatFPPS分别与GFP的N端和C端融合进行定位实验,结果显示PatFPPS定位于细胞质,而不是过氧化物酶体,符合生物信息学预测。4.广藿香PatFPPS调控萜烯和广藿香醇的生物合成在FPS缺陷菌株中PatFPPS的功能互补实验,证明PatFPPS具有生物活性,介导法呢基二磷酸的生物合成。构建植物瞬时过表达载体研究PatFPPS在广藿香植株中的功能。通过GUS组织化学染色证实了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且能在广藿香叶片中表达。通过GC-MS分析发现过表达株系中广藿香醇含量高达2.16 mg/g,比对照植株增加了 0.5倍左右,说明PatFPPS可以催化代谢流往广藿香醇生物合成的方向流动,促进广藿香醇的积累。为了深入研究PatFPPS在萜类代谢中的作用以及对萜烯产物的影响,我们获得了 26株阳性转PatFPPS基因烟草。通过普通PCR扩增与qRT-PCR证实PatFPPS基因在转基因植物的叶片中表达,并且qRT-PCR结果显示PatFPPS表达水平比对照比高5-15倍。ELISA实验显示,转基因烟草中FPPS酶活性显著上调。挥发性萜类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中的豆甾醇、植物醇和新植物二烯含量显著升高,这与在PatFPPS过表达植株中观察到的基因表达和FPPS酶活性变化一致,说明PatFPPS是广藿香醇合成途径关键酶并且促进萜烯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5.PatFPPS启动子分离与互作蛋白的筛选利用FPNI-PCR分离PatFPPS启动子,得到一段长度为724 bp的启动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发现该启动子具有真核生物启动子必需的核心元件(TATA-box)外,还含有ERE(乙烯响应元件)、ABRE(脱落酸响应元件)、光响应元件、BOX-W1(真菌胁迫)、AT-rich element(AT-rich的DNA与蛋白结合位点)等顺式作用元件。通过酵母单杂交实验筛选到若干可能参与PatFPPS启动子互作并调控其表达的基因。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67.239
【图文】:

广藿香,倍半萜,关键酶,途径


为了鉴定在广藿香中涉及倍半萜生物合成的基因及其时空表达,基于我们的转录逡逑组数据研究了叶、茎和花中74种新的倍半萜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特征和表达丰逡逑度(图1-1)。这些基因属于15个基因家族,它们编码MVA途径和MEP途径中参与逡逑基本异戊二烯前体IPP及其异构体DMAPP生物合成的所有酶,以及法尼基焦磷酸合逡逑酶。这74个基因的序列长度范围为804至3343邋bp,平均mRNA长度为1972bp。大逡逑多数转录本都被Nr、KEGG、GO和SwissProt数据库充分注释。我们发现MVA途径逡逑关键酶基因在花中表现出最高的表达水平,而MEP途径关键酶基因在叶中表现出最逡逑12逡逑

酶基因,硫解酶,转录组,重复基因


逦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届硕士学位论文逦逡逑转录组中鉴定了八个AACT基因(Pfl/A4CTl-Po^L4C:T8)(表S2)。基因表达谱显示逡逑兄4CT1-/^/义4Cr8在所有组织中都有表达,并且主要在叶中高度表达(图1-1)。逡逑/^MjC;T6在叶片中的表达水平最低,可能是因为它缺乏完整的保守的硫解酶结构域逡逑(图1-2)。化/NB4CT1和具有非常高的序列相似性并且显示出相似的表达逡逑水平,表明它们可能是广藿香中的重复基因。逡逑AA(TI邋?—????■.■■■■■■邋'—.PMK1逦mm*逦***逦HIISI逦_闺丨*,伽*lu_丨■…"}0晒?■刚命_|_晒_邋.逡逑

系统进化树,丹参


XR催化DXP向MEP的分子内重排和还原。在广蕾香转录组数据中仅发现一逡逑R基因(八y/DAT?),其推测的PatDXR蛋白含有两个NADPH结合基序和DXR逡逑活性位点(图1-2)。在这项研宄中,PatDXR表现出组织差异性表达,其在花逡逑量最高,其次是叶和茎(图1-1)。逡逑后在MCT催化的CTP依赖性反应中将MEP转化为4-(胞苷5'-二淲酸)-2-C-逡逑-赤藓糖醇(MEP)。在我们的cDNA文库中筛选了两个基因,并且衍逡逑白质含有保守的IspD基序,并且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这2个基因与其他植物逡逑T具有高度同源性。PMMCT1和主要在叶片中表达,在花和茎中表达逡逑低(图1-1)。在MEP途径的接下来三个反应中,CME的C2位置的羟基进一逡逑MK磷酸化,并且生成的产物2-磷酸-4-(胞苷5’-二磷酸)2-C-甲基-D-赤藓糖逡逑ME)随后被转化为2-C-甲基-Derythritol2,4-环二磷酸(CMEC),然后被MDS逡逑然后用HDS将CMEC还原为HMBO。基于转录组数据,本研究鉴定了邋1个逡逑S基因、4个尸a/MDS■基因和4个Pa/Z/AS基因。和主要在叶逡逑达。其中和/的转录水平与MEP途径中的其他基因家族相似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卓娜;吴卫刚;张彤;王冰;;不同产地广藿香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年06期

2 罗孟兰;朱德伟;彭成;苏海国;熊亮;周勤梅;;广藿香酮的研究进展[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年03期

3 孔庚星;贾岷沙;;广藿香酮分离方法的改进[J];中草药;1984年04期

4 陈海明;易宇阳;彭绍忠;秦臻;吴晓丽;黎玉翠;赖小平;苏子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广藿香中广藿香酮的含量[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5 孔庚星;;广藿香酮的分离及其在药剂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6年01期

6 周均桃;;两种不同提取工艺对感冒清颗粒中广藿香酮含量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8年08期

7 张贵翔;吴友根;杨豫章;于靖;张军锋;杨东梅;陈赫;;广藿香幼苗期茎和叶的转录组数据组装和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9年06期

8 邹玉繁;汪小根;;广藿香酮膜剂处方筛选研究[J];广东化工;2014年15期

9 马丽娜;吴智敏;杨畅;郭淑娟;陈丽萍;乔延江;史新元;;广藿香酮传递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J];中国药房;2019年01期

10 孔庚星;;广藿香酮对内服液体药剂的防腐效果[J];中草药;1984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朱连献 郑家暗;实施GAP也要讲“地道”[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卢丽兰;氮磷钾水平及其配合施用对广藿香生长及药效成分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陈海明;广藿香酮对实验性胃溃疡保护作用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苏冀彦;从T细胞角度探讨广藿香酮对炎症性肠病的免疫调节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唐正伟;广藿香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菌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李婷;广藿香不同组织代谢谱及MeJA诱导次生代谢和蛋白质响应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唐云;广藿香倍半萜合成通路关键酶基因鉴定和PatFPPS的功能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刘信丹;广藿香倍半萜生物合成关键酶广藿香醇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暨南大学;2018年

4 何丽平;连作障碍下广藿香叶片差异蛋白表达分析[D];海南大学;2016年

5 刘璐;广藿香中百秋李醇积累对昼夜变化和矿质营养元素的响应[D];海南大学;2016年

6 程雪宁;广藿香质量标准和制备工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7 李磊;广藿香原生质体融合与茉莉酸甲酯参与调控的百秋李醇生物合成机制初步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7年

8 吴瑶诗;广藿香酮诱导人胆囊癌SGC-996细胞凋亡及周期阻滞及其分子机制[D];南昌大学;2017年

9 杨雨婷;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药效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易宇阳;广藿香酮及其类似物的化学合成和体外抗微生物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69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769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4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