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17 22:34
  为了探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为双季稻区有机物料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2017—2018年度在安徽省江淮水稻主产区布置田间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单施化肥(F)、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FM)、单施化肥+秸秆还田(FS)。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早、晚稻及周年稻谷产量。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秸秆还田处理与单施化肥相比,2017年产量没有明显差异,2018年早、晚稻产量分别增加6.27%、9.79%和10.11%、9.81%。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处理均提高双季稻地上部对N、P2O5、K2O的积累量,且主要表现在晚稻季,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施用效果优于秸秆还田。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处理2年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68.93%和57.77%。综上所述,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能保证安徽江淮丘陵区双季稻高产,并且能够培肥地力,有利于土壤可持续利用。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0,47(06)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土壤基本性状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4 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的影响
    2.2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养分吸收的影响
    2.3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对棉花养分吸收、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J]. 哈丽哈什·依巴提,李青军,张炎.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03)
[2]2004—2014年南方稻区双季稻生产碳足迹动态及其构成[J]. 陈中督,徐春春,纪龙,方福平,陈阜.  应用生态学报. 2018(11)
[3]增施有机肥对稻田亚耕层土壤的培肥效应[J]. 韩上,武际,张祥明,胡鹏,杨友兵,李敏,王慧,唐杉.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04)
[4]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温延臣,张曰东,袁亮,李伟,李燕青,林治安,赵秉强.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1)
[5]Effect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in Different Ratios on Growth,Yield and Quality of Fluecured Tobacco[J]. Bing LIANG,Kun HUANG,Yali FU,Hongguang LI,Chi WANG,Xiaotian ZHONG,Qinghua LU,Chengxiao H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7(12)
[6]有机肥替代氮肥的水稻产量效应研究[J]. 郑仁兵,李敏,韩上,雷之萌,武际.  安徽农业科学. 2017(22)
[7]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双季稻田土壤质量的影响[J]. 吕真真,吴向东,侯红乾,冀建华,刘秀梅,刘益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4)
[8]不同作物秸秆在旱地和水田中的腐解特性及养分释放规律[J]. 代文才,高明,兰木羚,黄容,王金柱,王子芳,韩晓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02)
[9]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提高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J]. 谢军,赵亚南,陈轩敬,李丹萍,徐春丽,王珂,张跃强,石孝均.  中国农业科学. 2016(20)
[10]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红壤性稻田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J]. 董春华,高菊生,曾希柏,刘强,徐明岗,文石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02)



本文编号:3087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087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9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