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主要致香物质含量的遗传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572
【图文】:
表 11 主要中性致香物质主成分贡献率Table 11 Main components of neutral aroma constituents主成分类葫萝卜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降解产物类西柏烷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物新植二烯PC1 62.9** 66.3** 64.3** 62.2** 72.8**PC2 34.3** 18.6** 26.3** 25.9** 22.0**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双标图见图 1,(只列出 PC1、PC2 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的性状,下同),类胡萝卜素类(图 1-a)有两个优势区域,即 H1 与 y1,H4、H与 y2、y3、y4、y5、y6 的组配;苯丙氨酸类(图 1-b)有两个较好组配区域,分别是 H4 与 y2、y3、y6,H6 与 y1、y4、y5;类西柏烷(图 1-c)有 1 个优势组配区,即 H4 与 y1、y2、y3、y4、y5、y6;棕色化产物(图 1-d)有三个优势区域分别是 H4 与 y3、y4、y5、y6,H6 与 y2;新植二烯(图 1-e)有三个较优组配方式分别是 H4 与 y3、y4、y5,H2 与 y2、y6,H3 与 y1;优势区域内亲本的组配可能较大程度的提高或降低对应物质含量。
成分贡献率均达到显著或者极显著水平,由此对表 17 多酚含量主成分贡献率ble 17 Polyphenol content principal component contribution位 主成分 绿原酸 莨菪亭 芸香部PC1 79.4** 81.9** 67.5PC2 10.6 11.2 18.部PC1 59.4 36.8 53.PC2 19.0 30.7 26.部PC1 88.7** 90.7** 86.2PC2 6.4 4.8 9.5*部芸香苷只存在一个较为理想的组配区域,即落y3、y4、y5、y6 组配可能最大化的改变多酚含育系,所以 y1 没有与理想的母本,同理 H1、H而 H6 没有在多边形的顶角上,因此也不是任何本。配合力大小排序和表 17、18 结果一致。
Table 23 Organic acid content principal component contribution rate部位 主成分 草 酸 苹果酸 柠檬酸下部PC1 57.9** 56.8* 36.9*PC2 36.0* 23.4 27.8*中部PC1 61.5* 43.7* 45.3*PC2 29.0 28.2 30.2上部PC1 51.9** 58.2** 52.9PC2 29.4* 23.3 31.7双标图 3-a 显示下部草酸含量 93.9%的总变异,有 3 个杂种优势群,即提高草酸含量最佳组配是 H2与 y6、y3,H3 与 y1,H4、H6 与 y2、y5。H1 区域没有一个父本,所以没有最佳组合,H5 没有落在多边形顶角,所以不是任何一个父本(测验种)的最佳或最差组配。图 3-C 可以看出下部柠檬酸有两个理想组配区域,即 H6 与 y1、y6,H1、H2 与 y2、y4。上部草酸(图 3-e)有 2 个较好组配区域,H6 与 y1、y2、y3、y4,H3 与 y3。可以看出配合力大小排序和表 23、24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雪君;平文丽;孙计平;丁燕芳;孙焕;李耀宇;朱景伟;;河南省烤烟主要亲本中性致香物质遗传特性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16年06期
2 姚芳;王慧方;徐世杰;杜佳;莫娇;时向东;;施氮水平对海南茄衣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7年16期
3 尧珍玉;曾池;施鸣;孙德坡;夏非;杨彦明;石志发;;烟草中关键致香物质积累、降解及其对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7年05期
4 张双双;闫铁军;刘国顺;常栋;贺凡;解燕;;不同基因型烤烟化学成分及致香物质差异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5 韩富根;王涵;王利超;康雪莉;董祥洲;;不同水肥条件下采收时间对烤烟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6 张凤侠;马永建;白海群;宋鹏飞;韩富根;;牛粪用量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刘国顺;张春华;代李鹏;宋晓华;石秋环;李永涛;张雪;;不同氮磷钾配施对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和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J];土壤;2009年06期
8 刘灿;朱克明;李文斌;李振杰;尤俊衡;郑云武;郑志锋;王昆淼;;烟草剩余物制备致香物质的研究[J];山西化工;2019年05期
9 景延秋;袁秀秀;王卫峰;刘英杰;鲁平;刘怀奇;张月华;徐敏;;糖与铜互作对烤烟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5年11期
10 谢新乔;戴勋;王毅;年夫照;;有机初烤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特征分析[J];作物杂志;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厚龙;徐宸;汪代斌;王红锋;王瑞;;海拔和品种对烤烟致香物质含量及香型风格的影响[A];中国烟草学会2016年度优秀论文汇编——烟草农业主题[C];2016年
2 黄维;韩善红;崔国民;赵高坤;卢红;;不同调制工艺对烘烤过程中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致香物质的影响[A];中国烟草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7年
3 李雪君;平文丽;孙计平;丁燕芳;孙焕;李耀宇;朱景伟;;河南省烤烟主要亲本中性致香物质遗传特性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7年
4 王卫峰;章友爱;陈子枫;卢燕回;王春;;自然醇化对烟叶化学组分及致香物质的影响[A];中国烟草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7年
5 陈岗;;楚雄州土壤养分状况与烟叶品质及致香物质相关性研究[A];云南省烟草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6 金亚波;韦建玉;李桂湘;;烤烟香气风格的研究进展[A];广西烟草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丽华;杨铁钊;;不同基因型烤烟成熟过程中质体色素变化及相关酶活性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高华军;林北森;曹利军;宋世旭;;生态因素和栽培措施对烤烟致香物质的影响研究进展[A];广西烟草学会2007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晋艳;杨宇虹;段玉琪;孔光辉;;烤烟轮作、连作对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4年
10 胡小东;张映翠;方亮;柴云霞;邹阳;吴杰;;楚雄州不同生态烟区烤烟致香成分含量比较分析[A];中国烟草学会2016年度优秀论文汇编——烟草农业主题[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傅仁斌 通讯员 李军民;湖南农大摸索出提高烤烟致香物质方法[N];湖南科技报;2007年
2 李海霞;大理烟草:科技创新实现轻松烘烤[N];云南科技报;2011年
3 特聘记者 雷保明 彭娅娜 本报记者 何牧 吕丹;科技重投入 创新保名牌[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鹏飞;主要生态因素和烘烤对烤烟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2 王日新;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类型间重要性状差异及其遗传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文学;烤烟主要致香物质含量的遗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2 朱咸鑫;不同香型产区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差异[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3 高娟娟;环秦岭烤烟致香物质与化学品质的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4 王玉华;醇化过程中烟叶重要中性致香物质变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5 张学伟;化学调控对烤烟生理特性、化学成分及致香物质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甄才红;恩施州不同海拔和品种烤烟香气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7 廉芸芸;我国部分典型烤烟产区烟叶品质特色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8 朱海滨;南阳烟区土壤生态因子与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关系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9 周伏叶;河南主产烟区烤烟各质量指标的年际及区域间的差异[D];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
10 高琴;不同氮肥处理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其品质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76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776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