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钾素对苦荞产量性状及其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517
【部分图文】:
西北农林科技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2 苦荞淀粉颗粒形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用于研究不同氮肥水平对苦荞淀粉颗粒形态的影响图 4-2 中可以看出,苦荞淀粉颗粒均为具有光滑边缘的球形和多边形形状,这表同氮肥处理后淀粉颗粒形态没有变化。然而,在不同的氮肥处理之间观察到一些的差异。例如,N0 和 N1 处理下的大淀粉颗粒和大淀粉颗粒的比例大于 N2 和 N3
18 4-3 不同施氮水平下苦荞淀粉颗粒双变量流式细胞术分析。(1),SSC 与淀粉颗粒的 FSC 直方图;2)淀粉颗粒的荧光图像; (NC),阴性对照(未染色的淀粉颗粒)的荧光强度图像; (15NO),荧光强度图像为 15N0。Fig.4-3. Bivariate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on the starch granules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levels. (1), SSC versus FSC histograms of the starch granules; (2), fluorescence imagesof the starch granules; (NC),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image of the negative control(unstained starch granules); (15NO), fluorescence intensity image of 15N0.
图 4-4 不同施氮水平对苦荞麦淀粉 X 射线衍射图谱的影响Fig.4-4. 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levels on the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of Tartabuckwheat starch4.9 苦荞淀粉糊的回生苦荞淀粉糊的回生速率如图 4-5 所示。在静置期间的最初 10 小时,所有的苦粉糊均具有较高的回生率。静置 10 20 小时后,2015 年的 N3 处理和 2017 年的 N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利萍;;苦荞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分析[J];农家参谋;2019年14期
2 赵海霞;裴红宾;张永清;高振峰;董馥慧;;施磷对干旱胁迫下苦荞生长及磷素吸收分配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年03期
3 勾秋芬;;苦荞产品的研发进展[J];现代食品;2018年21期
4 李艳梅;杨斯惠;李蓉;马婷;吴华昌;;我国苦荞加工利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9年05期
5 时小东;吴琪;谭茂玲;赵钢;;药食同源作物苦荞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1期
6 王滨;;凉山:世界苦荞之都[J];黑龙江粮食;2019年05期
7 ;苦荞生产技术指导意见[J];农村新技术;2019年06期
8 周小理;侍荣华;周一鸣;夏珂;肖瀛;;热处理方式对苦荞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8年09期
9 王鸿泽;兰海铭;;苦荞的综合利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8年15期
10 赵鑫;;不同苦荞茶品质对比分析[J];农产品加工;2018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明;韩亮;李艳琴;;苦荞黄酮类化合物的稳定性研究[A];第三届泛环渤海(七省二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孙永敢;胡婕伦;方卿颖;张朵朵;聂少平;;苦荞膳食纤维制备及体外酵解特性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3 王雅臣;王明力;陆雅丽;郑君花;;苦荞麦麸复合饮料的研究[A];管产学研助推食品安全重庆高峰论坛——2011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蔡亭;汪丽萍;林亲录;谭斌;;苦荞馒头加工过程中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5 杨飞;;苦荞制品导致的周围神经损害5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杨春;陕方;薛春生;段亚利;丁卫英;;黑苦荞醋软胶囊的生产工艺及稳定性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贾乔瑾;崔晓东;王转花;;苦荞凝集素的选择性抗癌作用研究[A];第四届泛环渤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杨明龙;黄惠华;;正交试验优化苦荞皮层粉湿热蒸汽灭菌工艺研究[A];“健康中国 2030·健康食品的安全与创新”学术研讨会暨2018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8年
9 王耀文;夏楠;杜晓磊;徐明;李艳琴;;苦荞SRAP和SSR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A];泛环渤海地区九省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海平;李灵芝;郑少文;邢国明;;硼、锌对苦荞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涛;大凉山公益行募捐670多万元 做好苦荞产业助力精准脱贫[N];凉山日报(汉);2019年
2 本报记者 许强;“原产地”:毛铺苦荞酒背后的产品逻辑[N];企业家日报;2019年
3 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何录秋;苦荞能吃“苦” 耐干旱瘠薄[N];湖南科技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王京臣;杨忠:投身黑苦荞大健康产业[N];中国食品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杨庶文;苦荞:走向世界的凉山符号[N];凉山日报(汉);2019年
6 记者 贺锴 通讯员 王鹏 王爱民;灵丘:苦荞不苦 日子更甜[N];山西日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肖静芳;众人踩出阳关道[N];中国民族报;2018年
8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苟俊;陕西“紫荞印象”:无差异不存活[N];中国经济导报;2018年
9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2018年苦荞生产技术指导意见[N];河北科技报;2018年
10 龙飞;南北苦荞种法不同[N];农资导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宗杰;苦荞蛋白的制备、生物活性鉴定及其在猪群中的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2 董新纯;UV胁迫下苦荞类黄酮代谢及其防御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3 秦培友;我国主要荞麦品种资源品质评价及加工处理对荞麦成分和活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4 国旭丹;苦荞多酚及其改善内皮胰岛素抵抗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5 张美莉;萌发荞麦种子内黄酮与蛋白质的动态变化及抗氧化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6 杨玉霞;荞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家钰;苦荞、黑豆抗性淀粉改性及其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9年
2 汪建飞;微波处理下苦荞麦萌发及其芽苗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9年
3 杨丽娟;荞麦种间杂种的细胞学观察及不同环境对新类型苦荞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年
4 王艳;不同季节多年生苦荞的叶及其发酵茶品质变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年
5 朱燕;苦荞具Kelch基序的F-box蛋白在次生代谢调控中的功能探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6 刘娜;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制备与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7 韩小韦;苦荞类黄酮糖基转移酶的重组表达与酶学性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8 张伟丽;氮磷钾素对苦荞产量性状及其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9 吴今人;苦荞(Fagopyrum tartarirum)苯丙氨酸解氨酶(FtPAL)活性调控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10 徐国俊;大小曲混合发酵苦荞酒工艺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142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14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