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效益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23 22:35
  增施氮肥是提高水稻单产的重要措施。明确不同类型品种需肥情况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对于减少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和节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太湖稻区8个不同类型晚粳品种为材料,设计3种施肥量和3种栽插密度,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品质等性状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处理的经济效益,以期为新时期水稻品种选育和水稻节本高效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3因素试验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品种,再次是肥料×密度的互作、肥料×品种的互作及密度。密度×品种的互作不显著,但肥料×密度×品种二级互作达显著水平。(2)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增加,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无论何种类型品种,总是以中肥水平(12kg纯氮/亩)和中等栽插密度(2万穴/亩)的处理产量最高。试验结果表明,在确保产量稳定的情况下,需要合理安排栽插密度和施氮量,在供氮能力较弱时应适当提高栽插密度,在供氮水平偏高时应适当降低栽插密度。(3)增加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可提高每亩有效穗数,但高肥(22kg纯氮/亩)和高密(3万穴/...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效益分析


图2不冋品种施肥M与产量的关系??

栽插密度,产量,品种类型,品种


密度(万穴/亩)??图3不同品种栽插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图2与图3表明,氮肥和密度均能显著影响水稻产量。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的增加,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表2各品种类型不同施肥量、栽插密度的平均产量(kg/亩)及显著性测定??TI?品种类型? ̄ ̄ ̄?品种类型??处理?平均处理?平均?? ̄老品种新品种杂交稻?老品种新品种?杂交稻??Al?495.3B?598.8aA?663.9B?597.3B?B1?495.0?a?565.2aA?648.1?aA?578.7aA??A2?518.9A?600.5aA?680.1A?610.0A?B2?503.3?a?576.0aA?649.laA?585.2aA??A3?456.4C?488.2bB?560.0C?507.2C?B3?472.4?b?546.2bB?606.8bB?550.5bB??注:每一列不同处理间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由表2可知,无论何种类型品种,总是以中肥水平(A2,?12kg/亩)和中等??栽插密度(B2,2万穴/亩)的处理产量最高。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栽插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中等施肥量与不施肥的产量差异又大于与高施肥量的产量差??异。??由于不同处理与品种之间存在互作,分别对各品种进行不同处理的方差分??析,分析结果与平均产量见表3。由表3可知,除武运粳23号、武运粳30号和??常农粳8号3个目前推广的常规晚粳品种栽插密度对产量的效应不显著外

农学,氮素,利用率


?端木李玲栽培方式对不同类梨水稻品种产景的影响研究及效益分析?19??素农学利用率也有极显著影响,表现为随着栽插密度增加氮素农学利用率显著降??低。栽插密度对品种氮素偏生产力的影响不显著。除常优粳6号施氮量与栽插密??度的互作效应对氮素农学利用率有显著影响外,其余品种施氮量与栽插密度的互??作效应都不显著。??由表7还可看出,所有品种均是以中肥低密处理的氮素农学利用率为最高,??除常优粳6号外,其余7品种均是以中肥中密处理的氮素偏生产力为最高,常优??粳6号中肥中密与中肥低密处理的氮素偏生产力差异不明显。比较不同类型品种??的最高氮肥利用率,以3个杂交稻粳稻品种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为??最高,分別为15.12-19.87和55.04-62.03;其次是目前正在推广的3个新品种,??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分别为12.32-13.73和50.34-52.97;?2个老品种??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为最低,分别为7.12-8.11和44.17-44.38。不??同品种6个处理的平均氮素农学利用率和平均氮素偏生产力见图4与图5。??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氮素水平对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J]. 韦叶娜,张杰,杨国涛,李亚男,范永义,蒋芬,陈敬,胡运高.  中国农学通报. 2016(24)
[2]氮肥对水稻产量、群体质量及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 刘艳红,雷恩.  贵州农业科学. 2015(12)
[3]施用氮肥对杂交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张锦文,李小林,邓伟,年伟,徐雨然,谷安宇,吕永刚,邓华凤.  杂交水稻. 2015(06)
[4]不同密度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邓中华,明日,李小坤,郑磊,徐维明,杨运清,任涛,丛日环,鲁剑巍.  土壤. 2015(01)
[5]粳稻新品种产量与产量性状的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J]. 陈荣江,赵磊,张祎芳,王桂风,张瑞婷,申贵阳.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6]我国水稻氮肥高效利用的研究进展[J]. 徐优,王学华.  作物研究. 2014(05)
[7]水氮管理模式对杂交籼稻冈优527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 孙永健,马均,孙园园,徐徽,严奉君,代邹,蒋明金,李玥.  中国农业科学. 2014(10)
[8]秸秆还田当年氮肥用量对寒地粳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 王麒,王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4(01)
[9]施氮量对早稻抛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刘诗晴,梅少华,兰斌,梅金安,翟中兵,张从德,陶江,魏坦雄,何德志.  湖北农业科学. 2013(24)
[10]施氮量与氮肥配置对寒地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 汪秀志,刘崇文,许谊强,吕艳东,刘丽华,郑桂萍,钱永德.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2(04)

博士论文
[1]不同水稻品种对氮素响应的差异及其农艺生理性状[D]. 剧成欣.扬州大学 2017
[2]生态条件和栽培密度对水稻群体特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李静.四川农业大学 2013
[3]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的基本特点[D]. 董桂春.扬州大学 2007
[4]高产农田氮素肥效与调控途径[D]. 李荣刚.中国农业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水稻氮素利用基因型鉴定筛选及其响应研究[D]. 马汉云.河南农业大学 2009
[2]移栽行距、密度对水稻超高产形成的影响[D]. 荆爱霞.扬州大学 2008
[3]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品种产量形成和N素吸收利用的影响[D]. 杨益花.扬州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34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934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0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