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根系特性及养分吸收转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21 11:24
  【目的】耕作方式影响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比较东北中部雨养区不同耕作制度下玉米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特征,为建立合理的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2011―2012年,在吉林省连续进行了2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设置4种耕作方式:浅灭茬后直接播种(对照,T1),苗带深松后镇压(T2),行间深松且苗带镇压(T3),苗带行间全部深松(T4)。在6展叶期、吐丝期和生理成熟期,取0—60 cm土层的植株根系样品,分析玉米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及根系生长发育特征。【结果】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产量差异显著(P <0.05),两年平均值表现为T3> T2> T1> T4,T2处理和T3处理的产量分别比T1处理增加8.1%和10.2%。与T1处理相比,T2和T3处理均增加了玉米吐丝后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吐丝后累积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增加(P <0.05)。T2和T3处理下的氮、磷、钾累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比T1处理增加了0.4%~3.6%、16.9%~33.8%、70.5%~82.1%,T3处理增幅高于T2处理。T2和T3处理显著增加了玉米各生育期的总根干重、总根长... 

【文章来源】: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26(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综合农艺管理提高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潜力[J]. 刘正,高佳,高飞,杨今胜,任佰朝,张吉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11)
[2]深松35 cm可改善潮棕壤理化性质并提高小麦和玉米产量[J]. 梁海,陈宝成,韩惠芳,王少博,王桂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11)
[3]不同氮效率木薯品种根系形态、构型及氮吸收动力学特征[J]. 康亮,梁琼月,姚一华,蒋强,董蒙蒙,顾明华,何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11)
[4]氮肥优化管理协同实现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J]. 王玉雯,郭九信,孔亚丽,张瑞卿,宋立新,刘振刚,张俊,王建中,郭世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5)
[5]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J]. 白伟,孙占祥,郑家明,郝卫平,刘勤,冯良山,蔡倩,冯晨.  华北农学报. 2015(05)
[6]不同耕作方式下缓释肥对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 周宝元,王新兵,王志敏,马玮,赵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3)
[7]麦-豆和麦/玉/豆体系中大豆的磷肥增产增效作用研究[J]. 周涛,徐开未,王科,黄蔚,张朝春,陈远学.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2)
[8]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理化因子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李玉洁,王慧,赵建宁,皇甫超河,杨殿林.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3)
[9]条带深松对不同密度玉米群体根系空间分布的调节效应[J]. 王新兵,侯海鹏,周宝元,孙雪芳,马玮,赵明.  作物学报. 2014(12)
[10]耕作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根分布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李冬梅,郭华,朱海燕,刘明,陈涛,齐华.  玉米科学. 2014(05)

硕士论文
[1]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养分吸收的影响[D]. 李亭亭.沈阳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92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092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c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