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灌浆期耐热性及主要农艺、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7 13:04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全球高温天气的频繁发生,高温热害已成为威胁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培育耐高温的水稻品种成为目前主要的育种目标。本研究通过对水稻灌浆期进行高温胁迫处理,挖掘水稻灌浆期耐热性的相关位点,探究其遗传效应。此外还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及稻米品质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寻找控制水稻产量及品质的新位点,为提高水稻产量及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由ZS97B/IRAT109构建的133份RILs群体及其遗传连锁图谱,以完备区间作图法对灌浆期耐热性(采用相对耐热指数RHI为指标)、主要农艺性状(包括播始历期DSF,株高PH,有效穗数EPN,穗长PL,穗着粒密度SD,结实率SSR,千粒重TGW,单株产量YP,每穗颖花数SP和每穗实粒数GP)、稻米品质性状(包括糙米率BR,精米率MR,整精米率HR,垩白粒率CGR,垩白度CD,粒型GS,糊化温度GT,胶稠度GC和直链淀粉含量AC)的相关位点进行QTL定位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利用315个分子标记(包括191个InDel标记,124个SSR标记)构建整合了水稻的遗传图谱,图谱全长3051.09 cM,两个标记之间的平...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近30年全球温度上升趋势图(IPCC,2013)
部分InDel标记在部分RILs家系中的多态性Fig.2ThePolymorphismofpartialInDelmakersinRILsplants注:左侧编号为标记编号;1-17均为RILs家系编号,P1、P2为亲本带型
利用SMA分析全基因组标记的LOD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稻剑叶QTL定位及遗传偏分离分析[J]. 韩保林,杜伦静,顾朝剑,张洪凯,廖泳祥,彭永彬,张红宇,徐培洲,陈晓琼,吴先军. 分子植物育种. 2017(07)
[2]水稻粒型与粒质量的QTL分析[J]. 谢婷婷,张令瑄,郭伟伟,赵金凤,李学勇,张文会.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6)
[3]花后高温对稻米品质及胚乳淀粉粒结构的影响[J]. 张桂莲,廖斌,李博,蔡志欢. 中国农学通报. 2016(09)
[4]利用高世代回交群体检测水稻垩白相关性状QTL[J]. 王林森,陈亮明,王沛然,王卓然,郑海,马宏阳,江玲,赵志刚,万建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6(02)
[5]灌浆结实期高温胁迫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褚丽敏,赵洪利,韩万海. 现代化农业. 2015(05)
[6]水稻抽穗扬花期耐热QTL(qHTH5)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J]. 曹志斌,谢红卫,聂元元,毛凌华,李永辉,蔡耀辉. 中国水稻科学. 2015(02)
[7]不同环境下水稻株高和穗长的QTL分析[J]. 姚晓云,李清,刘进,姜树坤,杨生龙,王嘉宇,徐正进. 中国农业科学. 2015(03)
[8]重庆市高温天气对水稻结实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 刘宗钱,李白荣. 南方农业. 2014(31)
[9]水稻SSR及Indel分子标记在籼粳交F2群体的偏分离分析[J]. 张向阳,张红宇,徐培洲,陈晓琼,蒋彬,韩弥鹏,陈钰堂,王志,黄廷友,吴先军. 中国稻米. 2014(05)
[10]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J]. 陈燕华,黄大辉,邱永福,张月雄,刘芳,马增凤,刘驰,李容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4(05)
博士论文
[1]水、旱条件下粳稻生理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及互作研究[D]. 王江旭.东北农业大学 2017
[2]水稻产量与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与基因挖掘[D]. 徐非非.浙江大学 2016
[3]两个优质水稻品种孕穗至灌浆期高温干旱对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D]. 吕艳梅.湖南农业大学 2015
[4]高温胁迫下水稻灌浆期籽粒PPDK功能及调控研究[D]. 王真梅.华中农业大学 2015
[5]应用QTL分析研究籼稻稻米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关系[D]. 梅德勇.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硕士论文
[1]水稻种子休眠性和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分析[D]. 李元元.华中农业大学 2016
[2]水稻重要农艺性状QTL分析及叶绿素含量相关基因分子定位[D]. 刘进.沈阳农业大学 2013
[3]TD70/KasalathRIL群体遗传图谱构建和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D]. 董少玲.南京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87186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近30年全球温度上升趋势图(IPCC,2013)
部分InDel标记在部分RILs家系中的多态性Fig.2ThePolymorphismofpartialInDelmakersinRILsplants注:左侧编号为标记编号;1-17均为RILs家系编号,P1、P2为亲本带型
利用SMA分析全基因组标记的LOD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稻剑叶QTL定位及遗传偏分离分析[J]. 韩保林,杜伦静,顾朝剑,张洪凯,廖泳祥,彭永彬,张红宇,徐培洲,陈晓琼,吴先军. 分子植物育种. 2017(07)
[2]水稻粒型与粒质量的QTL分析[J]. 谢婷婷,张令瑄,郭伟伟,赵金凤,李学勇,张文会.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6)
[3]花后高温对稻米品质及胚乳淀粉粒结构的影响[J]. 张桂莲,廖斌,李博,蔡志欢. 中国农学通报. 2016(09)
[4]利用高世代回交群体检测水稻垩白相关性状QTL[J]. 王林森,陈亮明,王沛然,王卓然,郑海,马宏阳,江玲,赵志刚,万建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6(02)
[5]灌浆结实期高温胁迫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褚丽敏,赵洪利,韩万海. 现代化农业. 2015(05)
[6]水稻抽穗扬花期耐热QTL(qHTH5)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J]. 曹志斌,谢红卫,聂元元,毛凌华,李永辉,蔡耀辉. 中国水稻科学. 2015(02)
[7]不同环境下水稻株高和穗长的QTL分析[J]. 姚晓云,李清,刘进,姜树坤,杨生龙,王嘉宇,徐正进. 中国农业科学. 2015(03)
[8]重庆市高温天气对水稻结实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 刘宗钱,李白荣. 南方农业. 2014(31)
[9]水稻SSR及Indel分子标记在籼粳交F2群体的偏分离分析[J]. 张向阳,张红宇,徐培洲,陈晓琼,蒋彬,韩弥鹏,陈钰堂,王志,黄廷友,吴先军. 中国稻米. 2014(05)
[10]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J]. 陈燕华,黄大辉,邱永福,张月雄,刘芳,马增凤,刘驰,李容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4(05)
博士论文
[1]水、旱条件下粳稻生理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及互作研究[D]. 王江旭.东北农业大学 2017
[2]水稻产量与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与基因挖掘[D]. 徐非非.浙江大学 2016
[3]两个优质水稻品种孕穗至灌浆期高温干旱对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D]. 吕艳梅.湖南农业大学 2015
[4]高温胁迫下水稻灌浆期籽粒PPDK功能及调控研究[D]. 王真梅.华中农业大学 2015
[5]应用QTL分析研究籼稻稻米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关系[D]. 梅德勇.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硕士论文
[1]水稻种子休眠性和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分析[D]. 李元元.华中农业大学 2016
[2]水稻重要农艺性状QTL分析及叶绿素含量相关基因分子定位[D]. 刘进.沈阳农业大学 2013
[3]TD70/KasalathRIL群体遗传图谱构建和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D]. 董少玲.南京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87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08718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