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甘肃河西灌区的大豆新品种引进筛选及评价
【学位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565.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大豆生产的重要性
1.2 大豆生产概况
1.2.1 世界大豆生产概况
1.2.2 中国大豆生产概况
1.2.3 甘肃省大豆生态分布与生态环境
1.2.4 甘肃省大豆生产概况
1.3 大豆栽培技术研究
1.3.1 大豆引种筛选研究
1.3.2 大豆栽培学研究
1.3.3 甘肃省大豆主要栽培模式
第二章 适宜单作的大豆新品种筛选与评价
2.1 试验基地概况
2.2 试验目的
2.3 试验材料与方法
2.3.1 试验设计
2.3.2 试验材料
2.3.3 测定指标及标准
2.3.3.1 田间调查性状及物候期
2.3.3.2 考种项目
2.3.3.3 计产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1 物候期调查分析比较
2.4.2 不同大豆品种(系)株高生长状况分析
2.4.3 不同大豆品种(系)百粒重对照分析
2.4.4 不同大豆品种(系)小区产量和折合亩产对照分析
2.4.5 不同大豆品种(系)综合农艺性状对照分析
2.5 单作大豆适宜性评价
第三章 适宜间套作的大豆新品种筛选
3.1 试验目的
3.2 试验材料
3.3 试验方法
3.4 分析评价指标
3.5 试验结果与分析
3.5.1 马铃薯套作不同大豆品种产出效果分析
3.5.2 小麦套作不同大豆品种产出效果分析
3.5.3 玉米套作不同大豆品种产出效果分析
3.5.4 皇冠梨套作不同大豆品种产出效果分析
3.6 小结
3.6.1 马铃薯/大豆套作
3.6.2 小麦/大豆套作
3.6.3 玉米/大豆套作
3.6.4 皇冠梨/大豆套作
第四章 结论
4.1 单作优质大豆新品种的综合农艺性状评价
4.1.1 邯14-34综合评价
4.1.2 陇黄3号综合评价
4.1.3 晋科6号综合评价
4.1.4 中作J13162综合评价
4.1.5 石788综合评价
4.2 适合与不同非豆科作物套作的大豆新品种筛选
4.2.1 马铃薯/大豆套作
4.2.2 小麦/大豆套作
4.2.3 玉米/大豆套作
4.2.4 皇冠梨/大豆套作
4.3 研究展望
4.3.1 存在的问题
4.3.2 意见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大豆新品种油春1204通过国家审定[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年01期
2 ;《大豆科技》2017年总目次[J];大豆科技;2017年06期
3 周曙东;钱悦;;美国、巴西大豆生产成本收益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8年02期
4 罗晓峰;孟永杰;刘卫国;杨文钰;舒凯;;大豆响应荫蔽胁迫的形态及生理机制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18年03期
5 陈菲菲;李舒妍;徐雪高;;中美大豆成本收益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中国物价;2018年03期
6 冯艳萍;;河南省大豆生产概况及发展建议[J];河南农业;2018年10期
7 何鑫;闫向前;孙华军;陈雷;寇传喜;张琪;;大豆新品种商豆120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6年11期
8 徐淑霞;周青;张志民;郑丽敏;杨慧凤;王凤菊;陈亚光;郭海芳;李明军;;高产大豆新品种安豆5156的选育[J];中国种业;2016年11期
9 高陆思;曲梦楠;李婧阳;陈育新;;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绥农41的选育及栽培要点[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年12期
10 魏占国;张显波;李晓丹;刘盛虹;李进科;李士琴;;中早熟大豆新品种吉利豆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大豆科技;201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吕祝章;大豆遗传图谱构建、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及优异基因发掘[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2 梁慧珍;大豆子粒性状的遗传及QTL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3 袁凤杰;大豆低植酸突变种质的创新及其生化特性和分子遗传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李宏宇;大豆转化体系的构建及转化植株的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5 秦君;大豆品种绥农14遗传基础分析及优异基因鉴定[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6 杨勇;大豆亲本及其体细胞杂交后代的耐盐性和光合特性比较[D];浙江大学;2007年
7 刘焕成;大豆维生素E遗传变异、QTL及环境互作效应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8 宋波;大豆7S致敏蛋白‘α-亚基缺失型’近等基因系的近等性评价与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亮;适宜甘肃河西灌区的大豆新品种引进筛选及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8年
2 郜庭;cry2Aa9m、cry1Iem抗虫基因对大豆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株系的培育[D];塔里木大学;2011年
3 张兴政;农杆菌介导LePT1基因转化大豆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4 王万鹏;黑龙江省不同育种时期大豆生育期相关基因遗传变异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5 张成胜;不同生育期组大豆品种E1-E4基因自然变异挖掘及基因效应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6 李磊;大庆市大豆生产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7 李若姝;大豆品种籽粒品质与豆浆品质关系的研究[D];长春大学;2017年
8 章彪雄;大豆新品种中豆30配套栽培技术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9 李红岩;大豆磷效率与光合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7年
10 樊婷;大豆对斜纹夜蛾抗性资源的筛选与抗性QTL的定位[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65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65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