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株高和出仁率QTL定位分析
【学位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565.2
【部分图文】:
图 2.2 利用 YX 群体构建的遗传图谱与整合图谱标记间线性比较Fig 2.2 Comparison of marker collinear in the integrated and the YX linkage maps利用卡方检验对 YX 群体构建的遗传图谱上 830 个 SSR 标记位点进行偏分离分析。在 0.05 水平下,所有 20 个连锁群均存在偏分离标记,共有 402 个,占 48.43%。在 0.01 水平下,除 A04、A10、B06 和 B07 外,其余连锁群均存在偏分离标记,共有 291 个,占 35.06%(表 2.2)。在偏分离标记中,0.05 水平偏向母本的标记 273个,占 67.91%,偏向父本的标记 50 个,占 12.44%,偏向杂合的标记 79 个,占 19.65%。0.01 水平偏向母本的标记 211 个,占 72.51%,偏向父本的标记 33 个,占 11.34%,偏向杂合的标记 47 个,占 16.15%(表 2.3)。偏分离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在以 YX群体构建的遗传图谱中,偏分离标记有显著偏向父本,也有显著偏向母本的,但偏向母本的标记数量较多。根据偏分离标记位点在遗传图谱上的分布特征,可将之分为孤立分布和成簇分布两种类型。如存在 3 个及以上紧密连锁的偏分离标记,其所分布的染色体区段则为偏分离热点区域(SDR)。在 0.05 水平下,有 37 个 SDR 分
图 2.4 利用 XZ 群体构建的遗传图谱与整合图谱标记间线性比较Fig 2.4 Comparison of marker collinear in the integrated and the XZ linkage mapsA1(XZ) A1(YX) A2(YX) A2(XZ) A3(XZ) A3(YX) A4(YX) A4(XZ) A5(XZ) A5(YX) A6(YX) A6(XZ) A7(XZ) A7(YX) A8(YX) A8(XZ) A9(XZ) A9(YX) A10(YX) A10(XZ)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B1(XZ) B1(YX) B2(YX) B2(XZ) B3(XZ) B3(YX) B4(YX) B4(XZ) B5(XZ) B5(YX) B6(YX) B6(XZ) B7(XZ) B7(YX) B8(YX) B8(XZ) B9(XZ) B9(YX) B10(YX) B10(XZ)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图 2.5 基于 YX 和 XZ 群体构建的遗传图谱线性比较Fig 2.5 Comparison of marker collinear in the YX and the XZ linkage maps
图 3.1 YX RIL 群体株高和出仁率频次分布Fig 3.1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plant height and shelling percentage traits of YX RILpopulation3.2 亲本及 XZ 群体相关性状分析通过 2014 年、2015 年和 2016 年连续 3 个环境的表型值观察,XZ 群体父本中花 6 号的株高在 31.63~42.38cm 之间,出仁率在 77.68%~78.01%之间,母本徐花 13的株高在 32.64~35.83cm 之间,出仁率在 76.04%~77.51%之间,在各个环境下两亲本的株高、出仁率表型较稳定,亲本间的株高、出仁率表型均差异不大(表 3.4)。表 3.4 XZ 群体双亲株高和出仁率表型差异Table 3.4 Differences of plant height and shelling percentage between the two parents of XZpopulation亲本Parent徐花 13Xuhua 13中花 6 号Zhonghua 6出仁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前波;杨春燕;黄莉;任小平;王后苗;陈玉宁;周小静;姜慧芳;雷永;晏立英;廖伯寿;;花生遗传图谱构建及黄曲霉抗性相关QTL[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5年05期
2 江建华;王嵩;汪清;倪皖莉;;花生4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J];花生学报;2015年03期
3 成良强;唐梅;任小平;黄莉;陈伟刚;李振动;周小静;陈玉宁;廖伯寿;姜慧芳;;栽培种花生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主茎高和总分枝数QTL分析[J];作物学报;2015年06期
4 杨秀丽;宁东贤;武银玉;刘静;;花生种质资源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09期
5 陈雷;范小玉;李可;吴继华;;花生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聚类分析[J];花生学报;2015年01期
6 刘华;张新友;韩锁义;严玫;徐静;董文召;孙子淇;;花生主茎高、侧枝长的遗传分析及QTL检测[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3年05期
7 郑国栋;黄金堂;陈海玲;;花生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16期
8 张新友;韩锁义;徐静;严玫;刘华;汤丰收;董文召;黄冰艳;;花生主要品质性状的QTLs定位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2年03期
9 蓝新隆;唐兆秀;徐日荣;;福建花生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1年08期
10 彭文舫;姜慧芳;任小平;吕建伟;赵新燕;黄莉;;花生AFLP遗传图谱构建及青枯病抗性QTL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2810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10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