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草型小黑麦的光合性能、氮素利用率及生产性能和适应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44.9
【图文】:
图 1 小黑麦种质×生育时期交互作用间叶面积指数的差异Figure 1 Differences on LAI for the interaction of triticalematerials and growth stages图 2 小黑麦种质×生育时期交互作用间叶绿素含量的差异Figure 2 Differences on CHL for the interaction of triticalematerials and growth stages图 3 小黑麦种质×生育时期交互作用间蒸腾速率差异Figure 3 Differences on Tr for the interaction of triticalematerials and growth stages图 4 小黑麦种质×生育时期交互作用间光合速率差异Figure 4 Differences on Pn rate for the interaction of tritimaterials and growth stages
图 1 小黑麦种质×生育时期交互作用间叶面积指数的差异Figure 1 Differences on LAI for the interaction of triticalematerials and growth stages图 2 小黑麦种质×生育时期交互作用间叶绿素含量的差异Figure 2 Differences on CHL for the interaction of triticalematerials and growth stages图 3 小黑麦种质×生育时期交互作用间蒸腾速率差异Figure 3 Differences on Tr for the interaction of triticalematerials and growth stages图 4 小黑麦种质×生育时期交互作用间光合速率差异Figure 4 Differences on Pn rate for the interaction of tritimaterials and growth stages
甘肃农业大学 2019 届博士学位论文图 1 小黑麦种质×生育时期交互作用间叶面积指数的差异Figure 1 Differences on LAI for the interaction of triticalematerials and growth stages图 2 小黑麦种质×生育时期交互作用间叶绿素含量的差异Figure 2 Differences on CHL for the interaction of triticalematerials and growth stage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宝璋;田文勋;赵景阳;;大田作物叶绿素提取方法的比较[J];吉林农业科学;1987年04期
2 张小彩,陈布圣;棉花光合性能的变化规律[J];中国棉花;1986年03期
3 吕忠全,沈泉;光合性能选种法研究[J];生物数学学报;2005年03期
4 张月娟,李万九,张秀如;鄂棉14、鄂棉16及鄂荆1号光合性能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1994年03期
5 毕明;李福海;王秀兰;谭秀山;刘建栋;毕建杰;;开花后淹水对两个冬小麦品种旗叶光合性能的影响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2年01期
6 张俊平;李卫欣;俞凤芳;;小麦玉米间套作的高产和光合性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7 候旭光,冯勇,张来厚;紧凑型春玉米高产优化栽培的群体光合性能研究[J];玉米科学;1997年04期
8 王庆成,王忠孝,杜成贵,郭庆法;玉米光合性能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玉米科学;1995年01期
9 侯旭光,冯勇;春玉米优化栽培措施对群体光合性能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1999年04期
10 罗春梅;;小麦穗部的某些光合性能及其与籽粒产量的关系[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涛;刘丽娜;刘玉军;石雷;姜闯道;;栽培密度对高粱光合性能的影响及机制[A];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戴双;李豪圣;程敦公;赵世杰;宋健民;;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光合性能的演变研究进展[A];山东植物生理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植物生物学与现代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毕明;谭秀山;刘建栋;毕建杰;;开花后淹水对两个冬小麦品种旗叶光合性能的影响研究[A];第十五次中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霞;丁在松;李连禄;王美云;赵明;;玉米光合性能的杂种优势日变化[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李涛;刘丽娜;刘玉军;石雷;姜闯道;;田间高粱植株相互遮荫影响光合性能的机制[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4分会场:资源植物学[C];2013年
6 肖万欣;刘晶;史磊;赵海岩;王延波;;氮密互作对不同株型玉米形态、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7 田红琳;李晔;刘春英;杨华;张丕辉;许明陆;;渝单30在不同株行距配置下产量及光合性能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8 王贵平;曹建国;马日亮;赵利梅;;覆膜对旱地春玉米光合性能和产量形成的影响[A];内蒙古旱地玉米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1年
9 董淑富;束怀瑞;;覆膜草把营养穴对苹果光合性能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首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10 杨安中;吴文革;段素梅;许有尊;陈刚;;氮肥运筹方式对超级稻茎蘖动态、后期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A];安徽水稻与稻作技术论文汇编[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晶;饲草型小黑麦的光合性能、氮素利用率及生产性能和适应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9年
2 郭文琦;花铃期渍水下氮素影响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3 张国伟;土壤盐分影响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生长的生理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马月花;外源油菜素内酯缓解黄瓜低氧胁迫伤害的生理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刘铁宁;减源对密植夏玉米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莎莎;15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在南京地区光合及生产性能比较[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莉萍;套作马铃薯高产农机农艺配套措施及其光合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3 王鑫;盐胁迫下高粱新生叶片结构和光合特性的系统调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冉;冬前积温对两类小麦幼穗分化、群体发育和光合性能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5 付健;栽培方式与密度对寒地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4年
6 卢杨;干旱胁迫下毛竹幼苗钙信号特征及其作用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7 赵超;施肥对食用向日葵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8 杨晴;氮、磷对小麦光合性能的调节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9 冯殿齐;设施果树栽培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10 王俊超;养分对小麦冠层光合器官光合性能及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84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784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