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株大豆根瘤菌对烯效唑的响应及初步应用
【学位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565.1;Q939.114
【部分图文】:
根瘤菌的生长与菌体形态对烯效唑的响应.1 根瘤菌菌落数和生物量对烯效唑的响应根瘤菌以梯度浓度烯效唑的方式进行涂布平板试验,确定烯效唑对根瘤菌菌落数响。所得结果通过 SPSS 20.0 分析,根据结果绘制柱状图。分析后发现,当烯效唑 100 mg·L-1和 10 mg·L-1时,平板上 S. fredii 的菌落数较不加入烯效唑组有显著性降烯效唑浓度为 1 mg·L-1和 0.1 mg·L-1时,S. fredii 的菌落数较不加入烯效唑组有显著,当烯效唑浓度为 0.01 mg·L-1和 0.001 mg·L-1时,S. fredii 的菌落数与不加入烯效唑著性差异;当烯效唑浓度为 100 mg·L-1时,平板上 B. elkanii 的菌落数较不加入烯效显著性降低,烯效唑浓度为 1 mg·L-1时,平板上的 B. elkanii 菌落数目与不加入烯效效唑浓度为0.01 mg·L-1和0.001 mg·L-1三组无显著性差异,但较烯效唑浓度为100 mg mg·L-1和 0.1 mg·L-1的三组有显著性提高。图 3-1 为部分根瘤菌涂布后生长情况,图两种根瘤菌菌落计数柱状图。
当烯效唑浓度为 1 mg·L-1和 0.1 mg·L-1时,S. fredii 的菌落数较不加入烯效唑组有显著性提高,当烯效唑浓度为 0.01 mg·L-1和 0.001 mg·L-1时,S. fredii 的菌落数与不加入烯效唑组无显著性差异;当烯效唑浓度为 100 mg·L-1时,平板上 B. elkanii 的菌落数较不加入烯效唑组有显著性降低,烯效唑浓度为 1 mg·L-1时,平板上的 B. elkanii 菌落数目与不加入烯效唑、烯效唑浓度为0.01 mg·L-1和0.001 mg·L-1三组无显著性差异,但较烯效唑浓度为100 mg·L-1、10 mg·L-1和 0.1 mg·L-1的三组有显著性提高。图 3-1 为部分根瘤菌涂布后生长情况,图 3-2为两种根瘤菌菌落计数柱状图。图 3-1 S. fredii(左)和 B. elkanii(右)涂布平板Fig.3-1 Flat plate of S. fredii and B. elkanii
两株大豆根瘤菌对烯效唑的响应及初步应用用含有梯度浓度烯效唑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根瘤菌,OD600下测定规定时间培养液的吸光值与 pH 值的变化情况。根据测定结果分析发现,含有 100 mg·L-1浓度烯效唑的培基中 S. fredii 的菌体含量较其它六组出现降低,含有 10 mg·L-1、1 mg·L-1、0.1 mg·L-1、0.mg·L-1和 0.001 mg·L-1浓度烯效唑的培养基中 S. fredii 的菌体含量较不含烯效唑一组无明变化;在含有 10 mg·L-1和 1 mg·L-1浓度烯效唑的培养基中,B. elkanii 的菌体含量较含100 mg·L-1、0.1 mg·L-1、0.01 mg·L-1和 0.001 mg·L-1浓度烯效唑培养基中 B. elkanii 的菌体量有明显升高(图 3-3);测定各组的 pH 值后发现,各组的培养基中随着菌体含量的增加pH 均出现了降低,且菌体含量越大,pH 下降越多,各组间 pH 值下降的差异与菌体含变化的差异有着相关性且呈反比(图 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亚飞;季延海;张彦萍;武占会;刘明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穴盘茄子幼苗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7年31期
2 王金生;丁宁;吴俊江;刘庆莉;张鑫;;大豆根瘤菌接种效应及竞争结瘤能力分析[J];大豆科学;2017年05期
3 田艺心;高凤菊;徐冉;;种植密度对高蛋白大豆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7年04期
4 李艳萍;张敏;袁梅;陈劲伊;邓祖科;杨升辉;陈文浩;陈文峰;;根瘤菌和复合促生菌对大豆结瘤和生长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7年04期
5 伍惠;钟喆栋;樊伟;彭亚齐;杜思;陈大松;王学路;李友国;;8株优良大豆根瘤菌与不同地区27个大豆主栽品种的匹配性研究[J];大豆科学;2017年03期
6 杨崇庆;曹秀霞;张炜;陆俊武;钱爱萍;剡宽将;;叶面喷施烯效唑对旱地胡麻抗倒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年03期
7 刘海娇;李凯明;杨小玉;孙萌;张子龙;;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栽培上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7年10期
8 闫春妮;黄娟;李稹;彭程;曹冲;;湿地植物根系及其分泌物对土壤脲酶、硝化-反硝化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7年02期
9 刘丽琴;张永清;李鑫;王姣;;烯效唑浸种对干旱胁迫下红小豆生长及其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7年01期
10 甄涛;张武;王笑庸;鹿文成;郭儒东;李宝华;于德水;;阿根廷利索公司大豆根瘤菌剂对大豆结瘤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柳晓东;骆驼刺中慢生根瘤菌CCNWXJ12-2~T盐胁迫转录组分析及与耐盐相关基因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宋雯雯;中国大豆品种生育期组的精细划分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6年
3 王园春;大豆根瘤菌共生基因的筛选以及三型分泌系统效应分子的鉴定[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雨涵;尖孢镰刀菌胡麻专化型的转录组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年
2 张喜亭;黑土容重及耕层深度对大豆生长和产量影响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3 张璐;不同品种大豆与土壤中根瘤菌的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4 张爱媛;根瘤菌与钼肥对大豆养分吸收和产量影响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李项岳;黄河三角洲田菁根瘤菌遗传多样性、高效菌株筛选及应用[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6 刘丽;根瘤菌与促生菌复合接种对大豆生长和土壤生态效应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7 熊峰;四川大豆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8 尚菲;重金属污染对土壤酶活性和植物富集能力的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蒋攀;四川大豆根瘤菌高效菌株的初步筛选[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52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52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