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丹的遗传多样性及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6 01:34
凤丹(Paeonia ostii T.Hong&J.X.Zhang)隶属于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 L.)牡丹组(Sect.Moutan DC),是中国传统药用植物。近几年,研究发现凤丹种子富含α-亚麻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其种子榨的油可作为食用油,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凤丹作为一种新兴木本油料资源,在全国各地已广泛引种栽培。本研究以凤丹栽培群体为实验材料,开展表型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以及种子含油率和脂肪酸成分多样性研究,并通过收集凤丹全分布区数据及其所在地生态因子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和最大熵模型(MaxEnt)软件相结合,对凤丹进行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凤丹的表型多样性分析通过对我国6个凤丹中心产区,选取15个群体共398个单株,对20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株龄的增加,枝条数、地径、株高、茎长、冠幅长、冠幅宽、成花枝、芽位数等8个性状的平均值呈现递增的趋势,叶长和叶宽呈现递减的趋势。群体内各表型性状总体变异系数的变幅为8.44%~36.70%,株高变幅最小(CV=8.44%),成花枝变幅最大(C...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1研究技术路线??Fig.1-1?Technical?approach?used?in?the?studies??
本研宄从安徽铜陵、安徽亳州、山东菏泽、山东聊城、山西临汾和河南洛阳6个??凤丹产地,选择15个长势良好的栽培群体共398个样本进行表型性状变异调查(表??2-1,图2-1)。通过走访调查询问种植户,获得所选凤丹群体的株龄。所有植株的株??龄分别为?5?年(J//7Z-C?和?X//5Z-D)、6?年?U//7X-A、J//5Z-A、/1//5Z-C、5ZLF-A??和?SZLF-B)、7?年?U//5Z-B)、8?年(SDZC-A)、9?年(SD//Z-A、SDIC-B?和??E)、15?年?UF5Z-F?和■SDHZ-C)和?30?年(7/MT-A)。??2.1.2表型性状测定方法??于2014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从15个栽培群体中各随机选取30株(不足30??株则全部选取),分别测定其地径、株高、茎长、冠幅(长)、冠幅(宽)、枝条数、??成花枝、芽位数、芽位高、复叶数、心皮数、当年生枝长、当年生枝径、二年生枝长、??二年生枝径、叶柄长、叶长、叶宽、顶生小叶长和顶生小叶共20个性状(表2-2,图??2-2)。其中,地径、当年生枝径和二年生枝径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精度为0.01?mm;??其他性状均采用直尺进行测量,精度为0.01?cm。??11??
5?10??图2-3不受株龄影响的10个表型性状数据的分布频率。图上的缩写字母代表意义同表2-2??Fig3.?2-3?The?distribution?frequency?of?10?traits?that?not?affected?by?plant?age.?The?abbreviation?of??the?traits?represent?the?same?meaning?as?Table?2-2.??1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MaxEnt模型的当归全球生态适宜区和生态特征研究[J]. 张东方,张琴,郭杰,孙成忠,吴杰,聂祥,谢彩香. 生态学报. 2017(15)
[2]油用牡丹单株产量和主要表型性状的相关性[J]. 崔虎亮,黄弄璋,闫海川,刘建鑫.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02)
[3]基于生态位模型预测野生油茶的潜在分布[J]. 崔相艳,王文娟,杨小强,李述,秦声远,戎俊. 生物多样性. 2016(10)
[4]当归药材生产区划研究[J]. 严辉,张小波,朱寿东,钱大玮,郭兰萍,黄璐琦,段金廒. 中国中药杂志. 2016(17)
[5]枸杞子药材生产区划研究[J]. 王汉卿,王庆,马玲,丁锐,狄天云,安巍,张小波,王英华. 中国中药杂志. 2016(17)
[6]马尾松生产适宜性区划研究[J]. 张小波,郭兰萍,赵曼茜,王慧,杨光,景志贤,卢有媛,叶亮,柯潇,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2016(17)
[7]凤丹牡丹籽油提取及其脂肪酸组分分析[J]. 秦亚龙,彭峰,束晓春,李乃伟,王忠. 分子植物育种. 2016(07)
[8]秦岭芍药属植物及其地理分布修订[J]. 张晓骁,张延龙,牛立新. 西北植物学报. 2016(05)
[9]湖南油用牡丹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分分析[J]. 陈景震,李培旺,张良波,肖志红,吴苏喜,吴红,赵志伟. 经济林研究. 2015(04)
[10]全国栽培太子参生态适宜性区划分析[J]. 康传志,周涛,郭兰萍,黄璐琦,朱寿东,肖承鸿. 生态学报. 2016(10)
博士论文
[1]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水稻浸种过程种子水分检测研究[D]. 宋平.沈阳农业大学 2016
[2]利用关联作图解析紫斑牡丹重要性状的等位遗传变异[D]. 吴静.北京林业大学 2016
[3]牡丹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性状QTL分析[D]. 蔡长福.北京林业大学 2015
[4]中国主要地方马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研究[D]. 凌英会.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5]紫斑牡丹及延安牡丹起源研究[D]. 袁军辉.北京林业大学 2010
[6]杨山牡丹遗传多样性与江南牡丹品种资源研究[D]. 王佳.北京林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芍药油用品种筛选及与油用牡丹‘凤丹’对比研究[D]. 谭真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
[2]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预测藓类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D]. 麻亚鸿.上海师范大学 2013
[3]桂西南麻疯树生长、种仁含油率及其与环境的相关性研究[D]. 唐敏.广西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00245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1研究技术路线??Fig.1-1?Technical?approach?used?in?the?studies??
本研宄从安徽铜陵、安徽亳州、山东菏泽、山东聊城、山西临汾和河南洛阳6个??凤丹产地,选择15个长势良好的栽培群体共398个样本进行表型性状变异调查(表??2-1,图2-1)。通过走访调查询问种植户,获得所选凤丹群体的株龄。所有植株的株??龄分别为?5?年(J//7Z-C?和?X//5Z-D)、6?年?U//7X-A、J//5Z-A、/1//5Z-C、5ZLF-A??和?SZLF-B)、7?年?U//5Z-B)、8?年(SDZC-A)、9?年(SD//Z-A、SDIC-B?和??E)、15?年?UF5Z-F?和■SDHZ-C)和?30?年(7/MT-A)。??2.1.2表型性状测定方法??于2014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从15个栽培群体中各随机选取30株(不足30??株则全部选取),分别测定其地径、株高、茎长、冠幅(长)、冠幅(宽)、枝条数、??成花枝、芽位数、芽位高、复叶数、心皮数、当年生枝长、当年生枝径、二年生枝长、??二年生枝径、叶柄长、叶长、叶宽、顶生小叶长和顶生小叶共20个性状(表2-2,图??2-2)。其中,地径、当年生枝径和二年生枝径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精度为0.01?mm;??其他性状均采用直尺进行测量,精度为0.01?cm。??11??
5?10??图2-3不受株龄影响的10个表型性状数据的分布频率。图上的缩写字母代表意义同表2-2??Fig3.?2-3?The?distribution?frequency?of?10?traits?that?not?affected?by?plant?age.?The?abbreviation?of??the?traits?represent?the?same?meaning?as?Table?2-2.??1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MaxEnt模型的当归全球生态适宜区和生态特征研究[J]. 张东方,张琴,郭杰,孙成忠,吴杰,聂祥,谢彩香. 生态学报. 2017(15)
[2]油用牡丹单株产量和主要表型性状的相关性[J]. 崔虎亮,黄弄璋,闫海川,刘建鑫.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02)
[3]基于生态位模型预测野生油茶的潜在分布[J]. 崔相艳,王文娟,杨小强,李述,秦声远,戎俊. 生物多样性. 2016(10)
[4]当归药材生产区划研究[J]. 严辉,张小波,朱寿东,钱大玮,郭兰萍,黄璐琦,段金廒. 中国中药杂志. 2016(17)
[5]枸杞子药材生产区划研究[J]. 王汉卿,王庆,马玲,丁锐,狄天云,安巍,张小波,王英华. 中国中药杂志. 2016(17)
[6]马尾松生产适宜性区划研究[J]. 张小波,郭兰萍,赵曼茜,王慧,杨光,景志贤,卢有媛,叶亮,柯潇,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2016(17)
[7]凤丹牡丹籽油提取及其脂肪酸组分分析[J]. 秦亚龙,彭峰,束晓春,李乃伟,王忠. 分子植物育种. 2016(07)
[8]秦岭芍药属植物及其地理分布修订[J]. 张晓骁,张延龙,牛立新. 西北植物学报. 2016(05)
[9]湖南油用牡丹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分分析[J]. 陈景震,李培旺,张良波,肖志红,吴苏喜,吴红,赵志伟. 经济林研究. 2015(04)
[10]全国栽培太子参生态适宜性区划分析[J]. 康传志,周涛,郭兰萍,黄璐琦,朱寿东,肖承鸿. 生态学报. 2016(10)
博士论文
[1]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水稻浸种过程种子水分检测研究[D]. 宋平.沈阳农业大学 2016
[2]利用关联作图解析紫斑牡丹重要性状的等位遗传变异[D]. 吴静.北京林业大学 2016
[3]牡丹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性状QTL分析[D]. 蔡长福.北京林业大学 2015
[4]中国主要地方马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研究[D]. 凌英会.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5]紫斑牡丹及延安牡丹起源研究[D]. 袁军辉.北京林业大学 2010
[6]杨山牡丹遗传多样性与江南牡丹品种资源研究[D]. 王佳.北京林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芍药油用品种筛选及与油用牡丹‘凤丹’对比研究[D]. 谭真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
[2]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预测藓类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D]. 麻亚鸿.上海师范大学 2013
[3]桂西南麻疯树生长、种仁含油率及其与环境的相关性研究[D]. 唐敏.广西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002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00024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