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无性系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32
【图文】:
Tab. 3-2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traitsfF 值株高 茎粗 主茎数 单株产量 单株结薯数 商品薯率 平 2.33 0.12 3.93 3.47 2.060 1.23 9 2.93* 4.38** 4.98** 0.80 3.57** 3.68** 905 水平显著,**表示 P <0.01 水平显著nificant at P<0.05, **means significant at P<0.01性状和产量性状的频数分布的频数分布系株高的频数分布作图 3-1,从图可以看出,株高呈正态分布,共有在 60-70 cm 的范围内,超过 50%;株高在 50-60 cm 和 70-80 cm 范各有 7 份和 8 份;株高低于 50 cm 的材料占 3 份,株高高于 80cm 的对照品种东农 310、克新 13 号、东农 312、大西洋的株高分别为 59 cm,均高于 50 cm,说明大部分无性系株高均高于对照品种,植好。
图 3-2 茎粗频数分布图Fig. 3-2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stem diameter数的频数分布系主茎数频数分布作图 3-3,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茎数主要分布在 在 4-6 个的分无性系有 17 份,无性系的主茎数在 2 个以下有 4 份;份数最少,只有 2 个。对照品种东农 310、克新 13 号、东农 312、大.67 个、2.5 个、4.00 个、2.67 个,大部分的无性系的主茎数与对照相小。
图 3-2 茎粗频数分布图Fig. 3-2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stem diameter数的频数分布系主茎数频数分布作图 3-3,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茎数主要分布在 在 4-6 个的分无性系有 17 份,无性系的主茎数在 2 个以下有 4 份;份数最少,只有 2 个。对照品种东农 310、克新 13 号、东农 312、大.67 个、2.5 个、4.00 个、2.67 个,大部分的无性系的主茎数与对照相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东兵;彭莉霞;曾振宇;黄小丹;罗中;石茗馨;;竹节树无性系叶片生长特性与叶绿素荧光[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7年04期
2 马林江;蔡开元;陈华超;黄国伟;张新叶;;楸树不同无性系根段扦插初步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7年04期
3 金明洙,崔永林,朴光日;无性系林业的实用化现状[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4年01期
4 韩刚,黄少伟;无性系林业与林业可持续发展[J];福建林业科技;2003年04期
5 方乐金,施季森;杉木无性系结实系数的遗传变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6 陈志阳,左家哺,田伟政;无性系林业的研究进展[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无性系林业(第1、2卷)[J];世界林业研究;1994年01期
8 段安安,张存旭,毕春霞;树木无性系测验中重复力估算方法的探讨[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9 杉木白榆刺槐油茶无性系选育协作组;林木无性系选育策略和应用技术的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1990年01期
10 马常耕;;发展无性系林业使林业更好为国民经济需要服务[J];广东林业科技;199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峰;张平冬;康向阳;;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纤维特性研究[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马常耕;;未来林业之路——无性系林业与无性系育种[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3 李新国;;毛白杨无性系指数选择研究[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4 潘姝慧;孙佳音;刘春华;吕晓亮;滕文飞;;23个欧美杨无性系苗期叶锈病抗性测定[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2 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与改良论文集[C];2009年
5 张建华;刘宗恒;解志军;王俊青;谷风平;刘同;;鄂北岗地美洲黑杨及杂交无性系对比试验[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6 张建华;刘宗恒;解志军;王俊青;谷风平;刘同;;鄂北岗地美洲黑杨及杂交无性系对比试验[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C];2009年
7 李淡清;赵兴贵;梁学源;李忠文;李裕民;;直干桉、蓝桉无性系多点测定的初步结果[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8 李明鹤;沈宝仙;李传涵;喻凤文;汪长江;;从杉木无性系测验早期结果得到的启示[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9 顾万春;归复;张继华;穆吕钦;孙翠玲;田奇凡;于志民;;毛白杨多功能型新品种材质测定与评价[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10 江锡兵;李博;张志毅;马开峰;何占国;刘承友;;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无性系苗期光合特性研究[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绮纹 马常耕;防假冒伪劣杨树种[N];科技日报;2002年
2 万应 张定;江苏扩大无性系茶叶种植[N];江苏经济报;2003年
3 ;南涧抓实无性系茶叶良种育苗[N];云南日报;2007年
4 董明华 朱先奎;商南建千亩无性系茶园[N];商洛日报;2011年
5 肖昌智;启动1000亩无性系茶园工程建设[N];毕节日报;2008年
6 濮阳市世锦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张晖 王绪月;花卉无性系的快速繁殖[N];中国花卉报;2006年
7 本版编辑 刘启舒 王芳;全省最大无性系茶园文县投产[N];甘肃经济日报;2007年
8 刘启舒;文县建成全省面积最大的无性系茶园[N];甘肃日报;2004年
9 记者 黄颖;无性系杂交全雄芦笋选育成功[N];江西日报;2012年
10 郭志平;他改写了传统育种术[N];大众科技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正田;黑杨派无性系苗期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2 张正海;毛白杨未减数花粉发生及相关分子标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何茜;毛白杨抗旱节水优良无性系评价与筛选[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罗建中;桉树杂种无性系纸浆材性状的遗传与环境效应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赵燕;毛白杨杂种无性系苗木施肥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彭仕尧;纸浆林尾细桉杂种无性系选育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7 巩其亮;银杏无性系材性遗传变异及良种选择[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8 赵曦阳;白杨杂交试验与杂种无性系多性状综合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吴世军;尾叶桉及其杂种无性系遗传变异与选择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10 左继林;油茶高产无性系对干旱胁迫及抗旱措施的响应[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若男;马铃薯无性系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评价[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2 郑对;不同杉木无性系抗旱性综合评价及水力结构特征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9年
3 张路;杨树新杂种无性系抗溃疡病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4 李春旭;白桦强化种子园母树的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17年
5 王友晓;四个国槐无性系苗期抗旱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6 王瑞雪;低温对卷荚相思无性系耐寒生理特征的影响及综合评价[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7 高德伟;不同黑木相思无性系若干生长和生理过程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8 周玮;杜仲9个引种无性系的评价及种子诱导多倍体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柳;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无性系早期综合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10 任建伟;引进优良杨树杂种无性系组培繁殖及抗寒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90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790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