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红外图像的小麦花后氮含量估测及产量预测
【学位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512.1;TP391.41
【部分图文】:
逦2Mbps逡逑试验采用菲力尔公司生产的FLIR邋E40手持式热红外仪作为冠层尺度热图像采集设备逡逑(图2-3)。该仪器体积小巧,便于携带,操作简单,具有自动定位和全幅对焦控制等功能,逡逑数据获取快速高效。逡逑
悘娭f逡逑懌逡逑图2-2邋DJI邋ZENMUSE邋XT热红外相机逡逑Fig邋2-2邋DJI邋ZENMUSE邋XT邋thermal邋infrared邋camera逡逑大疆ZENMUSE邋(禅思)XT热红外相机具体参数见表2-2。逡逑表2-2邋DJI邋ZENMUSE邋XT的技术参数逡逑Table.邋2-2邋Technology邋Parameters邋of邋DJI邋ZENMUSE邋XT逡逑技术名称逦具体参数逦技术名称逦具体参数逡逑尺寸逦103X74X邋102逦波长范围逦7.5邋—邋13.5叫逡逑重量逦270g逦灵敏度逦<50mKatf71.0逡逑热成像器逦非制冷氧化钒(VOx)逦高增益:-25°C至135°C;逡逑场景范围逡逑微测热辐射计逦低增益:-4(TC至550°C逡逑工作环境温度逦-I0°C至40°C逦照片格式逦JPEG和TIFF逡逑热冲击逦5°C/min逦视频格式逦MP4逡逑像元间距逦17|im逦视频录制码率逦2Mbps逡逑试验采用菲力尔公司生产的FLIR邋E40手持式热红外仪作为冠层尺度热图像采集设备逡逑(图2-3)。该仪器体积小巧,便于携带,操作简单,具有自动定位和全幅对焦控制等功能,逡逑数据获取快速高效。逡逑
图24热图像获取逡逑Fig邋2-4邋Thermal邋image邋acquisition逡逑3.3图像处理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玲玲;;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22期
2 杨雪;王丁;刘春雷;张丽琴;王世杰;常慧萍;邢文会;韩鸿鹏;;四种培养基对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6年12期
3 杨雪;刘春雷;王丁;张丽琴;王世杰;常慧萍;邢文会;付瑞敏;;低温预处理和聚乙二醇处理对小麦花药出愈率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5年04期
4 阿炉·芦根;;阿炉·芦根的诗[J];滇池;2017年05期
5 王特;孙海龙;;烟台地区苹果种植和小麦种植现状对比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17年07期
6 白红波;吕平安;吕元丰;朱昌涛;任永平;吕庆丰;叶优良;;小麦花后叶面喷肥对籽粒灌浆和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2年03期
7 郭建华;;喷洒亚硫酸氢钠可提高小麦产量[J];甘肃农业科技;1988年01期
8 李有春;;不同插期小麦、大麦、小黑麦花后源库性状的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9 王培;陈玉蓉;;C_(17)培养基应用效果[J];河北农业科学;1988年04期
10 伊藤诚治;东先旺;位东斌;;小麦品种的耐冻性鉴定法[J];麦类作物学报;198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韩冉;汪晓璐;宫文萍;李豪圣;刘建军;赵惠贤;刘成;;小麦花药发育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A];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C];2019年
2 李瑞;王敦亮;刘涛;张祖建;孙成明;;基于热红外图像的小麦花后氮含量估算研究[A];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3 赵林姝;何子伟;郭会君;古佳玉;谢永盾;赵世荣;李军辉;熊宏春;丁玉萍;刘录祥;;小麦花药漂浮培养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效果研究[A];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4 申玉香;郭文善;周影;朱新开;封超年;彭永欣;;盐分胁迫对小麦花后剑叶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A];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渭玲;梁宗锁;徐福利;;旱地施肥对小麦花后旗叶衰老生理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孟维伟;张正;徐杰;南镇武;刘灵艳;高华鑫;郭峰;万书波;;不同施氮量对玉米花生间作下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的影响[A];2018年山东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7 贾秀领;姚艳荣;张丽华;马瑞昆;张全国;;小麦花后土壤水分状况与籽粒灌浆过程关系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骆永丽;杨东清;尹燕枰;崔正勇;李艳霞;陈金;郑孟静;王玉竹;庞党伟;李勇;王振林;;外源6-BA和不同用量氮肥配合对小麦花后叶片功能与荧光特性的调控效应[A];2016年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与生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9 冯凯;王笑;周琴;蔡剑;姜东;;渍水锻炼对下一代小麦花后渍水胁迫下物质积累和转运的影响[A];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于丹 水清;郑麦9023“花粒”现象成因分析[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楠;小麦幼穗发育的转录组和miRNA调控网络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2 易媛;江苏淮北稻茬小麦稳产高产节氮的密度与氮肥调控效应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3 顾蕴倩;模拟弱光对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生产力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4 于利莉;毒死蜱和氧乐果在小麦生长贮藏过程中的降解规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5 刘盼;小麦穗型发育关键基因Q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6 李春霞;锰、铁和钼肥处理种子与叶面喷施对小麦生长与吸收的影响及其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7 陈坤梅;小麦高光效相关基因功能分析及TaSCL14基因克隆与功能验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王秀波;干旱下氮素营养对不同穗型小麦苗期耐旱性的影响机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8年
9 王峥;陕西小麦品种改良过程中产量性状和养分利用特性及其生理响应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10 郝艳玲;西南麦区“穗数协调型”小麦分蘖发生与成穗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清栩;小麦雄性不育突变体HTS-1中TaEPFL1基因的克隆、定位及表达分析[D];西华师范大学;2019年
2 段夕贤;小麦不同灌浆期粒重基因的条件QTL定位及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3 黄国中;小麦和玫瑰花DFR基因的克隆及其用于转基因形态标记的验证分析[D];天津农学院;2014年
4 姚梦浩;江苏里下河农区稻茬小麦不同模式产量差的缩差调控技术研究[D];扬州大学;2019年
5 李瑞;基于热红外图像的小麦花后氮含量估测及产量预测[D];扬州大学;2019年
6 王思宇;基于品种、播期、密度探讨四川小麦分蘖成穗特性及高产群体物质积累特性[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7 胡博;麦棉两熟连续秸杆还田对土壤肥力与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8 张姗;镁缓解高温抑制小麦籽粒灌浆的生理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9 董明;叶面喷施锌肥对小麦籽粒不同层次面粉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10 丁梦云;小麦—卵穗山羊草异附加系CS-Ae.G-1Mg品质形成机制解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30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30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