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小麦/玉米套作系统作物光能利用效率与生长竞争恢复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4 21:13
  间套作具有提高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优点。但已有研究多是在充分灌水条件下开展的,对雨养条件下间套作的产量表现研究较少。此外,竞争恢复是间套作能够具有增产优势的重要原因,种间竞争动态变化和恢复生长机理的研究尚存不足。本研究以小麦/玉米套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大田试验,探讨了小麦/玉米套作系统的产量效应以及种间竞争对套作小麦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阐明了小麦收获后套作玉米的恢复生长的光合机理,以期为雨养地区发展小麦/玉米套作系统提供理论依据。得到如下主要研究结论:(1)雨养和灌溉处理下,小麦/玉米套作具有明显增产优势和土地利用优势。与单作小麦相比,雨养和灌溉处理下,套作小麦增产9.3%和14.8%:套作小麦边1行增产源于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套作小麦边2行增产,雨养条件下源于穗数增加,而灌水条件下源于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增加。与单作玉米相比,雨养处理中套作玉米产量减少,边行劣势表现为穗粒数、百粒重和单株籽粒产量均显著低于单作玉米;灌溉处理下,套作玉米增产,内行优势源于穗粒数和百粒重的增加。(2)种间竞争促进了小麦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和光合能力的提升。套作小麦的竞争力强于玉米,具备更强的资...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小麦/玉米套作系统作物光能利用效率与生长竞争恢复机制研究


技术路线图

小麦/玉米套作系统作物光能利用效率与生长竞争恢复机制研究


小麦/玉米套作系统作物生育期内日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化趋势

小麦/玉米套作系统作物光能利用效率与生长竞争恢复机制研究


单作小麦、单作玉米和小麦/玉米套作的田间种植示意图(单位:c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肃不同生态区豆科与非豆科间套作高效栽培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 陈光荣,王立明,杨如萍,杨桂芳,张国宏,杨文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7(03)
[2]间作系统的水分竞争互补机理[J]. 柴强,殷文.  生态学杂志. 2017(01)
[3]半干旱区全膜覆盖垄沟间作种植马铃薯和豆科作物的水热及产量效应[J]. 张绪成,王红丽,于显枫,侯慧芝,方彦杰,马一凡.  中国农业科学. 2016(03)
[4]春小麦/春玉米间作模式光温环境特征研究[J]. 高莹,吴普特,赵西宁,王自奎,孙喜军.  水土保持研究. 2015(03)
[5]氮肥和接种根瘤菌对豌豆/玉米间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吴科生,宋尚有,李隆,孙建好,赵建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11)
[6]根系分隔对麦收后间作玉米产量恢复效应的影响[J]. 冯福学,柴强.  灌溉排水学报. 2014(02)
[7]小麦/玉米套作田棵间土壤蒸发的数学模拟[J]. 王自奎,吴普特,赵西宁,王玉宝,高莹.  农业工程学报. 2013(21)
[8]小麦/玉米/大豆套作的产量、氮营养表现及其种间竞争力的评定[J]. 雍太文,杨文钰,向达兵,陈小容,万燕.  草业学报. 2012(01)
[9]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途径[J]. 徐学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9)
[10]线辣椒/玉米带状套作的光能截获和利用特征[J]. 徐强,程智慧,卢涛,谢宝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05)

博士论文
[1]长期间套作下作物生产力、稳定性和土壤肥力研究[D]. 李小飞.中国农业大学 2017
[2]小麦/玉米间作系统生产力与养分光热资源利用研究[D]. 高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5
[3]小麦/西瓜/玉米间作体系综合分析及其优化[D]. 黄成东.中国农业大学 2015
[4]小麦/玉米间作体系竞争—恢复过程的根系互作机制[D]. 刘屹湘.中国农业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冬小麦多品种间作对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 施成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082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082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a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