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黑土区水稻耗水过程与产量形成的响应机制

发布时间:2020-08-09 02:28
【摘要】:为了研究寒地黑土区水稻生长生理指标、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对耗水过程的响应机制,于2017、2018年在黑龙江省庆安县水稻灌溉试验中心开展了水稻耗水试验。试验方法采用U_7(7~6)均匀设计,明确了寒地黑土区水稻耗水特性及其对水稻生长生理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优选了试验区最佳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并对整个生育期内有限水量进行优化分配。主要结果如下:(1)对水稻生育期内耗水规律分析发现:2017、2018年水稻生育期内耗水量大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处理拔节孕穗期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均值最高;水稻生育期内耗水强度大体表现为先上升后降低,抽穗开花期耗水强度达最大值;分蘖期耗水模系数为最大,抽穗开花期后变化幅度较为平缓。水稻各处理昼间、夜间耗水量总体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抽穗开花期昼、夜间耗水量均值达到最大;水稻昼间占日耗水量比例随水稻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升高;2017年分蘖前、中期水稻昼间耗水特征呈倒“V”型曲线,耗水量高峰为12:00~13:00;分蘖后期至乳熟期呈“M”型曲线,耗水量高峰分别为11:00~12:00、13:00~14:00,乳熟期首个耗水量峰值相对提前为10:00~11:00,水稻生育前期影响耗水量的主要因子是相对湿度,而生育中后期则是空气温度对耗水量起主导调控作用;叶片、鞘、茎及穗含水率随着生育期的推移而逐渐降低,穗部含水率变化幅度最明显。(2)水稻生长特性与耗水过程响应关系的结果表明:分蘖后期耗水量(ET_3)对叶片干物质重影响最大;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耗水量(ET_4、ET_5)对茎鞘和穗干物质重的影响相对较大;分蘖中、后期耗水量(ET_2、ET_3)对根干物质重分别存在最大正效应、负效应;ET_2对根系伤流量影响最大,分蘖前期耗水量对根系伤流量的影响最小;分蘖前期、乳熟期耗水量(ET_1、ET_6)对水稻成穗率影响不显著,ET_2-ET_5对水稻成穗率有显著影响,其影响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ET_4、ET_5、ET_3、ET_2;ET_3与叶面积指数的正相关关系达显著水平;叶片光合势对ET_4的响应最为敏感;ET_3与有效叶面积率呈显著正相关,ET_4与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的正相关关系达显著水平;ET_5与阶段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及群体生长速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ET_1、ET_3和ET_6对茎鞘物质输出率影响不显著,ET_2、ET_4和ET_5对其影响效应均达显著水平,其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ET_5、ET_2、ET_4;对于茎鞘物质转化率来说,ET_1、ET_4对其影响不显著,其他时期耗水量对其影响达显著水平,其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ET_5、ET_6、ET_3、ET_2,ET_3对茎鞘物质转化率的影响效应为负。(3)水稻生理特性与耗水过程响应关系的结果表明:ET_2、ET_4、ET_5对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影响均为正,ET_1对蒸腾速率产生一定负影响;ET_1对胞间CO_2浓度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不显著,而ET_2-ET_5对它们影响由大到小分别为ET_5、ET_2、ET_4、ET_3,ET_2、ET_5、ET_4、ET_3;ET_3对净光合速率及胞间CO_2浓度均存在显著负效应。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均存在明显线性关系,胞间CO_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呈二次函数曲线关系;叶片叶绿素含量对ET_4、ET_5的响应关系均达极显著水平。(4)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与耗水过程响应关系的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较CK处理减产比例在6.10%~21.38%之间;ET_4、ET_5与水稻经济系数的负相关关系达显著水平;选用Jensen模型、Blank模型、Stewart模型、Singh模型进行地区性优选,确定Jensen模型为和平灌区最佳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分蘖中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水分敏感指数较高,这三个时期耗水量对产量影响更为显著;从水量分配结果看,各处理优化产量较实际产量均有所提高;ET_4、ET_5对有效穗数、结实率、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存在显著正效应。(5)水稻不同水平水分利用效率与耗水过程响应关系的结果表明:阶段耗水量对WUE的直接作用和对R~2总贡献大小排列一致,为:ET_5、ET_2、ET_4、ET_3、ET_6、ET_1;ET_3、ET_6对WUE有直接负影响,阶段耗水量对WUE影响决定系数较大的变量依次为:ET_5、ET_4*ET_5、ET_2*ET_5、ET_2、ET_4;抽穗开花期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SWUE_5)与水稻产量及WUE均呈显著正相关,ET_1-ET_5对SWUE_5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ET_5、ET_4、ET_3、ET_1、ET_2;抽穗开花期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_5)为各时期最高,ET_1与LWUE_5的负相关关系未达显著水平,ET_2-ET_5与LWUE_5的正相关关系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ET_5、ET_4、ET_2、ET_3,其中ET_4、ET_5与LWUE_5的相关关系达显著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11
【图文】:

试验区,地理位置,庆安县


材料及方法及方法验区概况区位于黑龙江省庆安县水稻灌溉试验基地(图 2-1),该站(46°41′~27°49′E)位于庆安县和平镇,属于典型的寒地黑土分布区。年平均水面蒸年平均气温 2.5℃,作物水热生长周期 155~170 d,全年无霜期 127 d。属干旱、半湿润的大陆性气候。供试土壤种类为黑土型水稻土,容重为 1..6%、0~30 cm 体积饱和含水率平均为 55.5%、pH 值为 6.51。在移栽前 cm 土壤的理化性质指标,耕层土壤基础肥力(均为质量比)为:有机质 0 g/kg、全磷 15.21 g/kg、全钾 20.09 g/kg、碱解氮 153.98 mg/kg、有效磷 2 157.19 mg/kg。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友钦;刘仕琳;张洪松;;低温对汕优63再生稻结实率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5期

2 细井德夫;冯孝忠;于海文;;水稻抽穗开花期耐冷性鉴定方法[J];延边农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3 葛岩;窦超银;魏丹;褚丽妹;杨磊;王海兵;;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期控制灌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2年03期

4 ;低温对后季稻开花结实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1975年08期

5 李凯;俞双恩;丁继辉;卢斌;于智恒;;抽穗开花期涝渍胁迫对冬小麦生理指标的影响[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年05期

6 ;上海地区后季稻抽穗开花期的低温气候[J];科技简报;1974年20期

7 ;前期气候概述及水稻抽穗开花期气象予报[J];北方水稻;1980年04期

8 程林;江胜国;韩正英;查旭光;;安徽省桐城市一季水稻抽穗开花期叶片温度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9年S2期

9 李林,张更生;温度对亚优2号结实率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1993年01期

10 况浩池,文绍山,刘国民;泸恢17及其组合Ⅱ优7号抽穗开花期耐热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韩进云;黄伟;吴璋琪;朱穆君;;从水稻抽穗开花期受不良气候影响 谈粮食生产安全问题[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2 李海波;于广星;陈盈;赵琦;付亮;马亮;代贵金;侯守贵;;氮磷钾不同施用比例对抽穗开花期水稻低温伤害的预防效果研究[A];2014年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与生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3 王恩眷;刘寿东;郭安红;黄凤新;;200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天气条件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王尚明;胡逢喜;张崇华;曾凯;王文锦;;空气温湿度对水稻灌浆及空壳率的影响研究[A];全国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太明;陈金华;江大纯;;江淮之间夏季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6 杨太明;陈金华;江大纯;;安徽江淮之间夏季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孟林;王春乙;;1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风险评价[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5 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保障农业提质增效[C];2015年

8 汤日圣;郑建初;金之庆;黄益洪;张大栋;童红玉;;高温导致杂交水稻籽粒不实与内源激素的关系[A];2007年全国植物生长物质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苏信;小麦最佳追肥期[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2 河北农业大学 李雁鸣;小麦:前期天气不错 后期加强管理[N];河北农民报;2015年

3 常正民 周雷茸 常晓宁;玉米的灌溉环节[N];陕西科技报;2006年

4 河北农业大学 李雁鸣;天气对小麦的影响及后期管理建议[N];河北科技报;2015年

5 朱春华;玉米中后期需肥多[N];农资导报;2013年

6 高志明;玉米后期增产关键技术[N];云南科技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庆全;水稻抽穗开花期耐热性和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汝晨;黑土区水稻耗水过程与产量形成的响应机制[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2 马宝;高温对水稻光合特征、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3 李磊;以渗漏强度为控制指标的水田降渍试验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4 沙修竹;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风险评估与区划[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5 赵永平;不同品种啤酒大麦叶片光合特性与产量和品质关系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6 王晴晴;高温胁迫对现代高产水稻受精和结实的效应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7 张彬;抽穗开花期高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生态避热技术途径[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8 傅泰露;水稻不同生育期的耐冷性及鉴定指标的筛选[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9 于江辉;东北粳稻耐高温材料筛选及其高温适应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10 赵介仁;洞庭湖区单季杂交水稻结实率的差异及其与温度的相关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86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786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6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