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及大刍草蛋白组对光周期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1-03-07 03:09
玉米(Zea mays L.)在全球各个地区广泛栽培,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兼饲料作物,有着“杂粮之首,饲料之王”的称号,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以玉米的祖先--大刍草(Zea mays ssp.parviglumis)为代表的玉米近缘种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利用玉米近缘种进行玉米种质改良成为持续稳定提高玉米产量、拓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提高玉米杂种优势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由于对环境的长期适应,热带、亚热带玉米具有很强的光周期敏感性,当种植于北方等温带地区时,通常会出现不能开花或花期延迟的现象,限制了热带、亚热带玉米在温带地区的利用。因此,研究玉米及其野生近缘种大刍草响应光周期敏感机制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通过不同光周期处理玉米(Zea mays ssp.mays)和大刍草(Zea mays ssp.parviglumis),在确定玉米、大刍草光周期敏感时期的基础上,利用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分析比较玉米和大刍草响应光周期蛋白组表达的差异,并对差异蛋白可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后期克隆到与光周期关系密切的关键基因、找到响应光周期主要信号通路中的分子开关蛋白,从而为扫清玉米育种工作中...
【文章来源】: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短光周期条件下大刍草茎端分生组织的形态观察
图 3-2 短光周期条件下玉米茎端分生组织的形态(A、B 分别为玉米 6、7 叶期)Fig. 3-2 The shoot apical meristem morphology of maize under short photoperiod(A and B is the 6th and 7th leaf respectively.)将大刍草在短光周期条件下处于 9 叶期的茎端分生组织与长光周期条件下 9叶期的茎端分生组织进行比较观察,如图 3-3。长光周期条件下的大刍草在 9 叶期时茎端分生组织并没有伸长,生长锥没有凸起,说明仍处于营养生长阶段。相同地,当将玉米处于短光周期时 7 叶期的茎端分生组织与长光周期条件下 7 叶期的茎端分生组织进行比较(图 3-4),发现长光周期下的玉米在 7 叶期同样也处于营养生长阶段,并没有转变为生殖生长阶段。
图 3-2 短光周期条件下玉米茎端分生组织的形态(A、B 分别为玉米 6、7 叶期)Fig. 3-2 The shoot apical meristem morphology of maize under short photoperiod(A and B is the 6th and 7th leaf respectively.)将大刍草在短光周期条件下处于 9 叶期的茎端分生组织与长光周期条件下 9叶期的茎端分生组织进行比较观察,如图 3-3。长光周期条件下的大刍草在 9 叶期时茎端分生组织并没有伸长,生长锥没有凸起,说明仍处于营养生长阶段。相同地,当将玉米处于短光周期时 7 叶期的茎端分生组织与长光周期条件下 7 叶期的茎端分生组织进行比较(图 3-4),发现长光周期下的玉米在 7 叶期同样也处于营养生长阶段,并没有转变为生殖生长阶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 高世杰. 农民致富之友. 2017(22)
[2]弱光对黄瓜幼苗光合特性及Rubisco酶的影响[J]. 孙建磊,王崇启,肖守华,高超,李利斌,曹齐卫,王晓,董玉梅,焦自高. 核农学报. 2017(06)
[3]蛋白质组学的应用研究进展[J]. 尹稳,伏旭,李平. 生物技术通报. 2014(01)
[4]蛋白质组学在植物逆境胁迫研究中的进展[J]. 柴薇薇,普晓俊,乔岩,杨芳. 生物学杂志. 2013(06)
[5]玉米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方法的优化[J]. 裴玉贺,白建芬,郭新梅,宋希云. 农学学报. 2013(01)
[6]玉米光周期反应的敏感时期研究[J]. 王铁固,王翠玲,吴连成,陈彦惠. 湖北农业科学. 2012(12)
[7]九个温带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后代生物性状及饲用品质分析[J]. 杨秋玲,贾春林,吴波,王国良,盛亦兵.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7)
[8]植物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进展[J]. 张根连,范术丽,宋美珍,庞朝友,喻树迅. 生物技术通报. 2011(07)
[9]双向电泳技术在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J]. 程思思,乙引,张习敏,马琛.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3)
[1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玉米茎尖形态学变化[J]. 王铁固,吴连成,代西梅,陈士林,陈彦惠. 激光生物学报. 2009(06)
博士论文
[1]冷胁迫下拟南芥不溶性蛋白质和Rubisco结合蛋白质的差异分析[D]. 孙立文.吉林大学 2009
[2]低温胁迫下拟南芥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 席景会.吉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高温胁迫下与小热休克蛋白26互作的玉米叶绿体蛋白质的确定[D]. 杨彦芳.河南农业大学 2015
[2]腺苷酸激酶2(AK2)在棉铃虫生长发育中的功能[D]. 陈如平.山东大学 2012
[3]长、短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水稻幼穗育性相关蛋白差异分析[D]. 陈镇.华中农业大学 2010
[4]玉米光周期反应和类EMF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 任永哲.河南农业大学 2006
[5]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差异蛋白的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D]. 李冠军.四川农业大学 2006
[6]玉米自交系×大刍草远缘杂交性状遗传分析及种质创新研究[D]. 芦立婷.河北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68297
【文章来源】: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短光周期条件下大刍草茎端分生组织的形态观察
图 3-2 短光周期条件下玉米茎端分生组织的形态(A、B 分别为玉米 6、7 叶期)Fig. 3-2 The shoot apical meristem morphology of maize under short photoperiod(A and B is the 6th and 7th leaf respectively.)将大刍草在短光周期条件下处于 9 叶期的茎端分生组织与长光周期条件下 9叶期的茎端分生组织进行比较观察,如图 3-3。长光周期条件下的大刍草在 9 叶期时茎端分生组织并没有伸长,生长锥没有凸起,说明仍处于营养生长阶段。相同地,当将玉米处于短光周期时 7 叶期的茎端分生组织与长光周期条件下 7 叶期的茎端分生组织进行比较(图 3-4),发现长光周期下的玉米在 7 叶期同样也处于营养生长阶段,并没有转变为生殖生长阶段。
图 3-2 短光周期条件下玉米茎端分生组织的形态(A、B 分别为玉米 6、7 叶期)Fig. 3-2 The shoot apical meristem morphology of maize under short photoperiod(A and B is the 6th and 7th leaf respectively.)将大刍草在短光周期条件下处于 9 叶期的茎端分生组织与长光周期条件下 9叶期的茎端分生组织进行比较观察,如图 3-3。长光周期条件下的大刍草在 9 叶期时茎端分生组织并没有伸长,生长锥没有凸起,说明仍处于营养生长阶段。相同地,当将玉米处于短光周期时 7 叶期的茎端分生组织与长光周期条件下 7 叶期的茎端分生组织进行比较(图 3-4),发现长光周期下的玉米在 7 叶期同样也处于营养生长阶段,并没有转变为生殖生长阶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 高世杰. 农民致富之友. 2017(22)
[2]弱光对黄瓜幼苗光合特性及Rubisco酶的影响[J]. 孙建磊,王崇启,肖守华,高超,李利斌,曹齐卫,王晓,董玉梅,焦自高. 核农学报. 2017(06)
[3]蛋白质组学的应用研究进展[J]. 尹稳,伏旭,李平. 生物技术通报. 2014(01)
[4]蛋白质组学在植物逆境胁迫研究中的进展[J]. 柴薇薇,普晓俊,乔岩,杨芳. 生物学杂志. 2013(06)
[5]玉米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方法的优化[J]. 裴玉贺,白建芬,郭新梅,宋希云. 农学学报. 2013(01)
[6]玉米光周期反应的敏感时期研究[J]. 王铁固,王翠玲,吴连成,陈彦惠. 湖北农业科学. 2012(12)
[7]九个温带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后代生物性状及饲用品质分析[J]. 杨秋玲,贾春林,吴波,王国良,盛亦兵.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7)
[8]植物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进展[J]. 张根连,范术丽,宋美珍,庞朝友,喻树迅. 生物技术通报. 2011(07)
[9]双向电泳技术在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J]. 程思思,乙引,张习敏,马琛.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3)
[1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玉米茎尖形态学变化[J]. 王铁固,吴连成,代西梅,陈士林,陈彦惠. 激光生物学报. 2009(06)
博士论文
[1]冷胁迫下拟南芥不溶性蛋白质和Rubisco结合蛋白质的差异分析[D]. 孙立文.吉林大学 2009
[2]低温胁迫下拟南芥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 席景会.吉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高温胁迫下与小热休克蛋白26互作的玉米叶绿体蛋白质的确定[D]. 杨彦芳.河南农业大学 2015
[2]腺苷酸激酶2(AK2)在棉铃虫生长发育中的功能[D]. 陈如平.山东大学 2012
[3]长、短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水稻幼穗育性相关蛋白差异分析[D]. 陈镇.华中农业大学 2010
[4]玉米光周期反应和类EMF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 任永哲.河南农业大学 2006
[5]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差异蛋白的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D]. 李冠军.四川农业大学 2006
[6]玉米自交系×大刍草远缘杂交性状遗传分析及种质创新研究[D]. 芦立婷.河北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68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06829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