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增温对小麦典型生理指标的影响 ——基于Meta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18 15:01
  联合国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报告预测,本世纪末全球地表气温最高将会上升至5.4℃左右。作为影响作物生长的关键因子,温度升高必将改变作物的生理特性及生产力。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研究气候变暖对小麦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中国是农业大国,面对耕地的日益减少以及人口的持续增长,为应对未来粮食安全,需要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气候变暖对小麦产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了解小麦在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本研究通过收集大量增温实验对小麦产量等主要生理指标影响的文献,应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了全生育期增温对不同气候区小麦产量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同时也确定和细化了不同增温幅度的生殖期增温对不同气候区小麦产量等指标的影响趋势和程度。主要结果如下:1.在研究全生育期增温03℃对我国小麦产量及生育期的影响分析中,按照增温时段、增温幅度以及气候区的分类不同研究小麦产量和生育期的响应差异。研究发现:全生育期持续增温(03℃)可使得亚热带季风区和温带季风区的小麦产量分别显著增加8.2%和6.8%,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小麦产量则显著减少10.2%。亚热带季风区和温带大...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增温对小麦典型生理指标的影响 ——基于Meta分析


Meta-analysis具体步骤Figure.2-1Meta-analysisspecificsteps

技术路线图,学位论文,生理指标,大学


技术路线图

小麦产量,穗数,穗粒数,季风区


增温(0~3℃)时产量和穗数显著增加了 3.1%和 3.8%(P<0.05),而千粒重以及穗粒数均无明显变化(图3-1-a)。然而,不同气候区小麦产量对增温的响应明显不同(图 3-1-b)。总体来说,全生育期持续增温(0~3℃)对温带季风区和亚热带季风区的小麦均有增产效果,并且亚热带季风区小麦产量增幅(8.2%,P<0.05)大于温带季风区小麦产量增幅(6.8%,P<0.05);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小麦产量减少 10.2%(P<0.5)。具体来说,在亚热带季风区增温 0~2℃对小麦产量有明显的提升作用(8.5%,P<0.0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产量影响的差异性研究——基于Meta回归分析的定量综述[J]. 周景博,刘亮.  中国农业气象. 2018(03)
[2]中国植被类型区大气增温趋势及其不对称性研究[J]. 张慧,靳英华,神祥金,李光棣,周道玮.  地理科学. 2018(02)
[3]1961-2015年新疆0cm地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突变分析[J]. 王雪姣,王森,吉春容,彭冬梅,郭燕云,郑新倩.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04)
[4]近50年来江西省极端天气的变化趋势分析[J]. 曹贺予,邹琳,万正.  江西科学. 2018(01)
[5]1970-2015年秦岭南北气温时空变化及其气候分界意义[J]. 李双双,芦佳玉,延军平,刘宪锋,孔锋,王娟.  地理学报. 2018(01)
[6]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西省双季晚稻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J]. 刘丹,李迎春.  西南农业学报. 2018(01)
[7]早稻抽穗开花至成熟期气候适宜度对气候变暖与提前移栽的响应[J]. 刘维,李祎君,吕厚荃.  中国农业科学. 2018(01)
[8]我国春小麦物候变化及其与水热气候条件的关系研究[J]. 崔耀平,路婧琦,秦耀辰,张帅帅,刘素洁,赵芳,闵敏,冯天伟,李江苏,刘小萌,石欣瑜.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9]粮食作物产量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 黄耀.  科学通报. 2017(36)
[10]中国夏玉米和冬小麦近年生育期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J]. 崔耀平,肖登攀,刘素洁,李楠,蒋琳,石欣瑜,刘小萌,李江苏,路婧琦,秦耀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3)

博士论文
[1]冬小麦生产力对昼夜不同增温的响应研究[D]. 田云录.南京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产量的影响[D]. 夏云.江西农业大学 2016
[2]农田开放式CO2浓度和温度增高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D]. 谢英添.南京农业大学 2013
[3]黄淮麦区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 张明响.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4]全生育期增温下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 曹敏旭.南京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88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088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1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