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过氧化氢氧化腐植酸的结构性及其对玉米根系的调控

发布时间:2020-08-11 23:33
【摘要】:腐植酸的生物活性与其结构性密切相关,氧化处理是改变腐植酸结构性的重要方法。本文以风化煤腐植酸(HA)为材料,设计过氧化氢浓度、反应时间、液/固比、温度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制备系列氧化腐植酸材料(OHA1~OHA9),结合超滤分级,研究氧化腐植酸的结构性及其对玉米根系的调控。主要结果如下:1.过氧化氢氧化腐植酸的结构特征。与未氧化腐植酸HA相比,过氧化氢氧化处理大都降低了腐植酸(OHA1~OHA9)的C、H和N含量,增加了O含量,提高了C/N、C/H、O/C,一致性地提高了E2/E3与E4/E6值;多数氧化处理腐植酸的烷基碳、O-烷基碳和芳香碳含量降低,羧基碳含量提高,疏水性指数呈现一致性下降。四个制备条件中,温度对腐植酸结构性影响最大,其次是过氧化氢浓度和液/固比,时间因素影响最小。2.超滤分级腐植酸的结构性。1)与HA相比,OHA6(中浓度-高液/固比-短时间-中温氧化)的中(10 kDa~50 kDa)、小(10 kDa)分子量的产率较高,大(50 kDa)分子量的产率较低;OHA3(低浓度-高液/固比-长时间-高温氧化)则相反,中、小分子量的产率较HA低,而大分子量产率高于HA的。2)腐植酸的C含量、N含量、C/H比、芳香碳含量、芳香度和疏水性指数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O含量、C/N比、O/C比、E2/E3、E4/E6值和脂化度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小分子量腐植酸的羧基含量最多。3)与HA对应级分比较,OHA3和OHA6的H元素含量降低而O元素含量提高,大分子量级分的C元素含量增加,而中、小分子量级分的C元素含量降低;OHA3中分子量级分以及OHA6的中、小分子量级分的C/H降低,其他级分的C/H均增加。4)与HA对比,OHA6不同分子量级分的芳香度和疏水性指数低、脂化度高,且随分子量变小,效果愈加明显;OHA3不同分子级分的芳香度、脂化度和疏水指数与HA的基本相近。3.不同结构氧化腐植酸对玉米根系生长的调控。1)与HA相比,OHA6显著提高了玉米的根系生物量和活性,相反,OHA3却显著降低了玉米的根系生物量和活性,其他氧化腐植酸(OHAn)对根系的调控效果介于OHA6和OHA3之间。2)无论是HA还是OHA3和OHA6,对玉米根系生长和活性的调控效应均为小分子量中分子量大分子量。与HA对应级分比较,OHA6的小分子量腐植酸显著提高了玉米根系生物量和活性;OHA3的小、中和大分子量腐植酸均大都降低了玉米根系的数量和活性。3)无论是HA还是OHA3和OHA6,当分根单侧施用腐植酸时,施腐植酸的一侧玉米根系生长和活性显著高于未施用腐植酸一侧,说明腐植酸对根系调控具有“局部”效应;单侧施用腐植酸处理的整株根系生长也好于两侧均未施腐植酸的对照处理,说明腐植酸调控根系生长也具有“整体”效应。4)玉米根干重、根系活力、根系TTC还原总量、根体积、根表面积等均与腐植酸的O含量、O/C比、羧基碳含量、O-芳香碳和E4/E6呈正相关,其中与O/C比、O-芳香碳含量、O含量和羧基碳含量的相关性较高;与C含量、N含量、甲氧基和N-烷基碳含量、O-烷基碳含量、烷基碳含量、疏水性指数、C/H比呈负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13
【图文】:

模型图,腐植酸,模型


STEVENSON的腐植酸模型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

制备装置,腐植酸


12图 2.1 氧化腐植酸制备装置图Figure 2.1 Schematic Diagram of H2O2Oxidation of Humic Acid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看看腐植酸开展食品安全走过的道路——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我们信心满满[J];腐植酸;2019年03期

2 ;关于在全国腐植酸肥料企业中评选销售标兵的通知[J];腐植酸;2018年06期

3 ;《腐植酸》杂志2018年总目次[J];腐植酸;2018年06期

4 ;2018年全国腐植酸行业十大新闻[J];腐植酸;2019年01期

5 本编辑部;;《腐植酸》杂志40不惑[J];腐植酸;2019年01期

6 ;2018年腐植酸文献检索[J];腐植酸;2019年01期

7 ;关于开展“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腐植酸肥料坚决打假”活动的重要通知[J];腐植酸;2019年02期

8 本编辑部;;2019年喜事连连,腐植酸邀您参与[J];腐植酸;2019年02期

9 ;《腐植酸》杂志2017年总目次[J];腐植酸;2017年06期

10 ;我与腐植酸的情谊——黑龙江省佳禾腐植酸有限责任公司[J];腐植酸;201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飞荣;邹德乙;;浅析我国水溶性腐植酸肥料生产及产品质量现状[A];第七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接晓辉;邹德乙;隋小慧;;腐植酸肥料的主要功能及肥效特点[A];第八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邹德乙;;提高认识,加强基础研究,是腐植酸肥料标准化实现的基础[A];2010中国腐植酸行业低碳经济交流大会暨第九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秦丽萍;;威克多——一种新型腐植酸肥料[A];第三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5 程艳丽;邹德乙;邹丹;侯迷红;;腐植酸肥料对土壤性质和养分控释作用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善祥;;关注腐植酸肥料发展中的几个问题[A];第三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7 孙雯;王琦;刘景辉;赵宝平;;水分和腐植酸对燕麦糖代谢、产量和β-葡聚糖形成的影响[A];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8 于广武;;新型肥料及其发展前景[A];第八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伟华;;腐植酸在盐碱土改良中的应用及前景[A];第八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成绍鑫;韩立新;;腐植酸的低碳效应解析[A];2010中国腐植酸行业低碳经济交流大会暨第九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鹏程;腐植酸扩大应用须三方突破[N];中国化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王瑜;腐植酸:古“本草”孕育新产品[N];中国化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胡惠雯;腐殖酸,一个光荣绽放的美丽因子[N];中国化工报;2015年

4 曾宪成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长;腐植酸为肥料升级添动力[N];中国化工报;2015年

5 记者 张四代;腐植酸肥:“减肥”运动中求增量[N];中国化工报;2015年

6 胡惠雯 彭艳;腐植酸肥料创新联盟应运而生[N];中国化工报;2015年

7 植仁政;如何正确辨别腐植酸产品的优劣[N];河南科技报;2017年

8 植仁政;黑肥不等于腐植酸肥料 腐殖酸含量并非越高越好[N];山东科技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于志强;共创共享“腐植酸梦”[N];农资导报;2018年

10 本报记者 陈传武;腐植酸,“土肥和谐”的关键因子[N];农资导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丽平;过氧化氢氧化腐植酸的结构性及其对玉米根系的调控[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谷端银;腐植酸对氮胁迫下黄瓜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3 张水勤;不同腐植酸级分的结构特征及其对尿素的调控[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4 袁天佑;减氮配施腐植酸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的增产效应及机理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静悦;氧化/磺化腐植酸对中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强鑫;褐煤制备改性腐植酸钾水溶肥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3 何孝英;腐植酸叶面肥对柠檬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4 骆晓琳;利用交联法制备改性腐植酸基吸附剂及其性能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8年

5 何一通;腐植酸、双氰胺及其配施对土壤碳氮转化与作物产量、养分利用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6 张瑞英;腐植酸颗粒化及包膜的工艺与机理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年

7 肖晓璐;叶面喷施腐植酸钾对张杂谷10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

8 王平;腐植酸对氮肥转化、损失及油菜生长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9 孙雯;水分和腐植酸对燕麦光合、糖代谢及产量和β-葡聚糖形成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年

10 刘奇;风化煤腐植酸的活化及其对黑麦草生长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89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789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5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