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施氮对不同品种玉米叶片酶活性、根系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1-08 22:38
  通过水培试验和大田试验,采用6个玉米品种:吉单27、郑单958、吉单50、良玉88、良玉66和四单19,探讨在不同氮水平下,不同品种玉米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SPAD)的变化规律;明确不同品种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对氮肥的响应;阐明不同品种玉米根系特征、植株不同部位对氮素的吸收与利用的影响。从而判断这些指标是否可以作为选择氮高效玉米的鉴定指标,为氮高效玉米新种质生物功能鉴定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取得以下结果:(1)在大田试验中,不同品种的玉米叶片NR活性、GS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SPAD因施氮水平的不同而不同,施氮(N180)时,高效玉米品种吉单27和郑单958的叶片NR、GS、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PAD较高,低效品种良玉66和四单19的各指标较低。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的吸氮量和干物质积累量高效品种也较高,高效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玉米品种之间郑单958的根系干重最大,四单19最小,随着施N量的增加,高效品种的根系形态指标均增加。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因施氮量的不同而不同,施氮提高了玉米产量,高效品种的增产量和增产率较高,高效品种...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施氮对不同品种玉米叶片酶活性、根系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技术路线

图例,根系,玉米产量,全氮


系总长度、投影面积、表面积、平均直径、总体积、根尖数、根的分叉数、根系交叠数等指标。图2.1 根系处理数据图例Fig.2.1 Root processing data example2.3.6 干物质积累量和吸氮量的测定在苗期(5 月 23 日)、大口期(7 月 7 日)、开花期(8 月 1 日)、成熟期(10 月 2日)随机取 3 株鲜样,带回实验室,分为茎、叶、粒三部分,105℃杀青 30min 后,温度降至 70℃烘至恒重,称重,用于测定玉米干物质累积量、全氮;全氮用 H2SO4- H2O2消煮后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2.3.7 玉米产量的测定及氮肥利用率计算玉米产量在成熟期,每个小区取中间 3 行进行测定,推算单位面积产量。

施氮,干物质积累量,吸氮量,施氮水平


27图 3-2 施氮对不同品种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Fig.3-2 Effect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corn3.7 施氮对不同品种玉米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双因素裂区方差分析结果(表 3-8)表明:玉米吸氮量在施氮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除大口期茎外),大口期的茎和叶在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其它处理达极显著水平,玉米吸氮量在品种与施氮水平之间的互作差异极显著,说明玉米吸氮量在玉米品种之间的差异因施氮水平而不同。同一器官不同生育期的吸氮量差异较大,茎和叶的吸氮量:开花期>大口期>成熟期。大口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的茎吸氮量变幅为 35.67~39.04kg/hm2,39.74~56.55 kg/hm2,18.64~30.81 kg/hm2;叶吸氮量变幅为 59.21~69.58 kg/hm2,77.89~89.85kg/hm2,33.01~59.11 kg/hm2;籽粒吸氮量变幅为 127.48~163.8 kg/hm2。不施氮(N0)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吉林春玉米氮磷钾养分需求与利用效率研究[J]. 王寅,高强,冯国忠,焉莉,李翠兰,宋立新,刘振刚,房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02)
[2]不同氮效率基因型玉米物质积累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差异[J]. 黄伟超,范宇博,顾万荣,魏湜,王泳超.  安徽农业科学. 2017(34)
[3]氮肥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和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J]. 吴雅薇,李强,豆攀,马晓君,余东海,罗延宏,孔凡磊,袁继超.  草业学报. 2017(10)
[4]氮肥不同用量对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 汪森富,林莉.  农技服务. 2017(12)
[5]覆膜和施氮肥对玉米产量和根层土壤硝态氮分布和去向的影响[J]. 王秀康,邢英英,李占斌.  中国农业科学. 2016(20)
[6]腐植酸氮肥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及氮肥损失的影响[J]. 庄振东,李絮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5)
[7]不同氮肥水平下玉米根际土壤特性与产量的关系[J]. 张学林,徐钧,安婷婷,侯小畔,李潮海.  中国农业科学. 2016(14)
[8]不同氮肥用量对春玉米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J]. 马星竹,周宝库,郝小雨,李一丹.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07)
[9]玉米根系特征的基因型差异及与氮吸收效率的关系[J]. 屈佳伟,高聚林,王志刚,于晓芳,胡树平,孙继颖.  玉米科学. 2016(02)
[10]控释氮肥与尿素混施对连作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和氮素平衡的影响[J]. 王寅,冯国忠,张天山,茹铁军,袁勇,高强.  中国农业科学. 2016(03)

博士论文
[1]吉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杨春杰.吉林大学 2010
[2]不同氮素营养水平下春玉米碳氮代谢机理的研究[D]. 赵宏伟.东北农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氮肥与密度对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D]. 王燚.东北农业大学 2010
[2]氮素用量对饲用玉米氮代谢的影响[D]. 于秋竹.东北农业大学 2008
[3]玉米氮高效指标鉴定及其遗传研究[D]. 周联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65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965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b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