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转GmWRI1a基因高油大豆的鉴定与主要性状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05 15:39
【摘要】: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我国又是大豆油消费大国。但由于我国大豆种子含油量较低,不能自给自足,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因此,培育高油大豆新品种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传统育种手段由于工作量大、周期长、效率低等缺点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对于高油大豆的需求。随着近些年基因工程与分子育种水平的飞速发展,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高油大豆种质资源成为最主要的研究方式。拟南芥中研究发现,WRI1转录因子可以调控种子脂肪酸合成,是油脂合成路径中的重要调节因子。而且,本实验前期从大豆中分离了大豆GmWRI1基因,并将其转入受体DN50中,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种子的油分含量显著提高。为了进一步筛选目标性状突出,且具有重要育种应用价值的高油转基因大豆株系,本研究以本实验室已获得的T3代转GmWRI1a基因大豆6个株系的植株为试验材料,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对转基因大豆进行了分子水平检测。并对转基因大豆植株进行了种子含油量、蛋白质含量等品质性状、农艺性状和对非靶标生物的抗性以及基因漂移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主要如下:(1)利用130mg/L的草铵膦涂抹、RCR扩增和Southern blot检测方法对转GmWRI1a基因大豆株系进行筛选鉴定,证明转GmWRI1a基因的大豆株系能够稳定遗传并且Bar基因以寡拷贝和多拷贝的形式插入到受体基因组中。(2)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外源Bar蛋白在转基因大豆中的表达,结果证明Bar蛋白在转基因大豆中得到了表达。(3)对过表达GmWRI1a基因大豆种子的油分和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证明高油性状可以稳定遗传,但蛋白质含量降低。(4)对过表达GmWRI1a基因大豆农艺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过表达GmWRI1a基因大豆株系和对照DN50相比,出苗率、生育期以及其他农艺性状指标未发现显著差异,但部分株系的株高、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发生显著变化,说明GmWRI1a基因过量表达可能对转基因植株的株高、节数和分枝数造成影响。(5)对转GmWRI1a基因大豆植株进行基因漂移鉴定,检测结果显示,在距离种植区域50m以内未发现基因漂移现象。(6)对过表达GmWRI1a基因大豆植株的菌核病、小菜蛾、食心虫非靶标病虫害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植株与对照DN50植株一致,对非靶标病虫害不具有抗性。(7)对过表达GmWRI1a基因大豆种子的品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种子的可溶性还原糖、淀粉、纤维素、水分、灰分含量和对照DN50之间不具有明显差异,但部分株系的脂肪酸组成差异性显著,表现为硬脂酸的含量升高。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65.1
【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草铵膦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硕士学位论文与分析达 GmWRI1a 基因大豆植株检测表达 GmWRI1a 基因大豆植株草铵膦抗性检测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与 GmWRI1a 基因通过 T-DNA 插入同时导入因此使转基因大豆同时具有草铵膦抗性。大豆幼苗期对其进行草铵膦因大豆株系的初步筛选工作。待大豆植株第一个三出复叶长大后,铵膦对其最嫩的叶片进行涂抹,3-5 天后观察叶片的变化。结果显示,,其他转基因株系中均存在具有草铵膦抗性的植株,即叶片没有发生3-1),可以初步认定为是转基因的大豆植株。

PCR检测,基因,特异性探针


er;+:阳性质粒;-:对照 DN50;1-6:DN50-352、DN50-356、DN50-118、DN50-351、DN50-36DN50-3 株系的转基因阳性植株图 3-2 35S+Bar 基因 PCR 检测结果Fig.3-2 Detection results of 35S+Bar gene by PCR过表达 GmWRI1a 基因大豆植株的 Southern blot 检测了确定目的基因已插入到大豆基因组中,本研究利用 Bar 基因制作特异性探针进n 杂交鉴定。利用 CTAB 高盐法提取大量且质量较高的 DNA,基因组经过 HindIII 0.8%的琼脂糖凝胶对酶切产物进行分离,转膜后利用 Bar 特异性探针杂交,并显色示,泳道 2 和 3 植株有两条带,泳道 4、5 和 6 有三条带,泳道 1 号有四条带(图 3-3源基因以寡拷贝和多拷贝的形式插入到了大豆 DN50 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启友;;黑龙江高油大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浅谈[J];农业与技术;2017年23期

2 皮志国;;高油大豆栽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09期

3 巴国民;;论东北高油大豆的高产栽培[J];农民致富之友;2016年22期

4 宣宇;;高纬高寒地区高油大豆品种生产田间管理注意事项[J];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01期

5 刘晓芳;;高油大豆栽培规程[J];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01期

6 赵雄伟;;高油大豆“两早两增 一匀一适”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7年09期

7 唐刚;;高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15年34期

8 冯宝石;;高油大豆栽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5年09期

9 刘铁成;;浅谈东丰县高油大豆综合配套栽培关键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17期

10 张小虎;李晋花;;山西省早熟高油大豆育种目标与育种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闫日红;王曙明;杨振宇;张伟;董岭超;;吉林省高油大豆品种选育的进展[A];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富健;;高油大豆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赵桂兰;陈锦清;李望丰;胡张华;尹爱萍;;转基因超高油大豆的获得[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刘兆福;;黑龙江省应重点发展高蛋白和双高大豆种植[A];全国首届大豆产业发展对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立新 董铁 记者 马云霄;高油大豆项目今年预增效2亿多[N];黑龙江日报;2004年

2 ;高油大豆优势区域发展规划[N];农民日报;2003年

3 农业部;高油大豆质量安全推进计划[N];农民日报;2003年

4 黑龙江省院科院研究员 刘忠堂;高油大豆如何选种[N];农民日报;2004年

5 ;高油大豆保质提质技术[N];农民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刘伟霖;高油大豆改变种粮观念[N];农民日报;2004年

7 潘文博;黑龙江多措并举大力发展高油大豆[N];农民日报;2005年

8 记者 王国英;我区高产创建示范区粮油增产2.76亿公斤[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9 ;高油大豆怎样保质提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10 乔建彬;我省育成首个早熟高油大豆新品种[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明明;转GmWRI1a基因高油大豆的鉴定与主要性状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2 白磊;施氮量与密度对高油大豆光合生产及产质量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3 冯丽娟;不同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对高油大豆品质性状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7年

4 石绍河;影响黑龙江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主要栽培因素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5 毕冬梅;硫素营养对大豆生长及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6 张鸿超;高油大豆和低油大豆油脂体对蛋黄酱品质及稳定性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7 宋伟;栽培因子对优质大豆的影响及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9年

8 王文斌;田间配置对辽豆21号产量、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781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781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7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