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陆地棉重组自交系纤维品质性状鉴定与评价

发布时间:2020-10-31 14:38
   棉花不仅是世界上主要的天然纤维作物,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近些年,随着纺织业的发展和纺织技术的不断提高,对纤维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保证棉花产量的同时提高我国棉花的纤维品质成为重要的育种方向。课题组前期以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纤维品质、产量性状均存在差异的2个陆地棉品种农大601和农大棉13号为亲本,通过杂交、自交手段,构建了1套包含590个家系的陆地棉种内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F7:8)。针对该群体,本研究在河北青县、清苑和新疆轮台,对其进行了一年三环境的表型鉴定试验,旨在评价陆地棉RIL群体的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整齐度指数、纺纱均匀性指数等纤维品质性状指标,明确该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筛选纤维品质优良的优异棉花新材料。研究结果对于深入开展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及优质棉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三个环境下,两个亲本和RIL群体在纤维品质性状6项指标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父本农大601和母本农大棉13号的纤维长度平均值为27.59 mm、30.72 mm,断裂比强度平均值为28.51 c N/tex、34.31 c N/tex,马克隆值平均值为5.13、4.59,伸长率平均值为6.80%、6.59%,整齐度指数平均值为85.74%、86.68%,纺纱均匀性指数平均值为140.75、163.75,而且群体的变异范围明显超出了亲本的变化范围,均存在超高亲和超低亲类型。表明该RIL群体是进行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的良好群体。2.对RIL群体三个环境下纤维品质性状6项指标方差分析表明,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棉花纤维品质性状影响极显著。纤维品质性状6项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纤维长度与断裂比强度、整齐度指数、纺纱均匀性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伸长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断裂比强度与马克隆值、伸长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整齐度指数、纺纱均匀性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马克隆值和伸长率、整齐度指数、纺纱均匀性指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整齐度指数和纺纱均匀性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3.根据优质棉的定义,本研究在RIL群体中筛选出23个在三个环境均处于AA档及以上的材料,分别是2017SN-13、2017SN-80、2017SN-89、2017SN-94、2017SN-99、2017SN-137、2017SN-183、2017SN-191、2017SN-226、2017SN-294、2017SN-346、2017SN-359、2017SN-384、2017SN-386、2017SN-392、2017SN-445、2017SN-468、2017SN-476、2017SN-484、2017SN-503、2017SN-522、2017SN-541、2017SN-584。其中,2017SN-584在三个环境均处于AAA档,纤维长度均达30 mm及以上,断裂比强度均达32 c N/tex及以上。本研究明确了两亲本和RIL群体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水平;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纤维品质性状均具有极显著影响,纤维品质性状6项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筛选出23份纤维品质优异的资源材料。研究结果为定位陆地棉纤维品质QTL提供了可靠的表型数据,为优质棉育种提供了优异种质。
【学位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5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棉花和纤维品质的重要性
    1.2 QTL定位的作图群体类型
    1.3 不同作图群体在QTL定位中的应用
        1.3.1 暂时性分离群体在QTL定位中的应用
        1.3.2 永久性分离群体在QTL定位中的应用
        1.3.3 RIL群体在QTL定位中的应用
        1.3.4 RIL群体在棉花QTL定位中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田间试验设计
    2.3 纤维取样和品质测试试验方法
        2.3.1 供试棉花纤维样品获取
        2.3.2 棉花纤维品质测试
        2.3.3 优质棉纤维品质分档标准
        2.3.4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RIL群体主要纤维品质性状表现
    3.2 RIL群体纤维品质性状数据统计分析
        3.2.1 RIL群体纤维品质性状的方差分析
        3.2.2 RIL群体纤维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3 优良纤维品质品系筛选
4 讨论
    4.1 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的相关研究
    4.2 RIL群体在棉花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中的优势
    4.3 RIL群体在棉花纤维品质育种上的应用
    4.4 棉花纤维品质育种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1 RIL群体的构建过程
附表2 高品质家系纤维品质性状表型数据
作者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祥铭,刘英欣,宋宪亮;陆地棉新种质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J];作物学报;2002年02期

2 林毅,赵伦一;陆地棉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基因效应估测[J];遗传学报;1988年06期

3 周有耀;;陆地棉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综述)[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4 范李萍;朱亚夫;吴鹏昊;王莉萍;王欣怡;陈全家;曲延英;;海岛棉纤维品质性状关联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7年08期

5 刘艳改;马雄风;周晓箭;张文英;王海风;孟清芹;张文生;裴小雨;周克海;杨代刚;;陆地棉主要农艺与纤维品质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J];棉花学报;2014年01期

6 艾先涛;李雪源;王俊铎;吐尔逊江;莫明;孙国清;沙红;;新疆高品质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遗传分析研究[J];棉花学报;2009年02期

7 顾双平,常晓阳;36个棉花品种纤维品质性状的相关剖析[J];江西棉花;2002年05期

8 祁建民;卢浩然;郑云雨;王英娇;;红麻品种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福建农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9 袁有禄,张天真,郭旺珍,潘家驹,R.J.Kohel;棉花优异纤维品质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英文)[J];遗传学报;2005年01期

10 姜保功,孔繁玲,张群远,杨付新,李如忠,刘永平,万振元,郭腾龙;建国以来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的遗传改良Ⅱ.纤维品质性状的改良[J];作物学报;200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宿俊吉;陆地棉早熟与产量纤维品质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筛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2 王仁祥;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纤维品质性状的构成因素和遗传特性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唐世义;陆地棉优质品种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D];西南大学;2014年

4 王芙蓉;棉花优异纤维重组自交系纤维品质性状的QTL定位[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Jamshed Muhammad;陆地棉RIL群体中多环境稳定的纤维品质性状的QTL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6 秦鸿德;陆地棉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和标记辅助轮回选择[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7 杨鑫雷;四倍体棉花纤维品质相关性状QTL定位及元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8 袁有禄;棉花优质纤维特性的遗传及分子标记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9 穆国俊;棉花有益突变体的创制及突变性状的分子遗传学鉴定[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10 黎波涛;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与主效QTL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星;陆地棉重组自交系纤维品质性状鉴定与评价[D];河北农业大学;2019年

2 孔令磊;棉花陆海渐渗系双交分离群体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QTL定位[D];新疆农业大学;2017年

3 刘艳改;陆地棉农艺与纤维品质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4 贾菲;陆地棉重组自交系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的QTL定位[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5 李朋波;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遗传与分子标记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檀运娜;陆海渐渗系双交分离群体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6年

7 邓晓英;杂交棉中棉所70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QTL定位[D];山西农业大学;2016年

8 王夏青;海岛棉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关联与遗传连锁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9 蒿若超;新疆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与QTL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汪顺峰;陆地棉第24号染色体饱和遗传图谱构建与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64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64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d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