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是我国小麦育种的主攻目标之一,谷蛋白亚基对小麦品质有重要影响,但因谷蛋白研究材料遗传背景差异等原因,使得谷蛋白亚基品质效应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直接影响了小麦的品质改良。为此,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转育小麦谷蛋白亚基的近等基因系,并对高代转育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与籽粒蛋白品质性状及重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小麦品质研究和优质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获得HMW-GS近等基因系的转育材料:在前期回交转育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实验室SDS-PAGE和STS分子标记法对HMW-GS转育材料进行目标亚基或基因跟踪检测,再进行田间回交和自交转育HMW-GS近等基因系。已在新冬22、新冬33、垦冬00(2)和小偃22四个遗传背景下共回交转育获得了813个含不同HMW-GS的品系,分别导入15种HMW-GS类型。在新冬22遗传背景下,转育获得BC_6、BC_5、BC_4和BC_3的品系分别为200、8、10和15份,;已获得BC_6亚基类型有13种,分别为N、1、2*、6+8、7+8、7+9、14+15、17+18、20、2+12、3+12、4+12和5+10;已获得BC_4的亚基类型有7~(OE)+8,已获得BC_3的亚基类型有13+16。在新冬33遗传背景下,分别转育获得BC_6、BC_5和BC_4的品系有123、6和2份;已获得BC_6亚基类型有14种,分别为N、1、2*、6+8、7+8、7+9、13+16、14+15、17+18、20、2+12、3+12、4+12和5+10,已获得BC_4的亚基类型有7~(OE)+8。在垦冬00(2)遗传背景下,转育获得BC_6、BC_5、BC_4和BC_2的品系分别有100、3、1和3份;已获得BC_6亚基类型有13种,分别为N、1、6+8、7+8、7+9、13+16、14+15、17+18、20、2+12、3+12、4+12和5+10,已获得BC_4的亚基类型为2*,已获得BC_2的亚基类型有7~(OE)+8。在小偃22遗传背景下,分别转育获得BC_6F_3、BC_7F_2、BC_6F_2、BC_6F_1和BC_3的品系有283、2、43、11和3份;已获得BC_6F_3的HMW-GS类型有15种,分别为N、1、2*、6+8、7+8、7~(OE)+8、7+9、13+16、14+15、17+18、20、2+12、3+12、4+12和5+10;其中纯合品系有165份,包含19种不同的亚基组合类型。2.获得LMW-GS近等基因系的转育材料:在前期回交转育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实验室STS分子标记法对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转育后代进行目标基因或亚基跟踪检测,再进行田间自交转育LMW-GS近等基因系,已在小偃22、周麦22和周麦23三种遗传背景下获得LMW-GS转育系共292份,分别导入16种LMW-GS类型。在小偃22遗传背景下,转育获得BC_6F_4、BC_6F_3、BC_6F_2和BC_6F_1的品系有77、17、3和2份,已获得BC_6F_4品系的单株中,含有的亚基有Glu-A3a、Glu-A3b、Glu-A3c、Glu-A3d、Glu-A3e、Glu-A3g、Glu-B3a、Glu-B3b、Glu-B3d、Glu-B3e、Glu-B3f、Glu-B3h、Glu-B3i和Glu-B3j,已获得BC_6F_3品系的单株中,含有的亚基有Glu-A3f和Glu-B3g;已获得的纯合品系中有10种亚基组合类型,分别为Glu-A3c/Glu-B3e(2个品系)、Glu-A3d/Glu-B3j(1个品系)、Glu-A3c/Glu-B3h(2个品系)、Glu-A3c/Glu-B3d(2个品系)、Glu-A3c/Glu-B3b(3个品系)、Glu-A3e/Glu-B3j(2个品系)、Glu-A3g/Glu-B3j(1个品系)、Glu-A3b/Glu-B3j(2个品系)、Glu-A3a/Glu-B3j(1个品系)和Glu-A3c/Glu-B3a(1个品系)。在周麦22遗传背景下,转育获得BC_6F_4和BC_6F_3的品系分别有91和8份,已获得BC_6F_4品系的单株中,含有的亚基有Glu-A3a、Glu-A3b、Glu-A3c、Glu-A3d、Glu-A3e、Glu-A3f、Glu-A3g、Glu-B3a、Glu-B3b、Glu-B3d、Glu-B3e、Glu-B3f、Glu-B3h、Glu-B3i和Glu-B3j,已获得BC_6F_3品系的单株中,含有的亚基有Glu-B3g;已获得的纯合品系中有10种亚基组合类型,分别为Glu-A3a/Glu-B3j(2个品系)、Glu-A3d/Glu-B3j(3个品系)、Glu-A3c/Glu-B3j(2个品系)、Glu-A3f/Glu-B3j(3个品系)、Glu-A3d/Glu-B3d(2个品系)、Glu-A3d/Glu-B3h(1个品系)、Glu-A3c/Glu-B3b(1个品系)、Glu-A3e/Glu-B3j(2个品系)、Glu-A3g/Glu-B3j(1个品系)和Glu-A3b/Glu-B3j(4个品系)。在周麦23遗传背景下,转育获得BC_6F_4、BC_6F_3、BC_6F_2和BC_6F_1品系有65、28和1份,已获得的BC_6F_4品系的单株中,含有的亚基有Glu-A3a、Glu-A3b、Glu-A3c、Glu-A3d、Glu-A3e、Glu-A3g、Glu-B3a、Glu-B3b、Glu-B3d、Glu-B3e、Glu-B3f、Glu-B3g、Glu-B3h、Glu-B3i和Glu-B3j,已获得的BC_6F_3品系的单株中,含有的亚基有Glu-A3f;已获得的纯合品系中,有10种亚基组合类型,分别为Glu-A3d/Glu-B3a(1个品系)、Glu-A3a/Glu-B3d(2个品系)、Glu-A3c/Glu-B3d(2个品系)、Glu-A3d/Glu-B3d(2个品系)、Glu-A3d/Glu-B3b(2个品系)、Glu-A3d/Glu-B3j(2个品系)、Glu-A3b/Glu-B3d(2个品系)、Glu-A3e/Glu-B3d(1个品系)、Glu-A3d/Glu-B3i(1个品系)和Glu-A3d/Glu-B3g(1个品系)。3.初步获得了HMW-GS与重要农艺性状和籽粒品质性状的关系:由一年田间试验数据得出,在小偃22遗传背景下的22个高代HMW-GS近等基因系中,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籽粒粗蛋白含量、面筋湿基和水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且产量较高的品系的穗数和穗粒数也较大。在农艺性状中产量、穗数和穗粒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千粒重最小。籽粒品质性状中的变异系数为水分﹥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本研究所涉及的Glu-A1(N、2*和1)、Glu-B1(7+8、7+9、14+15和17+18)和Glu-D1(2+12和5+10)位点亚基,对籽粒粗蛋白含量、籽粒湿面筋含量、籽粒水分、产量、穗数和穗粒数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异。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512.1
【文章目录】: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小麦谷蛋白亚基及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
1.1.1 HMW-GS
1.1.2 LMW-GS
1.2 小麦谷蛋白亚基与重要农艺性状的关系
1.3 小麦重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小麦谷蛋白近等基因系的转育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实验室检测获得携带目标谷蛋白亚基的籽粒或单株
2.2.2 田间回交与自交获得的含目标谷蛋白亚基单株或高代系
2.3 讨论与展望
2.3.1 讨论
2.3.2 展望
第三章 HMW-GS近等基因系的籽粒品质和重要农艺性状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总体农艺性状和籽粒品质性状的表现
3.2.2 HMW-GS与籽粒品质性状的关系
3.2.3 HMW-GS与产量、穗数和穗粒数的关系
3.4 讨论
3.4.1 重要农艺性状与籽粒品质性状的关系
3.4.2 谷蛋白亚基与籽粒品质性状的关系
3.4.3 谷蛋白亚基与重要农艺性状的关系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志明;;近等基因系的构建与应用[J];宁波农业科技;2011年04期
2 邓志英,田纪春,陈建省;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面粉品质及其流变学特性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4年06期
3 S.Leath;W.L.Pedersen;刘维志;;含和不含Ht_1基因的玉米近等基因系对4种叶斑病菌抗性[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88年01期
4 王锡锋;何家泌;;抗小麦白粉病近等基因系在河南的抗性表现[J];植物保护学报;1988年02期
5 陈茂顺,张启发,廖玉才;大麦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农艺性状相似性的评价[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6 张红;王超楠;黄志银;李梅;闻凤英;刘晓晖;张斌;;近等基因系构建及其在育种中应用综述[J];中国园艺文摘;2018年06期
7 曾亚文;水稻优良基因近等基因系的研究与利用探讨[J];种子;1998年06期
8 贾显禄,刘维志,高增贵,常乃滔,吴友三;小麦抗秆锈病近等基因系生化差异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99年04期
9 D. R. Knott ,华国■;携带抗秆锈病基因的小麦近等基因系[J];麦类作物学报;1991年02期
10 李刚;徐安英;陈兆羽;李木旺;裘智勇;张月华;钱荷英;孙平江;郭锡杰;;家蚕黄血近等基因系差异蛋白组学分析[J];蚕业科学;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晓波;小麦近等基因系HMW-GS 2+12和5+10对蛋白组分和品质的效应[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2 李国强;小麦抗赤霉菌侵染QTL Qfhi.nau-4B近等基因系的选育及精细定位[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3 宋波;大豆7S致敏蛋白‘α-亚基缺失型’近等基因系的近等性评价与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4 肖聪;水稻褐飞虱抗性基因的遗传定位及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和抗性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5 汪勇;水稻杂种花粉不育的细胞学研究及两个杂种花粉不育基因的精细定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饶志明;水稻对稻瘟病抗性的遗传及分子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7 胡海军;糯玉米抗烟嘧磺隆基因的定位及生物信息学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8 朱亚娜;油菜种子油脂基因的定位及温度对种子油分积累影响的分子机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刘国兰;栽培稻抗旱性状评价与定位及其育种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10 吴比;相引相株高基因qPh3和产量QTL qYd3的遗传解析和SD1基因内重组的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喜英;小麦谷蛋白近等基因系的创制及其高代品系品质和重要农艺性状初步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程思源;分子标记辅助构建小叶基因在黄瓜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近等基因系[D];河南农业大学;2018年
3 祖启东;利用近等基因系研究水稻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等位变异的效应[D];扬州大学;2012年
4 杨彦会;干旱胁迫对不同蜡质含量小麦近等基因系光合性能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5 李刚;家蚕黄茧近等基因系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小强;家蚕耐氟近等基因系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7 薛伟民;粳稻云引稻瘟病抗性基因近等基因系的鉴定及其蛋白质组学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8 程维民;重离子辐照创建水稻淀粉蛋白近等基因系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9 关成冉;利用近等基因系精细定位一个水稻抽穗期QTL-qHd3-1[D];扬州大学;2011年
10 李素燕;小麦株高相关基因的分离克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
2858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58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