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苎麻和栀子花的扦插水培关键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3 10:13
   苎麻(Boehmeria nivea L.)为荨麻科(Vrticaceae)苎麻属(Boehmeria),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性草本纤维作物。苎麻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已经有4000多年,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南、华北、西南等地。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为茜草科(Rubiaceae)植物的常绿灌木,作为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其具有枝繁叶茂,叶色四季常绿,花芳香等特点,是一种重要的庭院观赏植物。栀子原产于中国,栽培地点遍布于全国,主要集中在华东和西南、中南等地区。从繁殖的技术上看,苎麻由于种子细小,直接播种困难,基因高度杂合等原因,不适合有性繁殖。栀子花属于难生根的花卉,目前的繁殖方式主要是扦插繁殖。本研究以最有代表性的草本植物和木本花卉为研究对象,试验设置四种N素预处理(CK、N1、N2、N3)和3种不同切口处理(H1、H2、H3)研究苎麻水培快繁,以IBA浓度和处理时间设置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栀子花水培快繁,测定相关根系的形态参数,生理生化指标,以此研究苎麻和栀子花的水培扦插核心技术及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N素预处理可以提高苎麻水培苗的根系形态参数。N3的平均根长比CK、N1、N2分别提高了83%、22.4%和33.3%;最大根长分别比CK、N1、N2提高了42.9%、16.3%和28.2%;N2处理水平的根直径显著大于CK、N1、N3,分别比CK、N1、N3提高66.7%、42.9%和42.0%。2.在苎麻叶片中,CK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低于其他三个N素处理,但与N2没有显著差异,N1、N2、N3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随着N素处理质量的增加,苎麻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上升趋势,CK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其他三个N素处理,N3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CK、N1和N2以及N1、N2和N3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但N3显著高于CK,并高出12%;N1、N2和N3叶含氮量显著高于CK,较之分别显著提高19.7%、42.2%和49.2%,但这三个N素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在苎麻根系中,CK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低于其他三个N素处理,但与N1没有显著差异,N3显著高于N1和N2,而N1与N2之间差异不显著;苎麻根系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上升趋势,CK可溶性糖含量低于其他三个N素处理,N3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CK和N1,但N2与N3没有显著差异;N1、N2和N3硝态氮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这三个处理皆显著高于CK,分别比CK显著提高了178.6%、212%和199.1%;N1、N2与N3含氮量显著高于CK,分别比CK显著提高45.9%、51%和64.5%,但这三个N素处理间差异不显著。4.H2处理的地下生物量最多,H1处理的地下生物量明显少于H2和H3;苎麻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系总体积、总投影面积和根直径均在H2处呈现出最大值;H1、H2和H3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在不同的时期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在愈伤期达到最大值。5.不同IBA浓度和时间处理,对栀子花根系参数产生一定影响。24小时、50mg/L的IBA处理除根体积外,其他根系参数均表现为最大,且与除32h、50mg/L和8h、150mg/L外的其他各处理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栀子花扦插的最佳激素处理为24小时、50mg/L。
【学位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563.1;S685.9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苎麻概况
    1.2 栀子花概况
    1.3 植物繁殖
    1.4 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1.5 扦插繁殖技术进展
        1.5.1 环境因素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1.5.2 生长调节物质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1.6 生根机理研究
        1.6.1 营养物质与根的关系
        1.6.2 酶与根的关系
        1.6.3 辅助因子与根的关系
        1.6.4 生根解剖学研究
    1.7 苎麻的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1.8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插穗N素预处理对苎麻扦插繁殖的影响
    2.1 试验设计
    2.2 测定的项目与方法
        2.2.1 农艺性状
        2.2.2 生理生化性状
    2.3 数据分析与作图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农艺性状
            2.4.1.1 插穗N素预处理对苎麻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器官的影响
            2.4.1.2 插穗N素预处理对苎麻平均根长的影响
            2.4.1.3 插穗N素预处理对苎麻最大根长的影响
            2.4.1.4 插穗N素预处理对苎麻根直径的影响
            2.4.1.5 插穗N素预处理对苎麻根冠比的影响
        2.4.2 生理生化性状
            2.4.2.1 插穗N素预处理对苎麻叶、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2.4.2.2 插穗N素预处理对苎麻叶、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2.4.2.3 插穗N素预处理对苎麻叶、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4.2.4 插穗N素预处理对苎麻叶、根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2.4.2.5 插穗N素预处理对苎麻叶、根总氮含量的影响
    2.5 讨论
3 插穗不同切口对苎麻扦插繁殖的影响
    3.1 试验设计
    3.2 测定的项目与方法
        3.2.1 农艺性状
        3.2.2 生理生化性状
    3.3 数据分析与作图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插穗不同切口对苎麻幼苗地下部器官的影响
        3.4.2 插穗不同切口对苎麻根系形态的影响
        3.4.3 插穗不同切口对苎麻茎、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4.4 插穗不同切口对苎麻茎、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4.5 插穗不同切口对苎麻茎、叶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5 讨论
4 IBA(吲哚丁酸)对栀子花扦插生根的影响
    4.1 试验设计
    4.2 测定的项目与方法
    4.3 数据分析与作图
    4.4 结果与分析
        4.4.1 IBA(吲哚丁酸)对栀子花植株形态的影响
        4.4.2 IBA(吲哚丁酸)对栀子花根长的影响
        4.4.3 IBA(吲哚丁酸)对栀子花根直径的影响
        4.4.4 IBA(吲哚丁酸)对栀子花根体积的影响
        4.4.5 IBA(吲哚丁酸)对栀子花生根数的影响
        4.4.6 IBA(吲哚丁酸)对栀子花根干重的影响
        4.4.7 IBA(吲哚丁酸)对栀子花根鲜重的影响
    4.5 讨论
5 小结与展望
    5.1 小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美娥;张伟;刘洁;;不同浓度IBA对大叶黄杨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5年24期

2 郝海坤;王旭军;曹艳云;彭玉华;黄志玲;;红锥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J];湖北农业科学;2015年19期

3 王亭;;中药栀子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15年10期

4 陆秀君;洪晓松;刘景强;刘广林;李克壮;葛根塔娜;;扦插基质及生根促进剂对美国红枫扦插繁殖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5 魏金涛;严念东;杨雪海;赵娜;郭万正;张巍;黄少文;;苎麻及副产物作为饲料原料的应用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15年S1期

6 陆小鸿;;“清热去火”栀子[J];广西林业;2015年04期

7 白玉超;李雪玲;黄敏升;孙敬钊;张小龙;曹诣;崔国贤;;50年来中国苎麻种植情况与前景展望[J];作物研究;2014年05期

8 徐升;弓晓峰;;苎麻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及强化措施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4年17期

9 赵冰;张冬林;;IBA生根剂对3个杜鹃花品种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4年07期

10 康永武;潘军;张清;欧建德;周东雄;王金盾;;穗条年龄、粗度与插穗切口处理对细叶青蒌藤扦插繁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1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利锋;四个因子对盆栽微型月季扦插繁殖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7年

2 徐笑玥;中华金叶榆嫩枝扦插繁殖技术和生根机理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3 刘阳;两树种嫩枝扦插繁殖技术和形态解剖学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4 陈多颖;莽山红山茶生物学特性及其扦插繁育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5 姚旺;两种丛生竹的侧枝扦插技术及生根机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6 曹凡;美国山核桃扦插繁殖技术及生根机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7 颜婷美;绣球丁香嫩枝扦插繁殖技术及生根机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8 杨霄霞;4种木本植物插穗营养物质和内源激素变化与生根关联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9 蔡喜彦;细柄蕈树扦插繁殖及生根机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10 汤涤洛;苎麻不同品种生根特性及氮素营养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8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68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9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