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构建及雄穗分枝数QTL qTBN7-1定位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30 05:41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是进行QTL精细定位及基因克隆的理想材料,是通过回交及自交选择出覆盖作物全基因组的供体片段构建起来的次级作图群体。本研究通过使用掖478与齐319构建了一套包含180份材料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并对该群体进行了10个性状的QTL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掖478为轮回亲本、齐319为供体亲本,使用在MaizeGDB数据库中筛选出的132个多态性SSR引物,以及根据掖478、齐319全基因组重测序序列设计的68个InDel标记,对导入系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通过连续多代回交并自交,最终获得180份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片段覆盖玉米10条染色体200个分子标记,背景恢复率达到98%以上。(2)于2016年、2017年在北京昌平和顺义对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进行两年四点田间表型鉴定,大部分性状的变异率均小于15%,说明本实验的误差控制较好。共检测到5个玉米农艺性状72个QTL,其中13个株高QTL,穗位高24个、雄穗长13个、雄穗分枝数18个、节间数4个;以及5个玉米穗部性状43个Q...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QTL定位方法
1.2 QTL定位作图群体
1.3 分子标记技术
1.3.1 第一代分子标记技术
1.3.2 第二代分子标记技术
1.3.3 第三代分子标记技术
1.4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的应用
1.5 玉米雄穗的形成过程
1.6 玉米雄穗分枝数遗传研究进展
1.7 玉米雄穗分枝数QTL定位研究进展
1.8 调控玉米雄穗发育基因
1.9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9.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9.2 实验方案
1.9.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玉米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构建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田间设计
2.1.3 叶片取样及DNA提取
2.1.4 PCR体系配制及反应程序
2.1.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2.1.6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构建分子标记筛选
2.1.7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构建分子标记加密
2.1.8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构建方法
2.1.9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评价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分子标记筛选
2.2.2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分子标记加密
2.2.3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构建过程
2.2.4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评价
2.3 小结
第三章 玉米CSSL群体农艺性状及穗部性状QTL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田间设计及性状表型值调查
3.1.3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农艺性状及穗部性状QTL鉴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农艺性状QTL鉴定
3.2.2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穗部性状QTL鉴定
3.3 小结
第四章 qTBN7-1精细定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田间设计及性状表型值调查
4.1.3 叶片取样及DNA提取
4.1.4 PCR体系配制及反应程序
4.1.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4.1.6 分子标记筛选及加密
4.1.7 导入片段分析及QTL命名
4.1.8 玉米雄穗分枝数QTL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生物学信息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亲本显著性差异比较
4.2.2 导入片段的确定
4.2.3 雄穗分枝数QTL精细定位
4.2.4 定位区间内候选基因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玉米穗行数基因的QTL定位与分析[J]. 翟立红,周兰庭,韩鹏,腾峰.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2)
[2]棉花陆海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纤维产量与品质表现的评价[J]. 马留军,石玉真,兰孟焦,杨泽茂,张金凤,张保才,李俊文,王涛,龚举武,刘爱英,商海红,巩万奎,袁有禄. 棉花学报. 2013(06)
[3]甜玉米雄穗一级分枝数QTL定位[J]. 张姿丽,蒋锋,刘鹏飞,陈青春,张媛,王晓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4(01)
[4]基于单片段代换系的玉米百粒重QTL分析[J]. 陈春侠,陆明洋,尚爱兰,王玉民,席章营. 作物学报. 2013(09)
[5]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BC5F3和BC5F3∶4)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表现的评价[J]. 张金凤,石玉真,梁燕,贾玉娟,张保才,李俊文,龚举武,刘爱英,商海红,王涛,巩万奎,袁有禄.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05)
[6]玉米雄穗主轴长度和分枝数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J]. 王铁固,马娟,张怀胜,陈士林. 核农学报. 2012(02)
[7]玉米雄穗发生发展规律及保护酶活性研究[J]. 徐洪文,宋凤斌,童淑媛. 华北农学报. 2011(06)
[8]玉米雄穗分枝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J]. 丰光,李妍妍,景希强,于兵,于洪波,卢秉生,王秀凤,姚永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1(01)
[9]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目和雄穗重的主效QTL的定位[J]. 王迪,李永祥,王阳,刘成,刘志斋,彭勃,谭巍巍,张岩,孙宝成,石云素,宋燕春,王天宇,黎裕. 植物学报. 2011(01)
[10]玉米株型性状的QTL定位[J]. 徐德林,蔡一林,吕学高,代国丽,王国强,王久光,孙海艳,覃鸿妮. 玉米科学. 2009(06)
硕士论文
[1]玉米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构建及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D]. 李风.华中农业大学 2013
[2]基于多个群体的玉米花期及雄穗相关性状的QTL分析[D]. 杨钊钊.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3]利用不同F2群体定位玉米株型性状的QTL[D]. 郭莹.西南大学 2012
[4]基于SSR标记锚定策略的大豆分子连锁图的整合[D]. 巩鹏涛.广西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08355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QTL定位方法
1.2 QTL定位作图群体
1.3 分子标记技术
1.3.1 第一代分子标记技术
1.3.2 第二代分子标记技术
1.3.3 第三代分子标记技术
1.4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的应用
1.5 玉米雄穗的形成过程
1.6 玉米雄穗分枝数遗传研究进展
1.7 玉米雄穗分枝数QTL定位研究进展
1.8 调控玉米雄穗发育基因
1.9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9.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9.2 实验方案
1.9.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玉米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构建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田间设计
2.1.3 叶片取样及DNA提取
2.1.4 PCR体系配制及反应程序
2.1.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2.1.6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构建分子标记筛选
2.1.7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构建分子标记加密
2.1.8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构建方法
2.1.9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评价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分子标记筛选
2.2.2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分子标记加密
2.2.3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构建过程
2.2.4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评价
2.3 小结
第三章 玉米CSSL群体农艺性状及穗部性状QTL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田间设计及性状表型值调查
3.1.3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农艺性状及穗部性状QTL鉴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农艺性状QTL鉴定
3.2.2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穗部性状QTL鉴定
3.3 小结
第四章 qTBN7-1精细定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田间设计及性状表型值调查
4.1.3 叶片取样及DNA提取
4.1.4 PCR体系配制及反应程序
4.1.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4.1.6 分子标记筛选及加密
4.1.7 导入片段分析及QTL命名
4.1.8 玉米雄穗分枝数QTL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生物学信息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亲本显著性差异比较
4.2.2 导入片段的确定
4.2.3 雄穗分枝数QTL精细定位
4.2.4 定位区间内候选基因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玉米穗行数基因的QTL定位与分析[J]. 翟立红,周兰庭,韩鹏,腾峰.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2)
[2]棉花陆海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纤维产量与品质表现的评价[J]. 马留军,石玉真,兰孟焦,杨泽茂,张金凤,张保才,李俊文,王涛,龚举武,刘爱英,商海红,巩万奎,袁有禄. 棉花学报. 2013(06)
[3]甜玉米雄穗一级分枝数QTL定位[J]. 张姿丽,蒋锋,刘鹏飞,陈青春,张媛,王晓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4(01)
[4]基于单片段代换系的玉米百粒重QTL分析[J]. 陈春侠,陆明洋,尚爱兰,王玉民,席章营. 作物学报. 2013(09)
[5]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BC5F3和BC5F3∶4)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表现的评价[J]. 张金凤,石玉真,梁燕,贾玉娟,张保才,李俊文,龚举武,刘爱英,商海红,王涛,巩万奎,袁有禄.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05)
[6]玉米雄穗主轴长度和分枝数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J]. 王铁固,马娟,张怀胜,陈士林. 核农学报. 2012(02)
[7]玉米雄穗发生发展规律及保护酶活性研究[J]. 徐洪文,宋凤斌,童淑媛. 华北农学报. 2011(06)
[8]玉米雄穗分枝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J]. 丰光,李妍妍,景希强,于兵,于洪波,卢秉生,王秀凤,姚永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1(01)
[9]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目和雄穗重的主效QTL的定位[J]. 王迪,李永祥,王阳,刘成,刘志斋,彭勃,谭巍巍,张岩,孙宝成,石云素,宋燕春,王天宇,黎裕. 植物学报. 2011(01)
[10]玉米株型性状的QTL定位[J]. 徐德林,蔡一林,吕学高,代国丽,王国强,王久光,孙海艳,覃鸿妮. 玉米科学. 2009(06)
硕士论文
[1]玉米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构建及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D]. 李风.华中农业大学 2013
[2]基于多个群体的玉米花期及雄穗相关性状的QTL分析[D]. 杨钊钊.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3]利用不同F2群体定位玉米株型性状的QTL[D]. 郭莹.西南大学 2012
[4]基于SSR标记锚定策略的大豆分子连锁图的整合[D]. 巩鹏涛.广西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08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00835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