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核不育材料7365A恢复基因Bnams4~a的功能验证
【学位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565.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植物中DNA甲基化
1.2 DNA甲基化状态的建立、维持与去除
1.3 DNA甲基化的功能
1.3.1 启动子DNA甲基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1.3.2 Gene body区 DNA甲基化的功能
1.4 DNA甲基化分析方法
1.5 DNA甲基化在植物雄性不育中的研究
1.6 甘蓝型油菜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研究
1.7 油菜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利用
1.8 S45A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1.8.1 Bnms1和Bnms2 的定位与克隆
1.8.2 S45A育性控制机理
1.9 9012A/7365A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1.9.1 BnaMs3 的图位克隆与及其新功能化
1.9.2 9012A/7365A遗传模式修正
1.9.3 Bnams4~b的图位克隆
1.9.4 7365A育性控制的分子机理研究
1.10 显性核不育宜3A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1.10.1 BnaMs5的定位与克隆
1.10.2 显性核不育的育性控制机理
1.11 细胞核不育利用途径
1.1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油菜材料
2.2 拟南芥材料
2.3 菌株与载体
2.4 全基因DNA甲基化测序与分析
2.4.1 文库构建与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
2.4.2 测序质量控制
2.4.3 比对到参考基因组
2.4.4 差异甲基化区域(DMR)分析
2.5 常规重亚硫酸盐PCR测序验证
2.6 RNA提取、反转录与荧光定量PCR
2.7 载体构建
2.7.1 反向重复载体构建
2.7.2 gDNA超表达的构建
2.7.3 CRISPR/Cas9 载体构建
2.7.4 互补载体构建
2.7.5 启动子截短载体构建
2.8 简单粗暴法提取DNA
2.9 BAC的单分子实时测序与拼接
2.10 花药醋酸洋红染色
2.11 花药亚历山大染色
2.12 甘蓝型油菜遗传转化
2.13 拟南芥根外植体遗传转化
2.14 拟南芥蘸花法遗传转化及转基因阳性苗筛选
3 结果与分析
3.1 近等基因系表型观察
3.2 油菜花蕾全基因组甲基化分析
3.2.1 油菜花蕾全基因组甲基化图谱
3.2.2 差异甲基化位点分析
3.2.3 差异甲基化基因验证
3.2.4 育性相关基因定量PCR验证
3.3 Bnams4甲基化与表达分析
3.4 sRNA区转基因验证
3.4.1 sRNA超表达表型分析
3.4.2 sRNA超表达DNA甲基化与基因表达分析
3.4.3 CRISPR/Cas9编辑sRNA区结果
3.4.4 gDNA超表达转基因结果
3.5 Bnams4~a转化拟南芥结果
3.6 BAC的重新测序与验证
3.6.1 BAC单分子实时测序与分析验证
3.6.2 新发现的2个基因的转基因验证
3.7 Bnams4~a油菜转基因验证
3.7.1 Bnams4~a全长转化不育背景油菜
3.7.2 育性恢复株中Bnams4 甲基化与表达分析
3.8 Bnams4 启动子tandem repeat初步分析
4 讨论
4.1 油菜花蕾全基因组甲基化图谱
4.2 WGBS在鉴定育性相关基因中的应用
4.3 Bnams4调控区的sRNA可能不是育性恢复的原因
4.4 Bnams4~a是Bnams4~b的复等位基因
4.5 Bnams4~a恢复育性的可能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1 油菜下胚轴遗传转化培养基配方
附录2 拟南芥根外植体遗传转化配方
附录3 使用SeqMan批量去除载体序列流程
附录4 本研究所用BS PCR和q-RT PCR引物
附录5 本研究用到的其他引物
附图1 19条染色体在三种序列环境下的DNA甲基化分布
附图2 ChrC1上24MB位置处的一个局部DNA甲基化差异
附图3-1 3个基因的常规重亚硫酸盐PCR验证
附图3-2 2个基因的常规重亚硫酸盐PCR验证
附图4 806 ORF与 BnaA06g31090D氨基酸序列比较
附图5 1667 ORF与拟南芥同源基因氨基酸序列比较
附图6 油菜CRISPR/Cas9植株T2 代混合测序结果
附录Ⅱ:作者简历及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成果
作者简历
文章发表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董发明;洪登峰;刘平武;谢彦周;何庆彪;杨光圣;;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9012AB遗传模式新释[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王汉中;;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0年02期
3 宋来强;傅廷栋;杨光圣;涂金星;马朝芝;;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基因及与恢复基因的等位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4 宋来强,傅廷栋,杨光圣,涂金星,马朝芝;1对复等位基因控制的油菜(Brassica napus L.)显性核不育系609AB的遗传验证[J];作物学报;2005年07期
5 涂金星;郑用琏;傅廷栋;;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育性基因的RAPD标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6 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张曼琳;;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9012A的发现与初步研究[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S4期
7 李树林;周志疆;周熙荣;;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S45AB的遗传[J];上海农业学报;1993年04期
8 李树林,周熙荣,周志疆,钱玉秀;显性核不育油菜的遗传与利用[J];作物研究;1990年03期
9 李树林;钱玉秀;吴志华;;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规律探讨及其应用[J];上海农业学报;198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毛毛;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材料7365AB蛋白质组差异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2 辛强;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BnMS5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3 倪西源;甘蓝型油菜“花叶”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其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4年
4 顿小玲;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7365A恢复基因克隆和进化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5 李季;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Bnms3的克隆及功能标记开发[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6 董发明;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9012AB的遗传模式修正与BnRf位点的物理定位[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7 周正富;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分子机理及相关基因功能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8 李争;中国油菜生产技术供需的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曾芳琴;油菜S45AB隐性核不育分子机理与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雷绍林;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恢复基因BnMS2的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郭翔;甘蓝型油菜7365恢复基因BnaMs3作用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2 田甜甜;不同作物Tic40对新型嵌合基因Bnams4~b功能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3 樊煜;热激打破Bnams4~b引起的拟南芥雄性不育及其转录组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4 程玲;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不育恢复基因BnMs4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区段确定[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5 朱云;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的分子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47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47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