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NPR1基因介导的麦类作物获得抗性转录调控网络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5 02:57
   植物受病原菌或水杨酸及其类似物诱导,会产生具有广谱抗性特征的系统获得抗性。NPR1蛋白和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SAR过程关键转录调控位点。在大麦和小麦等麦类作物中,可在注射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DC3000的相邻区观察到与模式植物SAR类似的“获得抗性(Acquired Resistance,AR)”。然而,麦类作物AR的转录调控网络及NPR1基因的功能仍亟待明确。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利用丁香假单胞菌DC3000诱导小麦产生AR反应,在DC3000接种相邻区可有效地增强小麦对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Pt)高毒性小种THTT的抗性水平。利用丁香假单胞菌DC3000诱导大麦转基因材料Ubi::wNPR1和Ubi::HvNPR1-Kd产生AR反应,以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菌株Guy11为二次病原物侵染测定AR水平。结果表明,大麦转基因材料Ubi::wNPR1表现出对稻瘟菌菌株Guy11的抗性水平显著提高,而Ubi::HvNPR1-Kd材料中的AR被明显抑制。进一步利用RNA-seq技术,测定了上述材料在AR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一些病程相关PR基因和BTH处理诱导的BCI基因在AR过程中受NPR1基因调控。利用荧光实时定量qRT-PCR技术,对部分基因表达量进行验证。从全基因组水平分析了WRKY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表达模式,发现并克隆了10个差异表达WRKY基因。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基因瞬时表达技术,发现其中3个WRKY基因,包括HvWRKY6、HvWRKY40和HvWRKY70可显著增强小麦对叶锈菌的抗病水平。本研究初步构建了NPR1基因在麦类作物AR过程中的转录调控网络,明确了该生物学过程在作物抗病遗传改良方面的应用前景。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关键WRKY转录因子,将为提高小麦抗病水平提供新思路及创新性种质资源。
【学位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512.1
【部分图文】:

小麦叶锈菌,叶尖,小麦,注射水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3 结果与分析菌 DC3000 引起的 AR 反应可增强小麦病材料“Thatcher”苗期第二叶叶尖注射丁香。以清水注射作为对照,注射 DC3000 后 48 h接种小麦叶锈菌毒性小种 THTT。于接种后 1占叶片面积的百分比,实验设置两次系统重复复,利用 SAS 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 AR 反应可显著(***P < 0.0001)增强小清水对照孢子堆数量明显减少(图 1)。

稻瘟菌,抗性,大麦,菌斑


NPR1 基因介导的麦类作物获得抗性转录调控网络研究稻瘟菌菌株 Guy11,设置 6 个生物学重复。接种稻瘟菌 5 d 后测量病斑大小。结果图 2 所示,在大麦野生型材料中可观察到明显的对稻瘟菌 Guy11 的 AR 反应。而在水处理中,wNPR1-OE 转基因材料相对于野生型材料对 Guy11 表现出更强的抗性平,证明在不需要丁香假单胞菌 DC3000 诱导下,wNPR1-OE 材料也可以增强对稻菌菌株 Guy11 的抗性。而 DC3000 处理条件下,HvNPR1-Kd 转基因材料相对于野型,可明显观察到 AR 反应被抑制。上述结果表明,NPR1 基因在丁香假单胞菌3000 引起的 AR 反应中起关键作用。

生物学,相关性,基因


图 3 RNA-seq 生物学重复间的 Pearson’s 相关性 (R2> 0.92)CK:清水对照; PST:P. syringae DC3000 处理;OE:小麦 NPR1 过表达; Kd:大麦 NPR1 沉默Fig.3 Pearson’s correlation of biological replicates in the present RNA-seq assay (R2> 0.92)CK: water infiltration control; PST: P. syringae DC3000 infiltration;OE: wNPR1-OE transgenic line; Kd: HvNPR1-Kd transgenic line PR 基因和 BCI 基因在 NPR1 介导的大麦 AR 中的表达谱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中,利用荧光实时定量 qRT-PCR 技术,多个病程相关 PR因被证实为 AR 过程中 NPR1 的下游基因[44]。本研究中,我们整理了所有已知 PR因在 RNA-seq 数据库中的表达谱,利用 MeV 软件对 PR 基因在数据库中的 FPKM做热图,其中 HvPR1、HvPR2、HvPR3_Chit2a、HvPR5_TLP6/7/8、HvPR9 和 HvPR13导水平与 NPR1 转基因表达量显著(P < 0.05)相关,表现为在 wNPR1-OE 转基因料中更高或在 HvNPR1-Kd 转基因材料中更低(如图 4 所示)。而 HvPR5_TLP1、PR15、HvPR16、HvPR17a 和 HvPR17b 表达水平受丁香假单胞菌 DC3000 显著诱,但诱导水平与 NPR1 转基因表达量无关。我们同样对另一类大麦中 SA/BTH 敏感 BCI 基因,进行了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HvBCI2 基因和 HvBCI7/HvPR13 基因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毓周;关于商代麦类作物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史;2002年01期

2 杨健;我国麦类作物研究与开发的新园地——《麦类作物》[J];麦类作物学报;1997年01期

3 本刊编辑部;群策群力,办好《麦作》——《麦类作物》编辑部邀请专家座谈[J];麦类作物学报;1991年02期

4 陈巨莲;麦类作物抗蚜性研究[J];世界农业;1993年08期

5 翁益群,刘大钧;麦类作物RFLP研究进展(下)[J];世界农业;1993年12期

6 赵致;;铜与麦类作物[J];微量元素;1986年03期

7 张国平;麦类作物缺铜研究概述[J];世界农业;1988年12期

8 彭永康;麦类作物的染色体显带及其在起源、进化与亲缘关系分析中的应用[J];植物学通报;1988年01期

9 Robert M.Smillie;文淑;;活体叶绿素荧光测定麦类作物抗寒性的方法[J];麦类作物学报;1988年06期

10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88年总目次[J];麦类作物学报;198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亓琳;麦类作物对锶的富集特征和生理响应[D];兰州大学;2014年

2 李朴芳;人工选择压力下麦类作物株型塑性及其逆境适应机制[D];兰州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高静;NPR1基因介导的麦类作物获得抗性转录调控网络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9年

2 孙桑蓉;麦类作物基因组结构解析与多倍化过程重构[D];华北理工大学;2017年

3 彭君;西藏高寒旱作农区免耕技术研究与效益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4 裴洪翠;麦类作物抗锈病相关蛋白互作网络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5 黄玲;麦类作物进化材料根冠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6 王沙沙;麦类作物不同生物学过程中OXO活性变化及小麦OXO基因克隆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84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84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2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